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兴唐 > 四四、灾民

五代兴唐 四四、灾民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5:20 来源:笔趣阁

晋阳城很大,有二十四座城门。

城内的宵禁巡逻由晋阳城外东、南、北三处皇庄屯驻军每旬日各营抽调300军卒轮流当值,算是负责起了晋阳城的防务和治安。

李岌的一千侍卫亲军是禁军,只负责皇城和晋王府的安全。

侍卫亲军是骑军,相较于步军,骑兵的装备要复杂得多。

侍卫亲军的装备实际上是很大一笔开销,李岌为自己的这些亲卫们每人都配备了一把骑刀。骑刀刀身刀身颀长,类似于唐刀,却略有弯曲,样式和后世的雁翎刀相似。

另外是甲胄和骑弓,再加上骑枪,这一身的外表光鲜行头加起来,价值就超过了150贯。如果再加上战马,李岌估计以现在这太原府一年的收入,顶多能养活三、四千骑兵就算是顶破天了。

骑兵花费巨大,没有足够的财力,根本养活不起。

后唐灭梁后,最强大的时期,也只有两万余骑军。

至于说草原上那些所谓的“骑兵”,实际上就是骑马的牧人,这种全副武装起来的骑军对阵那种只有简单皮甲的“草原骑兵”,至少能一个打五个。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凭借着强大的机动作战能力,本就是最为强大的兵种。

李岌从元行钦手下把元任讨要了过来,作为自己的亲将,让他负责自己的侍卫亲军训练。至于如何训练,李岌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反正自己也给不出什么好的建议。

由于夏天大旱,河冬各地年景和收成都不是很好,而且一些州县还遭受了旱灾、蝗灾,从入冬以后,不时有饥民从各地涌入到晋阳城周边。

太原府尹张宪采取了紧急措施,在城外广开粥棚,赈济饥民,但却不允许流民进入,担心扰乱城内的秩序。

不过随着接连几场大雪,流民在各地生存困难,晋阳周边的饥民越来越多,张宪下令晋阳守备各军由原来的三百人值勤增加到五百人,严加戒备,同时在城外设立的几处粥棚规模越来越大。

李岌从潞州回到晋阳,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这些流民问题。

十一月初九,晋阳城外又有一股三千多人的饥民到来,李岌也在崇政殿招集太原府的官员,商议赈灾及流民安置问题。

大殿内的气氛有些沉闷,在场的张宪、张枢、卢弼、曹信等人都是默然不语,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出来。

半晌,李岌才叹了口气,开口说道:“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能让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就是作为君王的罪过。可以把这些灾民暂时都收容起来,编入军伍,待开春后,在太原周边实行屯田。”

张宪出班奏道:“陛下,太原府所余钱粮不多,况且还要养军上万,恐怕难以承担。”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

太原府的财政情况,他是最清楚不过,府库空虚,只有秋天收上了部分岁赋,本来支撑阳凉三关、昭义军就困难,还要接济关中的同华二州,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粮。

李岌沉思了一下,然后看向张枢:“晋阳周边包括阳曲的五处皇庄尚有些余粮,可以安置部分灾民。另外招收一部分青壮前往古交,那里开矿冶铁也需要大量的人手。钱粮我来想办法,总归需要将这些灾民都妥善安置。”

卢弼松了一口气:“陛下仁厚,实际上可以发动城内官员、富户进行捐纳。”

李岌摇了摇头:“这事依例行事,不可强求,不过宰相可以出面,找城内富户借上一部分,就算是朕借的。今年几处皇庄冬麦播种超过了一万五千顷,待到明年夏收过后,朕出面保证就能还上。”

张宪道:“臣遵旨,这样的话,太原府的压力就减轻了许多。”

“城外粥棚要时常巡查,每日里施粥两次,这件事一定要保证。还有灾民的取暖问题,晋阳监今年积攒不少石炭,临时发给灾民一部分,以作生火取暖之用。”

曹信道:“还是先安置吧,那草棚里生火,容易引发火灾。”

李岌点了点头,然后看向张枢:“此事晋王府和曹主薄一起,尽快落实。”

在落实了救灾的事情后,李岌换了一身便服,带了几名护卫,离开了晋阳宫。

也许是前世电视剧看多了,准备微服出访,晋阳宫监张枢拦了半天没拦住。

马车行到晋阳西南的迎泽门,李岌命马车在城内停下等候,只带了数名护卫步行出城。

晋北以放牧为主,灾情并不是显得特别严重,流民多来自晋阳南部的数个州县。

迎泽门外城墙下这处流民聚居的营地,新设立不久。

太原府在刚入冬时就在晋阳设置了流民营地,每日两次施粥,处置倒也及时,就是不知如何安置。

其时原来官府的做法也是冬日施粥,待到开春后,规劝流民回乡继续种地。

由于今年冬天雪大,气温较低,流民在野外的日子更为难熬一些。

大雪过后,流民们便只能躲在营地草棚中的被冻得瑟瑟发抖,除了施粥的时刻,甚至连在外面呆一会儿都不敢了。

李岌来到迎泽门外的流民营地里时,正好快到了晌午,赶上了施粥的时间。

十几口大锅冒着热气,里面熬的,是热腾腾的米粥。在大锅的周边,只是密密麻麻的饥民们,他们排着队,手里拿着自己的陶碗、木碗或是陶罐,各种五花八门的容器,只是一个接一个上前领粥。

太原府的衙役门在维持着秩序,个个如凶神恶煞,态度恶劣。李岌知道公门里的人办事都是这副德性,对待流民也无法和颜悦色,所以也懒得出面训斥。不过大锅里所熬的米粥倒不算稀薄,差不多也符合上面的要求。

李岌知道这赈灾的粟米在熬粥前是掺了砂子的,为了防止城内的贫民冒名领粥。即使这样也阻止不了,难免会有城内的贫困户冒充灾民。这也只能是由他们去了,这赈灾的粟米粥平常人难以下咽,能喝下去的也差不多够赈济的标准了。

他在营地里转了一圈,正准备回城,却见到有一个趾高气扬管家打扮的家伙,在两个泼皮引导进了这处难民营地,朝着领粥的人群指指点点,在他们身后还跟着几个身强力壮,挎着腰刀的随从。

嗯,比较像是恶霸,李岌童心未泯,突然来了精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