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兴唐 > 四、准备

五代兴唐 四、准备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5:20 来源:笔趣阁

共和三年晋北的春天来的很早,还不到二月,滹沱河河谷两岸树林里冬天的积雪已经差不多已经化完了,只有远处的高山上还残留着一些斑驳的白色。和煦的暖风从南面吹来,田野里已经可看看到刚刚探出地面的嫩绿麦苗,阡陌纵横的田地表面,覆盖着一层朦胧的春意,向远方弥漫出去。

“今年的墒情还可以,过一段时日才用到开渠浇灌。”

李贵蹲在地头,抓了一把泥土审视了一会儿,才对一起出城前来视察农田的李岌、安金全、张宪和曹信等人说道。这几人在听了之后也是面露欣慰,随着晋北、山北地区各地水利设施的建设,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洪涝或是大旱年份,这些水浇农田的产量都不会太差。

太原周边和忻代、山北都属于适宜开垦的盆地地形,这三年来,李岌在汾河、滹沱河、桑干河和羊河流域,建立起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军屯点,同时修建沿河修建了十几座中型水库和数十座小型蓄水库,足以支撑太原府、忻代、云州和山北地区数十万顷良田的灌溉需求。

现在忻代、云州和山北地区在册的军户总数为七万八千九百七十一户,其中有近一半是契丹和南军的降军,另外就是从卢龙、河东、河北和关中地区招募的流民。原来忻代和山北地方土著的突厥、吐谷浑、回纥、鞑靼、阻卜和羌部总户数加起来也只有两万多户,现在,这些地方,甚至包括云州汉民已经占据到绝大多数,局势渐渐安稳下来。

广种薄收,一直以来是中原移民到了草原后所采取的农业耕种方式,而现在,李继岌却严格规定,如果没有建成水利设施,新垦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绝不允许开垦草原荒地。在这些地方,一直是采取着农牧混合发展的模式,即使是已经开垦出来的水田,有一半也是用来种植牧草。

农牧结合是李岌在草原上推行屯边垦荒的特有发展方式。

这些屯军虽然登记在册,但是由于修筑水库、堤坝,修建工坊和垦荒都是李继岌自掏腰包,所以所开垦出来的农田算在了皇室的名下。按道理这些军户应该算是皇家的庄户,不过由于李岌令皇庄产许与庄户签订身契,所以这些庄户在登记时就被归在了军户一类。

这种事情,如果是放在别人身上,肯定会引起皇帝的警觉和反感,一个蓄养私军的罪名是跑不了的。只是这天下本来就是李家的,军队按道理就是皇家的私军,皇帝用宫廷内帑收入自己出钱养军,就是让人感觉奇怪而已。

这些屯驻军绝大部分都有军籍,各屯田堡寨青壮们在农时屯田耕种,在闲时却要组织起来进行军事训练。在训练方面,上面对这些军户的管理也要严格得多。不过也有好处,就是每户军户都能分配到三顷上好的水田,田租只有收成的两成,另外训练时还有粮饷补贴。

由于契丹人暂时无暇南顾,山北与契丹边境一带还算是比较平静。有一些草原上的小部落由于无法忍受契丹人的盘剥,越过马鬃山进入山北和云州,李岌是一概予以收留和安置。

这一冬天里,李岌一直在给军将们在灌输契丹国才是最强敌人的观念,不时强调着契丹人在一统草原后的危险性,让这些家伙们终于是接受了自己在草原上筑城,构筑草原防线,以预防契丹向西扩张的设想。

漫步在田间地头,张宪在望了一眼远处平坦葱绿的田野后,转过头来问李岌:“陛下的意思是,契丹人会在这几年全力西进?”

走在他身侧李岌说道:“这是自然,大家对于草原上弱肉强食的作风又不是不清楚,契丹人虽然贪图中原,但是在吃过几回亏后,会暂时放弃南下,在平定渤海国之后,那么他们的目标肯定只剩下了西方和北方。北边我们现在管不了那么远,但是敕勒川和河套地区绝不能落到契丹人手里,否则后患无穷!”

“特么的,等到日后有机会,定要报当日的仇怨!”安金全十分郁闷地骂了一句,他这辈子最大的一场败仗就是输在了契丹人手里,让老家伙一直是耿耿于怀。可惜的是,现在的晋阳军,可没有让他报仇的实力。

李岌瞅了瞅安金全道:“现在契丹是兵强马壮,现在谁去了也是白给,这还真不是小瞧您。您老想要学那前贞观年的李药师,一战平定契丹,我估计最少需要出动三十万兵马。嘿嘿,现在北军和南军,再把各地节度手里的兵全加起来,也只有这个数。现在这种时候,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卧薪尝胆,能守住丰州和敕勒川不失就不错了。”

在这个春天,李岌要求云州军和山北常备军由原来一万员额扩充到了一万五千人,虽然这些屯驻军在春耕时还需要劳作,但是他要求各部人马在完成春播后就立刻回到军营,抓紧训练,全力进行战备。

“陛下这时扩充军伍是在做什么?各地需要用劳力的地方很多。”张宪在提醒着李岌。

“朕有些担心党项定难军会趁机占领朔方,必须抢在他们前面对手。”李岌回答道,后世的宁夏平原是他所准备的后路之一,而且限制党项部落的发展也是他既定的策略之一。“我准备率五千骑军巡视一遍北方草原,有可能会去灵州一趟。”

“陛下准备远征朔方?!后勤怎么保障?”安金全吓了一跳,在这个时代人的眼里,七、八百公里的距离绝对算得上是一次远征,这一路维持大军的后勤是个极大的难题。

“这个您老人家还是放心好啦,我已经把城修到了五原,离灵州只有不足五百里。如果不是安排好了这些,我是不会轻易冒险的!”李岌笑着回答说,打消着老将军的疑虑。

如果严格算起来,这山北、忻代和云州的新募驻屯军,都应该算作是李岌的私兵,也就是所谓的部曲。因为是他出的资金,这些屯田军所开垦出来的良田、矿山,包括修建和水库、堤坝和工坊,都是他这位天子的私产。

只不过,李岌却按照隋唐时期的府兵制来管理着这些屯田军户。

田租、牲畜的收获李继岌只收取四成的租税,在这的时代,确实是已经十分仁慈了。

李岌有时候觉得自己的做法很邪恶,对不起前世在红旗下所受到过的三十多年教育。可是自己这个万恶的大地主,却上绝大多数屯田军户对自己感激涕零,甚至愿意为了保卫现在的生活而与他这位“皇帝兼家主”生死相随。

而且,李岌每次出战,都会先考虑这些屯田点的生产情况,择情选调青壮,其原则就是不能影响各屯田区的正常生产。

“天子此次北狩,老臣没有别的本事,帮着照看家业还是能办到的。这里预祝陛下马到功成,凯旋而归!”老将安金全和周光辅两人很郑重地向李岌保证说。

“山北、云州的一切都照常运转即可,唯一要小心的是契丹国那边,如果契丹大军来犯,务以防御为主。另外可以向晋阳、雁门两地求援。”李岌笑着说道,“我去河套,只是为了打通与西域商路,为晋军筹措更多军资而已。如果是十分困难,事不可为,倒也不会强求。”

“呵呵,那就好,老臣原来还有些担心陛下年轻气盛,无法抑制自己的雄心壮志咧,如此老臣倒是希望可以看到世子能收复河西的那一天!”安金全拱手说道。

他一直站在城外,目送李岌率领队伍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