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兴唐 > 八、情报

五代兴唐 八、情报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5:20 来源:笔趣阁

李岌返回到晋阳,却得到消息,由于魏博军再次作乱,李嗣源只得命石敬塘率军弹压,先前准备调遣三镇兵马北攻镇州的计划也暂时搁置了。

这魏博军,自中唐以后,就自成体系,军中父子相继,以军人为职业,犹如后世的部队大院,或是在榆次的铁*局家属大院,其子弟从小就好勇斗狠,打架斗殴更是家常便饭。这样一支部队,管好了其战斗力远超寻常的部队,如果驾御不当,则会养虎为患,时常会发生些内乱,甚至会把将主都给干掉,自行推选节度使出来。

魏博军历经近二百年,尚武成风,军兵世代以军人为职业,大都武艺高强,而且打起仗来悍不畏死。李存勖在得到魏博后,以魏博军为主组成了自己的亲军“银枪效节军”,成为其灭梁时的一大助力。

比如当年李存勖在漳河堤岸遇险被围,保护在身边的大多就是刚收服的魏博亲军,结果晋王李存勖只率一百余魏博骑军,居然在两千多梁军包围圈中成功突围,而自身只损失了不到十人,其强悍的战斗力由此可见一斑。

只不过在李存勖当了皇帝后,解除了银枪将李建及的银枪效节军都指挥使职务,而改由亲信朱守殷执掌禁军。朱守殷十分无能,根本无法管控他们,这支亲军的军纪也尤为败坏,同光四年在李存勖准备亲征叛军时,竟然在荥阳发生哗变,自行溃散。

在朱守殷死后,禁军中所剩下效节军逃归魏州,又成为了不安定的因素。

魏博邺都留后赵在礼是涿州人,在晋军平定刘守光后,才投靠晋军,曾为效节军指挥使。同光四年魏博兵变,被那些牙军硬给推到了节使度的位置上。他这节度使当的胆战心惊,生怕不知哪天就会被这帮桀骜难驯的魏州军给造起反来。

于是赵在礼不断上书恳求李嗣源将其调离魏州,又使了财货,上下打点,终于是李嗣源同意其移镇沧州,由房知温代替其出任邺都留后,天雄军节度使。

结果这次李嗣源命石敬塘为北面招讨使,房知温为副招讨使,率魏博军前去攻打镇州。结果发兵之日,城中谣言纷纷,魏博军发生哗变,拒不奉命。房知温只得是好言相抚,并一面向李嗣源报告。

李嗣源在接到魏博军哗变的消息后,命石敬塘率军前往魏博帮助弹压,这征讨镇州之事只能暂时推后。

虽然是松了一口气,李岌却是更感到自己耳目闭塞,而且政令不通的问题来了。

在前世,他是非常痛恨官府人浮于事,办事拖沓的作风的,可是现在,却非常羡慕前世那种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吃公家饭的,绝大多数人在,人心里还是向着公家的。

现在倒好,朝堂发出的公文、政令,基本上出了太原府就成了一纸空文,基本上没有落实的可能性。只有在自家的庄园或是自己一手打造的军事屯田区内,他的命令才会被执行下去,而且也是打了折扣的。

前世作为一个整天混日子的人,李岌是没有接受过任何机关里的公务训练的,但却知道一个道理,这一个人的能量终归有限,想要干成大事情,就需要一大堆的手下去帮他做事,而且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手下。

一个凡事都喜欢亲力亲力,胡乱插手下属正在干的事情的领导一定不是好的领导。

领导就应该是在办公室里聊着闲天,却能掌握大局的作派。

而且好的领导一定是那些勇于承担责任的人,那些喜欢把责任推脱给下属,喜欢指责手下的人绝不是好的领导,或者他本身就不是当领导的材料。一件事情干坏了,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作用下属的能力不足、方向错误、中间环节出了问题、某些意外因素干扰等等,当领导的本身就是第一责任人。

而且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事情都是做得很好就能一定能够干成功了的。

不肯承担这份责任,只能说明是他无法胜任这个职位。

做皇帝最大的问题是本来事情干坏了,却没人出来指责他,让他承担责任,以及时纠正他所犯下的错误。等这些错误和惩罚日积月累,到了足够的数量后,再全部爆发出来,搞不好就是国破家亡,身死族灭的下场。

这确实是世间最危险的一种职业之一。

为了让自己获得情报更及时,李岌一直在努力恢复在唐末时已经完全败坏的谍报机构。这咱特务机关,汉代称之为绣衣使,唐代归百骑司,宋代称之为密谍司。到了明代,锦衣卫和司礼监下属的内卫更是横行天下,甚至能操控朝纲。

这种机构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机构,直接向皇帝负责,但是如果他们的权力不严加约束,必然会泛滥成灾。比如明代的厂卫,横行不法,贪腐严重,只数十年就变成了帝国身上的一块毒瘤。

虽然稳固了皇权,却也禁锢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晋军中原来是有谍报机构的,就设在晋阳宫内,一直由河东监军张承业负责。它是由唐朝内廷遗留在河东的谍服机构而发展起来的。只不过张承业一直以前唐遗臣自居,以恢复唐室统治为己任,对于庄皇登基为帝一事是痛悔流涕,在他死之时,也把自己所掌握的这密谍机构也带进了棺材里。

张承业一死,晋军原来的情报机构也随之烟消云散。这也造成了李存勖后来耳目闭塞,对于属下察知不明,开始信用伶人宦官,奸佞谄媚之徒的一个原因。

李岌所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商会,将自己的情报网络向各地渗透过去。

这也是为什么内监张淦一直是商会的总管之一的原因。

后来李岌又觉得如果只有一家谍报机构的话,到最后形成特定的利益集团,就很容易失控,于是又命内监李环负责开设第二家“商会”。

在从北地巡视回来后,李岌有感于军事情报的重要性,准备在禁军中创办一处军事谍报机构,只不过人员的遴选和训练依然还没什么头绪。

这个军事谍报机关,他不准备再置于内监的管理之下了。

宦官这个群体,虽然天生只能依靠皇家而存在,但是由于生理上的缺陷而形成的心理和人格缺陷,只能说是可用,但却不能也不堪大用。虽然华夏历史上也有一些名声不错的宦官,比如说前河东监军张承业,但是还是以声名狼藉,祸乱天下者居多。

只不过目前李岌所信用的人中,许多是出自原来晋王府和晋阳宫里的内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