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兴唐 > 五一、海洋

五代兴唐 五一、海洋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5:20 来源:笔趣阁

随着闽地和交趾战役的进行,大唐水师开始驶出内河,走向海洋,开始从内河水师向后世面向深蓝海洋的海军方向转变。

但是轮船或是帆船在远离了海岸线后,就失去了陆地上的参照物,从而无法知道自己的位置了。

地球仪早就被制作了出来,原来学生们需要在进入晋阳书院学习之后,从地理课本上才知道这“天圆地方”的说法是错误的,这看似平整的大地原来是个巨大的球体。到了现在,在开始大力推广教育的情况下,许多正在读乡学的少年都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不是太阳围着地球转的道理了。

这大地是球形和日心说早在春秋时代就被一些星象学家给提出来了。只不过到了后来,在儒家的操控下,星象学成了皇家的专利,原本华夏已经萌生的天文学理论和知识被埋没摧残,彻底沦为了一件维护帝王统治的工具。

地理和天文,是形成世界观的另一扇窗户。一个人的世界观是由民族文化历史、国家地理再加上天文物理几个重要的方面所形成的。文化是传承,历史会让一个人知兴衰、知荣辱,在道德方面变得更加高尚一些,而国家地理则会加强民族观念和国家观念,天文物理则会让人学会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人生。

后世的“教育家”们却在极力倡导和强迫自己民族去全力学习别国的语言,极力淡化民族历史和国家地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急功近利,而且忘恩负义,缺乏国家和民族观念,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对于“占星术”的垄断和封杀,使得华夏在春秋战国时代所形成的初步天文学知识被埋没和夭折,成了一门预卜凶吉的算卦学问。

远航的商船和出海的渔民们一直使用古老的“观星术”来确定自己在海上的位置,古代的航海家们就使用这种方法能从阿拉伯海驶到华夏,在华夏因为“观星术”为皇家所忌讳,反而是限制了航海技术的发展。至于现在的欧洲,还是一大片野蛮人盘踞之地。虽然这种依靠观测星体位置的方法十分不准确,而且极为依赖航海者的经验,但还算是很有效用。

六分仪的发明和水军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是天文院的师生们的发明。

李岌按照自己的记忆强行推行《共和历》,规定一年有365天,而每四年需要增加一天,这种后世得到普遍验证的公历纪年方法。但是天文学院的师生们需要对这一数据进行验证。为了在全国测绘中准确标注自己的测量位置,就需要有一种仪器,它能通过对地平线和中午的太阳之间的夹角的测量,或通过对地平线和某颗固定星之间的夹角的测量来确定纬度。

最初,师生们是用古老的星盘来测量太阳高度,但是有时候在船上进行测量时,由于轮船的甲板随着波浪上下起伏,这种仪器就很难进行操作,而且还不容易测算准确。后来人们用直角仪取代了星盘,在地图上用直角仪及两脚规、量角器、平行尺等计算出所在的位置。

后来经过大量的改进的试验,师生们用一种反射望远镜与水平镜、象限仪组合,发明了一种在海上测量角度的仪器。观察者可通过一面镜子同时看见地平线,它们之间的角度可用边缘标有刻度的象限仪测出,测角范围可达90°,成为一种测纬度的理想仪器。该仪器另一优点是它能使星辰天体的形象与地平线成一直线,而且所测读数更为精确。

不过天文院所研制的量角仪使用的是完整的星盘,其测量范围可达360°,虽然测量效果很好,但很笨重,在出海的测量船上使用极为不便。于是有人就将星盘截取了三分之一,虽然把测量范围限定到了只有120°,但却让其变得极为轻便和易于使用。

这就是最初的六分仪,它所基于的原理很简单:光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际上,六分仪也可以测量任意两物体之间的夹角。

六分仪是由一个三角形的架子组成,一边是一个120°弧形板,上面有刻度和一个可移动的指针。反射望远镜将需测量的有夹角的两天体反射到一起,人们就可以方便地测到角度并计算出目前所处的纬度。六分仪较之以往的测纬度的星盘、卡尔玛和直角象限仪等的精度有较大的提高。

六分仪的出现,使得航海到远洋时,船员确定所处位置的准确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也为远洋航行和测量提供了一种极为可靠的测量仪器。

……

晋阳宫拱宸殿后侧的紫华阁御书房内,初春夜晚的凉风之中,小楼外面的廊道里陆续有灯笼亮了起来。

“这水师还是出不了远海啊,在这航海术方面比那大食人还差了许多。”

亮着灯的书房内,批阅奏折的李岌轻轻搁下朱笔,叹了口气后说道。

身怀三甲的皇后王蔷端了杯茶放在了御案边上,看了李岌的表情不由得莞尔一笑,“怎么,交趾那边有什么麻烦?”

李岌摇了摇头:“不是,元任和符彦饶都是沙场宿将,再加上有李继忠和何福进在背后主管后勤供应,能有什么纰漏?只是……夏承廷那边船队遇到了风暴,跑丢了好几条战船。”他说着话,干脆从抽屉里取出自己还没有画完的西太平洋地图,摊开观看起来。

他准备把整个太平洋都整成大唐的内海。

他们夫妻相处这么些年,李岌有些事情还是会跟皇后透露和交待一些的,彼此的一举一动都已经是很熟悉,这才刚三十岁,就有了些老夫老妻的感觉。

“你这是在画什么?”王蔷站到了李岘身后,轻轻给他按摩着肩颈说道。

“这是南边那些大海,你不是喜欢吃鱼么,这鱼翅、海参、鲍鱼、龙虾可都是产自大海。这海里面还有长达数十丈的鲸鱼……”

“数十丈?这鲸鱼肉好吃么?”王蔷探过头来,看着李岌那还没作完的巨大海图道。

李岌:“???”

怎么就会惦记个吃?不过,这鲸鱼肉是啥滋味他还确实也没有尝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