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十七年四月初四,夏国已是初步雨季,这天从一大早开始,天启城就下着沥沥细雨。
杨松带着家人以及夏国的各重臣及其家属,身着正装,撑着黑色的雨伞,徒步赶到了天启河以北的烈士陵园,准备进行一年一度的祭奠仪式。
临近十点,苍天都好似知道在这天地之中即将发生的一幕,天空的小雨逐渐的停了下来,露出了被雨水冲刷过后显得格外湛蓝的天空。
突然,正在默默等候的人群中不知哪个家属的小孩喊了一句:“看呐,有彩虹呢。”
众人随之看去,只见东边的天空中不知何时挂上一轮彩虹,架在了几片白云只见,另外醒目!
“哈哈,正所谓‘风雨之后彩虹出’,今日风雨之后遇此虹,这正是映照我煌煌夏国必像这东出的彩虹,高挂天际,闪耀于田地之间啊!”
“元晦说的不错!”杨松听到朱熹这话,出言赞同后随之训诫道:“有今之夏国,与眼前烈士之奉献莫不可分,尔等需谨记,正是有先烈之牺牲,才有如今之你我!”
“是,大王,臣等必谨记于心,不敢忘却!”群臣肃立,对着杨松行礼称是。
杨松点头“嗯”了一声,接着道:“当然,各位的功劳寡人也不会忘,夏国有今天,寡人能有今天,多亏了各位能臣大才的付出与辅佐!”
“大王英明!臣等不敢邀功。”群臣听闻此言更是作感动状,齐声道:“为王效命,虽死无悔!”
之后,杨松向负责主持仪式的礼厅厅长长孙晟问道:“季晟,时间到了没有?”
“回大王,时辰已到!”
“那就开始吧。”
“是,大王!”
随着两人一问一答的结束,长孙晟从杨松身后走出,走到一旁展开卷轴开始主持祭奠仪式。
悼词朗诵,献祭三牲,上香行礼……一整套仪式下来,时间已经抵至正午。
随后在国宴厅内,杨松设宴款待了一行人。午宴结束后,今天的祭奠仪式才算是落下帷幕。
对于牺牲了的将士,杨松是非常重视的,就像他在陵园对群臣所说的那样,正是因为有着这些为国付出、牺牲的将士,才会有现在这样强据一方的夏国。
也许在他人看来,有着杨松这个君主、大王的带领,才会有现在的夏国。不过杨松他自己知道,他自己也许发挥了一个领头的作用,但还是离不开各个能人的智谋、勇武,更重要是百姓的支持!
杨松始终记得一句话:得道者众,失道者寡!这也是他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民生的原因,而且他也不想百姓在的带领下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不然,这不是让他白来这个世界走一遭吗?
……
次日,杨松把刘基、李靖召来,见礼之后,他先向李靖询问道:“药师,军队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回大王,军队已经改编完毕多时。”李靖抱拳回答道:“经过近一年的操练,如今已有一战之力。”
李靖所说的“一战之力”,不是说夏国的军队真的只有一战的力量,而是说夏国的军队都已经形成了战斗力,可以随时出战,只是战斗力还没有达到巅峰,军队也称不上精锐。
“很好。”杨松点头称赞了一句,接着问道:“将领们是否能够胜任兵力上涨的军队?”
杨松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个人的能力是有极限的,就算再厉害的将领,所直接统率作战的军队不可能没有个上限。
“启禀大王,三军将领足以升任。”李靖对于这个问题,想了想,谨慎的补充了一句:“如今编制已是极限,再多则需另寻他法。”
李靖知道杨松的意思,随后马上建议道:“大王,若继续扩编军队,臣建议设立军事指挥部,以统领、指挥各军。”
若是需要出动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军队,统一指挥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了。若不然,各军各自为战像个什么话?既然一个人不行,那就组建一个团队!
对此建议,杨松虽然赞同,但是现在还有点找,而且到底该这么设立,其组成、拥有的权限有多大,都是个问题。因此杨松没有马上表态。
其实李靖对“师”级的改编对这方面就有所注意了,在师一级设立的“师部”就是一个指挥部,负责统率下属的各个团。
而“团”才是军队的一个独立作战单位,也就是说可以单独的派出一个团去执行战斗任务。
起码一个标准团的兵力有着八千四百人,还有着一个骑兵连和一个火炮连,对上土著军队一两万人还是没有问题的。
因此以后要是继续扩编军队,只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进就行了——李靖早就想好了!
待杨松问过军队的情况后,转而向安静等候在一旁的刘基问道:“伯温,如今‘十年计划’期限将至,以后夏国该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杨松其实问得有些过了,毕竟他才是一国之君,夏国的未来其实是掌握在他的手中,这个问题应该是他自己解决的。
不过谁让杨松他实在是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统一天下?这个世界太大了,目标一下子也放得太远,以现有的科技也实现不了,根本不实际。
继续发展?放眼四周,夏国已是无敌,在发展下去,杨松估计他以后就连去征服的心都没有了,因为到时候国外根本就没有值得夏国惦记的了,难不成到时候让他去“扶贫”?
也许到时候,国外唯一有用的只有土地了。不过到时候,这些土地对于夏国来说,想要得到,估计比唾手可得还要来得轻松吧。没有对手的感觉杨松是第一次感觉到了。
因此,一时之间,杨松想来想去,突然发现他不知道该怎么去带领夏国了。
“启禀大王。”刘基是谁,一下就猜到了杨松的大概想法,拱手回道:“这就要看大王将要带领夏国去往何方了。”
李靖这是把主动权再次交给了杨松,毕竟以他的身份,有些话是不能乱说的,有些态度也还是要做出的。
“伯温这是何意?”杨松见对方把皮球又踢回给他,有些不满道:“寡人当然是想把夏国变得更强更大,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了。”
“大王圣明,臣愿誓死追随!”听到杨松这句好似白说的话,刘基与李靖两人却是心悦诚服。
“启禀大王。”刘基马上进言道:“一国之强大,其内在于军事、科技、经济等各方面的强大,其外在于征讨敌国、广交友邦。不过如今之世,本国已无边患,大王当从其内下手。”
看来刘基这是选择了继续发展这条路啊。杨松在心中叹了口气,暗道也罢,正要出声回应,就听到一旁的李靖发言了。
“启禀大王,臣有一言。”李靖等到杨松点头同意后,继续道:“虽,常言道:‘兵无战事,国之幸事’,但,亦有言:‘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杨松听到李靖这话,有些不解的问道:“那以药师之意,该做何考量?”杨松也想听听李靖的见解。
李靖抱拳一礼,严肃的回道:“回大王,依臣之见,大王不如在发展本国之际,用国外无用之蛮夷加以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