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兴唐 > 十五、朝会

五代兴唐 十五、朝会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5:20 来源:笔趣阁

宋州节度使康福奉朝廷的宣召抵达晋阳,内心里还是十分紧张和忐忑的。

他是李嗣源的宠臣,并没有多少功劳,当初因为和安重诲之间的矛盾,被外放徐州为节度使,其后调任宋州。

现在,李嗣源已死,天子重新归朝,他怕李岌会跟他算旧帐。

康福得到李嗣源的宠信,是因为他出身沙陀,而且还能难得能说一口流利的沙陀话。自晋王李克用据有河东,最早跟随武皇征战的那一代沙陀和昭武族兵几乎都已经死光了,剩下的都属于第二代、第三代,而且晋军中以汉人居多,这些沙陀和昭武后裔基本上都已经汉化了,没几个还会说沙陀话的。

李嗣源任监国的时候年纪已经六十多岁,为人很念旧,因为康福会说沙陀话,几乎每次散朝,都要将康福召入便殿,两人用沙陀话说些家常,谈起河东往事和跟随武皇起兵的那些族中兵将旧事,经常会把李嗣源惹得怆然涕下。

因为康福在当时很得李嗣源的宠爱,所以也就不太把擅权的安重诲放在眼里,这引起了安重诲对他产生极大的敌意。

有一回安重诲找了个茬子就指着他鼻子骂道:“康福,你尽管在监国面前胡说八道,搬弄吾辈,小心我哪天弄死你!”

康福听了后感到非常害怕,连忙入朝求李嗣源将他外放出去做官,免得为安重诲所害。

安重诲最初是拟把康福弄去河中,放在李岌的眼皮子底下,谁知拟好的敕令还没有发出,河中便被北军所占据,无奈只得让其改任徐泗节度副使。

接到诏旨命他进京后,康福不由得忧心忡忡,难道是天子欲治他的罪吗?

到了晋阳后康福担忧得一夜未睡,第二天去晋阳宫枢密院到时却是什么事也没发生,这不禁让他稍稍舒了一口气。

此刻,康福得了宣召,和其他大臣一样,站在正阳门外广场上等待天子升朝。他在晋阳的熟人并不多,在一个角落里站了半晌,也没有人和他说话。

就在这时,他身后响起了一个中原人的声音,“康将军,别来无恙啊!”

康福一回头,见竟然是孟汉琼走了过来。

孟汉琼本是赵王王镕身边的小内侍,李嗣源任成德军节度使时,他在镇州被收到了身边随侍,也是极受信任。李嗣源入洛阳,孟汉琼的行情也是水涨船高,主掌大内。不过孟汉琼却是心思灵活,对于李继嶦这位傀儡小皇帝虽然看管很严,但是寻常生活用度上却不怠慢,见到李继嵩、李继嶦兄弟时也是恭谨有礼。

这次平定洛阳,孟汉琼也算是立下大功,虽然没有什么奖赏,但也没有被收拾,依然还任宣徽使。

只不过晋阳这边,宣徽使是外朝大臣,并不统管内廷,所以孟汉琼这内监也是夹杂在朝臣之中照例上朝。

康福十分了解孟汉琼,知道这太监表面豪爽仗义,实则内心狡黠多变,出手狠辣,故在见孟汉琼满脸笑容向他走来,顿时拱手道:“孟宣使,好久不见。”

“是啊,康将军自从移镇宋州,我们有一年多没有见面了吧!某家见将军现在有点忧心忡忡的样子,莫非是为以前之事担心?”孟汉琼似笑非笑地看着康福说道。

“怎么,孟宣使似乎知道什么?若能告知,在下感激不尽。”康福抱拳说道。

孟汉琼笑了笑说道:“康将军如果担心天子会算旧帐,就只管放心好了,这回说不定还有什么好事咧。”

他说完这话,等康福再问,却是摇头不肯再说。

原来皇帝以示勤政,早朝都是在卯时开始,冬天时天色还黑咕窿咚的,可是晋阳这位天子,直接把早朝的时间改成了辰时二刻(早晨九点),也是任性得很。有朝臣拿着《礼记》谏止,不料他却说黎明上早朝,这一众朝臣都还没睡醒,这迷迷糊糊中议定天下大事,难怪历朝以来,屡有昏招。

这朝阳初升,乾元殿外的钟声才开始响起,一名当值内监走出来高声宣道:“辰时一刻已到,升朝!”

等待在广场上的二百余位朝臣纷纷整理衣冠,按班列品阶高低排成长长的四列队伍,以宰相任圜、枢密使元行钦、中门使张宪和屯田令卢琰四人为首,依次进入到气势恢弘的乾元殿之内。

康福是第一次参加北朝的朝会,他的班序是归于中门使张宪之下,不过品阶并不低,走在他一侧的是礼部尚书卢弼,算是朝中重臣了。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除了宰相依例在大殿内设有座位外,参加朝会的所有官员在大殿内都安排有座位,这是一件新奇之处。

当然,除了四名宰辅设有单独的座席外,其余朝臣的座位都是连接在一体的长条椅,倒也能分出些差距来。

四队的官员队伍走进了乾元殿内,座位上贴有姓名,各自归位。枢密使元行钦和屯田令卢琰两人在入座后还聊着天,看样子之间的关系不错。而这边任圜和张宪两人在落座却是一言不发,任圜更是把双目一闭,丝毫也不掩饰两人之间的矛盾。

“皇帝陛下驾到!”

站在御阶一侧的殿中少监的一声高喝,乾元殿内霎时间安静下来,一众官员们纷纷起身在原地站立,大殿里显得静悄悄的。

一声钟响,八名内监和三十六名带刀侍卫分两列进入,在御阶两侧站定。随后天子身穿明黄锦袍,外披一件绣龙貂裘、头戴筒状裘帽的大唐天子李岌走进大殿。在他身后,内廷太监张枢随侍在侧,整套仪仗却显得非常简单,而且没有宫娥队伍执屏扇、罗盖在后。

皇帝在御阶之上的御榻上坐定,抬头扫了殿内一眼,一众朝臣在宰相的率领下一齐躬身道:“恭祝吾皇国运昌隆,福寿永康!”

这词儿稍微新鲜一些,原来只是少见。

李岌略微颔首示意:“众位爱卿平身!”

“陛下有旨,百官归位!”

“谢陛下!”一众朝臣在宰相坐下后也纷纷坐了下来。

大唐朝廷,每隔七天一次的例行朝会这才算是正式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