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兴唐 > 六七、温泉

五代兴唐 六七、温泉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5:20 来源:笔趣阁

晋阳的勋贵们对于财货一向比较敏感,也许是见惯了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场面,对于地位和官职这些虚的头衔和职位认识比较清醒,却对于金银财货等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和执着。也许在这个破世道,这些玩意是唯一能让人感到安心的东西。

晋阳皇家庄园的赚钱能力让人看得眼红,但是能够跟晋阳宫里面攀上关系的勋贵还是很有限的。李岌倒是很乐意与这些勋贵们合作,建立一个利益集团,这其中就包括西川节度使孟知祥的几个儿子。

孟知祥去成都,家人都还留在晋阳,现在有两个儿子都在李岌的手下做事。孟家的四个表兄弟名字很好理解,范、邕、矩、邺,就是出生的时候,孟知祥正在哪里打仗。孟贻范就是在范阳,也就是涿州;刚出生不久的孟贻邺是在邺城,也就是魏州。

孟知祥是晋王李克用的大女婿,也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的开国皇帝,不过只过了三个月的皇帝瘾就死了。李岌的这位大姑父看上去相貌敦厚老实,外表如一老农,实则心思沉毅缜密,而且一直也深受庄宗李存勖的信赖。

在另一个历史上,兴教门之变,李嗣源被拥戴当了皇帝,却把孟知祥的家人扣留了下来。此时拥据蜀地的孟知祥便也生出了割据自立之意,不断地挑衅李嗣源的底线,杀唐使,斩朝廷派去的官员,期望后唐明宗能够发兵讨伐他,正好可以名正言顺地脱离后唐而自立。

谁知李嗣源耐心比他好,这些悖逆之事居然全都忍了。孟知祥也抹不下面子,只好名义上仍然是臣服于唐室,与后唐之间维持着藕断丝连的关系。好不容易老孟终于是把老李给耗死了,在李嗣源死后,孟知祥便迫不急待地当了皇帝。

结果,登基只过三月,他就也追随着老友李嗣源而去了。由于长子孟贻范和次子孟贻邕不知怎么死了,最后反倒是孟昶那蠢材继承了蜀主之位,被赵宋所灭。

在李岌看来,孟知祥的个人野心并不大,他能作皇帝,也是恰逢其会,被命运推到了那个位置上,倒也算不上是什么大威胁。

在这个年代,就没什么贤臣,稍微耿直忠诚一点的人都让朱温等这帮军阀们给杀光了。至于聚敛财货,你见五代时期哪个军阀是省油的灯?前面老朱搜刮得更狠,也没见惹出什么大乱子。

先帝李存勖的问题就是急于求成,想收回各地节度使的军政大权,这算是触动了大多数武将们的利益,捅了个大马蜂窝,最后没能收场……

这年时代,由于人们普遍的寿命只有四十多岁,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普遍缺乏耐心,显得急功近利。

没有办法,时不我待,有些事情不快点干完,人就真没啦。

古人做事,远不如后世人那般从容。

在平定蜀地后,庄宗命孟知祥去接替郭崇韬的职务,实际上就是察觉到了郭崇韬想在蜀地自立的野心,没想到最后却便宜了孟知祥。

霜降,正是农田冬灌的时节。

忻州牧马河水从一道拦河大坝两侧引出,通过四条主干渠被输送到两岸田地的支渠里,最后通过田间地头的毛渠被送入到了还是一片绿色麦田里。农地被浇过冬水后,能有效的杀死大部分在土壤过冬的害虫卵,并且给田地多保留了一些墒情,还能起到部分保温的效果。

今年的冬天来的似乎要稍晚了一些,即便是进入了十月,在白天的时候天气还是显得非常暖和。不过在进入十月之后夜间的气温已经是降到了零度以下,漫山遍野已经枯黄一片,在清晨日出前已经能够看到满地草木枝叶上布满了白色的寒霜。

虽然室外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但在李岌于忻口所兴建的龙首山温泉庄园里,却是温暖如春。

可惜的是,李岌所盼望的平板玻璃还没试制出来,所以梦想中的蔬菜大棚也没踪影。

忻代盆地周边的五代山和云中山都是铁矿富集的地区,忻口龙首山和忻川水河所兴建的温泉庄园自然也是不会少了冶铁工坊。随着自家的机器作坊里用到的铁件越来越多,钢铁生产成了李继岌最为看重的事情。

在浇制出水泥,并沿着牧马河、滹沱河修筑了几座蓄水大坝后,以水力为动力的机械化生产模式让自家的织布、磨粉等工坊步入到了初级工业化生产的阶段,生产效率大为提高。这些工坊不仅为李继岌赚来了滚滚的财源,而且让晋阳和忻代一带屯田的一万六千多军户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

毕竟半工业化的机械生产方式在生产效率上是手工作坊根本无法比拟的。

水库和水坝、引水渠的建设又让更多的农田得到了灌溉,使得军屯农田的粮食产量比原来提高了将近三分之一。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至少到目前为止,忻代、山北和云州一带的近四万屯田军户已经能够做到了自给自足,并且每年的出产还有盈余,能供给夏鲁奇的潞泽军。

这个年代,晋北、云州和山北地区的降水还算是很丰富,并不像后世那般干旱。一场大雪过后,本就人烟稀少的桑干河两岸更是一片沉寂。千山鸟飞绝,野径人踪来,这一眼望去,尽是白雪皑皑的无尽山峦,更是满目荒凉。

龙首山有十多处温泉,这地方离朔州和雁门都不远,老将安金全、孔勍还有雁门节度使也在附近仿照李岌建了别院,在雪后也到了龙首山温泉山庄来避寒。

“这地方冬日里温暖如春,我这身体,原来有些暗疾,受不得风寒,就专门跑过来过冬。”周光辅从马车里钻出来后,笑着说道。

李岌和他打着招呼,看着他身后一个十三、四岁的小男孩问道:“这是令郞?”

“是侄儿,我大兄的儿子,正准备让他去晋阳书院,这不就领他先过来见您。”周光辅说完还暗自叹了一口气。

周光辅所说的大兄是周德威的儿子,他们父子俩在当年征梁时不幸战死在胡柳坡。不过这周光弼并不是周德威的亲生儿子,而是养子,他亲生父亲却是晋国的叛将李存孝。当年李存孝被镇州王镕等挑拨,据邢州而叛晋,后来晋王李克用率军亲征邢州,李存孝投降后被戮。不过其毕竟为晋王义子,李克用并没有诛连其家人,而是命当时尚未有子嗣的周德威娶了李存孝之妻,并收养了周光弼。这都是过去的草原习俗,不过李存孝叛乱之事,在晋军中却是个禁忌,很少会有人再提及。周德威原来就跟李存孝关系很好,所以一直把周光弼视若己出。周德威原来一直没有子嗣,很奇怪地是在娶了李存孝的妻子后,却连生了两个儿子。

这也许算是一种善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