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兴唐 > 六七、融合

五代兴唐 六七、融合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23:34 来源:笔趣阁

二月的天气,陆地上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可中大海上依然是寒风刺骨。

这里是江户湾,大唐海军北方舰队第3舰队的基地就在这里。

征服倭国实际上比安定高丽还要容易,帝国海军舰队只在和歌山炮击了一次港口,藤原家就乖乖交出了平安国主,取消了国号。

这让李岌都感到很是惊奇。

想想也是,倭人一直有崇拜强者的传统,你打得他们越厉害,他们越是心服口服。想想佩里只带了四艘破蒸汽帆船就让倭人打开国门,海兵学校的大门口一直立着他的雕像就可以知道有多贱骨头了。现在刚从原始人转化过来的倭人对于大唐的崇敬还深入在骨子里,哪里会有什么反抗的心思。

倭人和高丽人的服从性很好,所招募的屯田户在西域很受军方的欢迎,不像南洋佛施岛上的那些野人,又懒又蠢,居然还有食人族。

倭国的贵族都会汉字,虽然语言交流有些问题,但使用文字交流起来却是没有多少障碍。

这破地方,除了银矿和硫磺矿外,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矿产,不过粮食出产还算丰富。

倭人个子很小,平均身高只有一米四多一点,所以到这里屯驻的数万唐军就成了倭人追捧的目标,不仅主动将自家的女儿嫁到军营里,甚至还会把自家的女人也送来“借种”。一时之间,到倭国和高丽驻防,成了大唐军方的一种福利。

倭国并不是一个整体,南面的两个大岛上是熊袭人,倭王的地盘是和歌人,而再往北则是虾夷人。相对而言,和歌人现在要开化一些,而熊袭人要野蛮得多,至于虾夷人,基本上和野人差不多。

大唐在倭国移民驻军,不光担负着教化土民的任务,还需要不断向北方探索和开拓。

特别是海军,现在已经在北岛以北的千山岛建立起了补给站。

洛阳书院所制作的地球仪基本上算是很准确的,问题是海军的探索却是不敢冒太大的风险,在逐步向前推进。

现在海军的探索方向就是三条:北方舰队沿着倭国的岛链向北方探索,东方舰队往吕宋东南一带探索开拓,而南方舰队则是在征服真腊之后,继续征服佛施各地。

大海茫茫,刚开始还有些新鲜感,但长时间看着会让单调的让人绝望。

唐平和火寻明这段时间主要工作就是改变倭国境内的种族比例。

说白了就是进行大换血,把这些矮人们招募到西域和北地草原进行屯田实边,再从国内招募大量的光棍在倭国实行军事屯田。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方案,倭人达到了自己到大陆上生存和改善身高的期望,而大唐方面则达到了平衡种族比例,安定地方的目的。

四海之内皆兄弟!

这是大唐天子说过的话,高层希望淡化华夷之分,普天之下,只要生活在帝国领土上的,皆是大唐人。

大唐人自然要说大唐话,这是共识。

至于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是历史学家和人文学家们该干的事。

官府的政策绝不能让他们所左右。

况且这些东西不消亡,怎么能显示出这些学者的价值出来?

不可否认,现在的倭国,那些贵族们的实力如果联合起来,还是占据着很大的优势。毕竟他们原来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即便是唐军很强大,但终归也是外来的殖民者。在这个时候,瀛州大都护康平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倭国的贵族们拉入大唐的官僚体制,然后不断地削弱他们的影响力,加强各地屯驻军的实力,最终让大唐的影响力占据主导地位。

帝国海军都统制夏承廷和北方舰队都指挥使火寻明都强烈反对帝国高层任命这么一位谍报头子来出任瀛州大都护,结果两人被皇帝叫到面前痛骂了一顿之后是彻底安份了。

康平所做的事情是先招募大批流浪的倭人,编入驻屯军来开垦土地,种植粮食,其后再以调换防地的名义将这些已经学会服从命令的屯驻部队调往北地草原或是西域,再用从内地招募的唐人来填补这些人调防后留下的空缺。

少小离开老大还,等这些倭人在北地二十年的屯田轮换期满,再重新回到倭国时,恐怕早已经忘记了所谓的乡音,已经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唐人。

除了贵族,大部分的倭人是没有姓氏的,在编入军户时军官们就会给他们随意安上一个姓氏,有时会是军官们自己的姓氏,只不过从名字上有时候还是能看出些痕迹。比如倭人习惯于用数字做名字,虽然这种习惯唐人也有,却不普遍。

通过宣传,主要是向往倭地的“性福生活”,一时间,“屯田东瀛”就成了一股风潮。这就是李岌所期待的结果,逐渐改变这片土地上的人口构成。

实际上在西域也是如此。

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这种大规模的移民交换是必须的。中亚人到了内地,唐人前往西域,这种有计划的安排,会加快各族的融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原来的部族统治者们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

从淞江到江户的轮船需要在海上航行三天,实际上比前往沽口的海路还要近一些。

一些私家商团也开始了他们在倭国的开拓过程,不过,他们在倭国的开拓却受到了朝廷方面的严格限制。所开拓出来的土地和庄园不得为私有,只能是租种地。

在南洋的开拓也有这方面的严格限制。

土地公有化,是帝国高层执行最严格的政策之一。

这从根本上抑制了地方地主豪强势力的发展。

一支移民船队在江户港缓缓靠岸,作为水手的柳敬二笑容可掬的站在码头上招着手,就像是迎接归来的兄弟。

轮船靠上混凝土浇筑的石码头,柳敬二指挥着手下搭好栈桥,船长曾国豪从栈桥上下来,然后迫不及待的对他喊道:“敬二,给老子准备好女人……”

柳敬二笑容满面地鞠躬问道:“八户家的十六觉得提督相貌堂堂,您能不能辛苦一下,报酬包您满意!”

曾国豪想了想:“老子的种子是很贵的,没有五个银元想都别想……”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