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兴唐 > 三九、板铠

五代兴唐 三九、板铠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23:34 来源:笔趣阁

古交、武州、忻州三座水力冶铁工坊的兴建,再加上对交城监、潞州监和泽州监三处冶铁监的改造,使得晋阳军器监有充足的原料来制造兵器、防具等军械。在水力锻锤之后,又有拔丝机、切割机、钻床和磨床等水力设备被制造了出来,这也极大地提高了军器监的制造效率。

不过,武将们总是对制式的装备抱有不信任的态度,总是喜欢标新立异,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打造兵刃和甲具。

特别是以元任、安审琦等为首的禁军将领,一到冬天,闲来无事就会钻到皇家庄园的工坊里,在匠人们的指点下,亲自动手打造一些新鲜的玩意。

当李岌在晋阳处理完一些主要的政务和军务后,再回到忻州龙首山温泉庄园里,就看到自家打铁工坊里的五个水锤机都被禁军里的几个二货占据了。这几人在李家的几个匠头的指点下,正忙得不亦乐乎。

元行钦和安金全两人正站在一副水锤边上,观看着禁军骑军大将元任在锻造一副骑兵板甲,而符彦卿这厮则在手里拎着把铁锤,在一旁的铁砧上仔细地敲打着一副钢盔。铸钢的头盔再经过仔细的锻打之后,外观显得很漂亮,主要是比原来的铁盔铜盔结实得多。

主要是这种新式的钢盔可以卡上一副防护面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在战场上面部为弓箭所伤。

这些东西是配套的,最早的板铠就被这些人们给鼓捣了出来。

这种板甲并不是那种欧洲中世纪后期出现的整体式板甲,而是作为锁甲乙上的加强部件,铆接到锁甲外面的。主要有大块的护胸、护背板,组合式的护肩、护臂和护腿,随着铸造钢板和水力锻锤的出现,这种锻钢制作弧形钢制护甲技术随着冶金和金属加工技术的发展有了批量制造的可能。

钢制板甲防护部件的出现,是冷兵器时代护甲技术的一次飞跃,使得护具的防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至少弓箭是很难穿透钢质板甲的。

原来李岌只是吩咐打铁工坊试制出几套来做试验,却没想到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被这些将领们给研制得相当完善了。

元行钦见到李岌进来,将手里拿着的一副半成品护胸一扔,立刻小跑着来到李岌面前,不顾礼仪地执着他的手:“陛下,你来的正好,老臣需要一千副这种钢铠!”他指着支架上的一副板甲,大声喊道。

“您别这么急切行吧,这玩意还没试制定型呢!”李岌甩开他的手,笑着宽慰他道:“等到批量制造,第一批少不了你的。”

安金全也走到石敢身边,用手拍着护胸说道:“有了这玩意,今后冒着箭矢冲锋,再也无所畏惧了!”

李岌却在手里拿着把小锤子,敲了敲那板甲的肩膀对主管郑镕道:“这里弯下来,翘着是怎么回事?只为了好看?!另外这护肩上面立起来一些,弄成一个整体,扣好后正好能保护颈部,等于是省下了颈项上的护圈。”

这种简略版板甲的制作主要是这次与契丹作战过程中,军中受箭伤的伤员过多才让李岌认为有必要加强骑兵的防御能力,至少是不用过于担心敌人的箭矢。甲具只增加了十多公斤的重量,但是防御能力却有着飞跃性的提升。

当然,这与那种标准的重装骑兵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为保持灵活性,这种板甲主要还是重点防护头颈、胸背和四肢,而且也不是完全遮盖。即便如此,这种板铠的防御力以经较以前的锁甲不可同日而语。

在有铸钢板和水力锻锤之后,这玩意制作起来并不是很困难。

只不过,随着甲具的重量提高,对于士兵的体力要求也相应有所提高,骑兵还好些,不用身着重甲跑路,而重装步兵,则需要经过遴选。

事实上,晋军能够以少胜多,几次战胜契丹,就是凭借着装备优势对敌人形成碾压。

这个年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能够配备甲具的部队都很少,更不要说是配备这种防护力极强的钢板甲了,如果是用人力打造,这么一副铠甲非一个月无法制作完成,根本不可能批量制作。

另外就是材料,没有铸造钢板,也不可能锻造出这种面积较大的护板出来。

有了好东西,自然是要先济着晋阳军三屯卫营的官兵先装备,所以元任、符彦卿和安审琦不用开口,知道天子绝不会亏待他们。

河中府和晋州本来就是河东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在得到这些地方后,北地的移民招募和动员工作开展起来就要顺利许多。在李岌看来,争霸天下是个长期的事情,先把自己的根基打牢靠了,控制区内的经济发展起来,所有的问题最终都会水到渠成。

现在河东基本上算是安稳了,原来庄宗李存勖采取的策略是从河北一带进军南图,而李岌采取的策略却与之相反,先谋求安定西北,在稳定关中之后,南图汉中、蜀地,和当初秦国统一天下的路线相近。

定难军在一战之后,老实了许多,在意外得到河中之后,晋阳运往关中的物资,多从河中府过风陵渡,再运往华州、长安。关中经汉唐数百年的开发,农业灌溉设施相对完善,只需要把原来因战争损毁的河渠堤坝修复,就能得到许多良田。

就是关中经过唐末五代时期的战乱,成为受到破坏最为严重的地方,许多地方满目苍痍,遍地荒芜。在另一世的历史中,由于受与西夏战争的牵连,就再也没有恢复和重现过汉唐时代的盛况。

“凤翔节度使李继俨欲来晋阳觐见陛下,现在已经到了长安。”张枢专门来到忻州,向李岌禀告这件事。

“晤,通知鸿胪寺,来了之后,陪着他到各处的工坊多转转,让他多见识一下。”李岌说道。岐王李茂贞在五代时已经从一个大军阀变成了小军阀,偏安凤翔一隅,野心早就被消磨殆尽,在庄宗进洛阳后,干脆投靠了后唐,成为唐末军阀中为数不多得以善终的人物之一。李继俨在当年李继岌征蜀时,被任命为征蜀中转运使,算是李岌的手下,倒也是兢兢业业,把凤翔一地多年积攒下来的家当都捐了出来。

兴教门之变后,李岌潜回晋阳,李继俨在陈仓谷阻击张筠,不让其部进入关中,也算是帮了自己不小的忙。现在李岌欲征汉中,他在得到消息后,居然亲自来晋阳,可能是想当面表决心。

对于这样识时务的人,李岌自然是不能亏待了人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