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的攻击,已是惊天动地,能将花果山都夷为平地!
林扬挑了挑眉,掐了个诀,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
万丈有多高?三万多米,一抬手就能摸着天!
就是凹凸曼来了,也是小人与巨人的差别。
此乃七十二变里的一门大神通,化身万丈巨人的林扬,猛地吹了一口气,一股遮天蔽日的罡风从口中吹出。
持国天王、增长天王施展的风火神通,一瞬便被刮散,罡风不停,向两人刮去。
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大惊,一个手持琵琶,一个召回宝剑,纷纷闪避,好不狼狈,其身后的天兵天将,立即被吹得七零八落。
吹了一口气后,林扬上前一步迈出,立即将地上的一座小山头踩平,山头上并没有花果山的妖精,是他特意挑的下脚的地方。
一步迈出,林扬一伸手,将高空罩向自己的混元伞拿在了手中。
这把混元伞撑开时,也变得极大,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只一转动,便乾坤晃动,可将人或物收入其中。
但是变得极大的混元伞,在万丈巨人林扬手里,也就如一把平常的伞一样,比例正好合适。
拿着伞轻轻一扯,混元伞上的祖母绿、祖母印、祖母碧、夜明珠、九曲珠、定风珠等等,哗哗啦啦的被扯了下来。
上面被珍珠穿成的“装载乾坤”四字,自此不见,此伞的神通也就跟着消失,想要修补好,怕是要废上不少功夫。
这让多闻天王看得面色大惊,心疼不已。
至于广目天王放出的花狐貂。化作的白象异兽,早就在林扬化作万丈巨人的那一刻,便极为惊惧的鸣叫一声,转身而逃!
几乎只是一个呼吸的功夫,四大天王以及他们率领的大军完败!
二十八星宿率领的各路大军,正与花果山独角鬼王、七十二洞妖王、四猴将率领的大军碰撞在一起。只一下,天庭大军就占了极大的优势。
这些天兵天将虽然在天庭不怎么起眼,只是法力平平的神仙,但是与下界的小妖一比,还是要厉害不少的。
但是四大王天的大军转瞬落败,看着那万丈巨人的目光扫来,二十八星宿一个个大惊,收军撤退。
四大天王一个照面就败了,他们可不认为自己比四大天王能强到哪去!
天庭兵败。花果山上下欢腾不已,一个个仰天看着化作万丈巨人的林扬,目露崇拜、向往,吼叫声直冲云霄。
高空中的李天王见状大惊,这个林扬能做那猴头的大哥,果然厉害,神通惊人!
李天王立即差哪吒向天庭禀报,十万天兵天将。竟奈何不了花果山林扬!
…天庭,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自王母娘娘请赴蟠桃大会,与大徒弟惠岸行者,同登宝阁瑶池,却见这里冷冷清清的,没有人。
观世音菩萨又与惠岸行者来到通明殿,早有四大天师、赤脚大仙等众俱在此。迎着菩萨,即道玉帝调遣天兵,擒怪未回等因。
观世音菩萨道:“我要见见玉帝,烦为转奏。”
天师邱弘济,即入灵霄宝殿。启知宣入。
时有太上老君在上,王母娘娘在后。
观世音与玉帝见礼,又与老君、王母相见,各自坐下,问道:“蟠桃盛会如何?”
玉帝苦笑道:“每年请会,喜喜欢欢,今年被妖猴作乱,甚是虚邀也。”
观世音又问道:“妖猴是何出处?”
玉帝道:“妖猴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石卵化生的。当时生出,即目运金光,射冲斗府。始不介意,继而成精。
当有龙王启奏,朕欲擒拿,是长庚星启奏道:‘三界之间,凡有九窍者,可以成仙。’
朕即施教育贤,宣他上界,封为御马监弼马温官。那厮嫌恶官小,反了天宫。即差李天王与哪吒太子收降,又降诏抚安,宣至上界,就封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有官无禄。
他因没事干管理,东游西荡。朕又恐别生事端,着他代管蟠桃园。他又不遵法律,将老树大桃,尽行偷吃。
他又偷老君仙丹,故调十万天兵,天罗地网收伏,这一日不见回报,不知胜负如何。”
观世音听得暗暗吃惊,掐指一算,却没有算出什么,不知哪里蹦出有如此神通的一个妖猴,即命惠岸行者道:“你可快下天宫,到花果山,打探军情如何。如遇相敌,可就相助一功,务必的实回话。”
惠岸行者整整衣裙,执一条铁棍,架云离阙,半道上,正与前来回报的哪吒三太子相遇。
惠岸行者是托塔天王李靖的二子,与哪吒三太子是亲兄弟,哥俩这时候碰见,少不了一番惊奇。
惠岸行者听哪吒说起花果山的事情,也是暗暗吃惊,没想到花果山除了那妖猴,还有如此棘手的一个人物,当下与哪吒一齐返回通明殿禀报。
通明殿上,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一个个皱眉不已,他们三人自然是有降服妖猴与那林扬的本事,但以他们的身份地位,又岂能亲自出手,成何体统?
玉皇大帝想了想,看向观世音菩萨,笑着道:“一个小小的花果山,能有多大手段,就敢敌过十万天兵!李天王又来求助,却将哪路神兵助之?”
观世音会意,合掌启奏:“陛下宽心,贫僧举一神,可擒这猴。”
玉帝道:“所举者何神?”
菩萨道:“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现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奈他只是听调不听宣,陛下可降一道调兵旨意,着他助力,便可擒也。”
玉皇大帝含笑点头,这个外甥因为妹妹的事情,一向与他不合,让他拉下脸面亲自开口去请,自然不行。
现如今借着观世音的台阶,立即下令,着人去调二郎神。
天官领了旨,即驾起云,径至灌江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