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兴唐 > 三三、战船

五代兴唐 三三、战船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23:34 来源:笔趣阁

那当先的吴将乃是周祚,却是那庐州刺史周本之子,见到唐骑列阵,连忙喊道:“莫要误会,前面乃是家姊,吾奉了父命特来相迎!”

慕容澈看了一眼站在马车边上的杨濛。

“这确实是舅兄,只不过不一定安的是好心。”杨濛回答。

慕容澈点了点头,然后把枪头垂下一些,向对面喊道:“那将军回去吧,还请通报吴王一声,历阳公夫妇欲往晋阳觐见天子,就不劳相送了!”

周祚的脸色阴沉,只不过在看到又有两拨数十余骑往这里汇聚而来,就更不敢动手了。只能是拱了拱手:“还请将军同意,我见家姊一面。”

慕容澈想了想,点头道:“那你自己过来罢!”

周祚不敢与唐军冲突,只得是硬着头皮单独策马过来,过了唐军战阵后跳下马来,对杨濛夫妇施礼道:“周祚见过历阳公、二姊!”

杨濛没有说话,那周夫人说道:“你来做什么?”

周祚说道:“小弟奉了家父之命,来接二姊、历阳公加庐州。”

“呵呵……”周夫人冷笑一声,“你们是怕连累到自己,准备把我夫君送回江陵罢。”

周祚脸上陪笑:“哪有的事?!”

周夫人冷冷说道:“你们什么心思我也知道,还请回罢,到家里替我向母亲问好。”

见到周祚还想开口,杨濛道:“多说无益,大家还算亲戚就此别过!”

周祚悻悻退回到本军中,看着那边重新套好马车,在唐军的护卫下越走越远,脸上阴晴不定。并不是他怂,而是若真的打起来,这后果恐怕真的承受不起……

……

河套地区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个河套指的是河套平原,而不是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朔方地区。

黄河还是一直到狼山脚下这才被迫向东流去,现在的黄河是在河套平原北面,而后世的黄河河道则是在这片平原的南面改了一条近道。

李岌是不准备让黄河再改道的,而且也并不准备治理黄河每年因积冰堵塞河道所造成的河水泛滥。他一直认为,每年春天所溢出的大量黄河水而形成的大片沼泽和盐碱湿地对于保持狼山和阴山地区的气候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当然,这些湿地、沼泽是可以规划和用人工引导改造而形成。

他并不准备让这一地区承载太多的人口,而是开始把屯田军户迁往西域。

“西向轮台万里余,也知乡信日应疏。

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

三月的伊州,冬雪刚刚消融,早晚时刻,依然是寒意难当。

一支由千余辆马车、牛车和上千匹骆驼所组成的迁徙队伍从东面的戈壁大道上缓缓而来,出现在守城士卒的视线中。

这种情况很常见,只要到了春天,在朝廷的指令下,每月都会有两批军户从河西出玉门关,徙往伊州、北庭进行屯田。

从春天到秋天,每年迁往北庭的屯田军户大约都有近万户。

这些前往北庭的屯田军户并非自愿,大多数都是被迫迁徙过来,不少人还带着满腹怨气。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犯过事的罪囚。

从玉门关到伊州上千里的茫茫戈壁,一路上人迹罕至,根本看不到什么人烟。

这支迁徙队伍,离开玉门关之后,晓行夜宿,在茫茫的戈壁上一路西行,足足走了十五天的时间,这才到达了伊州。

西域的高昌国、于阗国都臣服于大唐,不过朝廷的屯田计划却是与这两国无涉,而是沿着天山北麓,慢慢向西推进。

这天山以南,除了伊州,仍是高昌和于阗王的辖地。

这两国每年都会遣使到晋阳朝觐,倒也是很守规矩……

控制西域是一项长期政策,自然是无法一蹴而就,只能是慢慢来。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

李岌下令在莱州崂山脚下设立第四座水军营。

许多人认为皇帝这是为平定南方而作着准备。

有关这方面的议论,李岌在知道后只能是叹了口气。华夏人开拓海疆的意识极为淡薄,根本无法意识到占这个星球面面积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海洋,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有开拓价值的财富宝地。

只是为平定江南,我用得着大建水军么?!

不过那闽主王延钧自号为帝,绝于中原,找个机会从海路过去先灭掉他也不是不行。

沽口造船所,少府监监丞刘江、沽口水师营指挥使夏承廷等一众官员在进行了祭天和祭海神仪式后,与船厂提调官杨茂,林成虎等及诸员工匠等共捧一根绑着红绸的巨大龙骨,安置于水泥船台的正中央位置。

这是沽口造船所开始建造的第一艘安装蒸汽机作为辅助动力的风帆战舰,这艘双桅战舰长五十余米,宽十多米,为五百料海船。如果以排水量来说,约为二百吨,并不是特别大。在江南,有些海船都达到了千料以上,在技术上并没有多大的问题。

船厂的底子薄,好在从江南和泉州请来了三十多位造船技师,船体的结构吸收了部分大食、波斯商船的特点,特别是风帆,一改华夏传统的硬帆,而改成了大食船那种常见的软布帆,提高了海上的操控性。

不同于以往的海船,这艘战船舯后部舱室安装了锅炉和蒸汽机,另外就是甲板上还布置有四门火炮。

造船实际上和盖木质的楼房差不多。

巨大的整木龙骨被安放在船台的龙骨墩上之后,艏柱和艉柱被镶嵌于龙骨的两端,其后是肋骨的安装,这些都是非常繁重的工匠工作。海船的肋骨从连接到主龙骨后,很快就要向上弯曲,制造的难度要比平底船大得多。复肋材与船底肋骨紧接在一起。这些都是弯曲的或者弧形的肋材,构成了木船的曲边。

造船中的防水隔舱技术是华夏人在隋唐时期最先发明的,直到十七世纪才传到西方。由于是战船,其内部的防水隔舱数量要比普通的商船多得多,而且采用了层船底。另外就是船桅,实际上也是与龙骨相连接的。

在船底完成建造后,就要开始往底舱中安装锅炉、蒸汽机和主轴等动力设备了,这是唯一与原来建造木船所不同的一道工序。锅炉舱设计在舯部偏后的位置,前部船舱需要装载一些配重的货物来平衡重量。不过,由于有锅炉和蒸汽机等动力设备的存在,倒也省去了许多原来木船中必备的压舱石了。

当这种装备有蒸汽辅助动力和火炮的战船服役后,大唐水师会一跃成为这个世界上无敌的存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