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783章 大明不是华夏矣!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783章 大明不是华夏矣!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这场皇家御宴,柳淳没有掺和,但是他时刻关注着各种消息,盯着朝野的变化。

首先最欣慰的要属所有的工匠群体。

能到奉天殿赴宴,吃皇家御宴,足够当做一辈子的炫耀的资本了。

其次,天子剃发,以短发示人,毫无疑问,这是对工匠们的偏爱。所以在朱棣摘下翼善冠的那一刻,所有工匠眼睛都红了,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感恩戴德。

很多人都不理解,要表示看重工匠,办法有很多,皇家带头剃发,这算什么,千年传统就给改了,会带来多大的冲击,值得吗?

可是在柳淳看来,不但值得,还非常必要。有些东西,真的不是可以用钱来衡量的。论起赚钱,最容易的恐怕就是娱乐圈了,难道要让所有人都削尖儿脑袋,去唱跳rap吗?

想要鼓励年轻人投身军伍,就要把军服设计漂亮,这是元首的措施……想要让最聪明的头脑,都投身科学,推动工业发展,就要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别人效仿的对象,包括发型在内!

所以天子剃发带来的震撼,远胜过亿万奖金,价值难以估量。在几年之内,整个大明的年轻一代,在选择专业方向的时候,多半都会像皇家靠拢,或许在二三十年之后,中原大地上就会出现数以百万计的工程师,到了那一步,离着全球一统的小目标也就不远了。

当然了,光有精神激励也不行,还要拿出真金白银。

所以朱高炽弄出了三百万两基金,宣布设立大明科技进步奖。

随后朱棣出面,公布了详细计划。

每年拿出三十万两利息,作为奖金,其中一等奖一名,十万两,二等奖十名,每人一万两,三等奖五十名,每人两千两。

而且朱棣还宣布,第一年从内帑再拨出三十万两,奖金加倍!

这一连串爆炸性消息,震撼了整个大明。

所有工匠,酒足饭饱,挺着胸膛,从奉天殿出来,毫无疑问,这一刻他们是整个大明,最受尊重和羡慕的群体。

收入高,有地位,简直比曾经的士大夫还要牛!

走到哪里,都有人投以羡慕的眼神,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指指点点,要像这些叔叔们学习。

别的还学不来,改换个发型并不是难事。

因此很多人开始主动剃发。

当然了,也别指望着能够一步到位,事实上还有很多保守传统的人们,抵制着变化,坚决反对剃发。

就比如说工部尚书宋礼,他剃了头发,返回了家里,结果迎面遇到了他爹,宋老太爷手里抓着拐杖,金刚怒目。

“逆子,你敢剃发,就别进家门,滚,给我滚!”

宋礼刚要解释,老头挥杖就打。

他爹的拐杖可是崖柏制成的,坚固如铁,这要是挨了一下子,非死即伤啊!吓得宋礼掉头就跑,狼狈逃回了工部值房。

这位连家都不敢回了。

“太傅,你害我不浅啊!”

柳淳特意来慰问宋礼,见面之后,这位堂堂的二品尚书,哭得跟个二百斤的孩子似的。

“太傅,家父不认我这个儿子,我现在是有家难奔,你让我如何是好啊?”

柳淳沉吟道:“我说宋大人,要不让我去贵府上,跟令尊谈谈。”

“可别!”

宋礼连忙拦着,“太傅,我也不瞒你,我爹的脾气,谁都受不了,这要是早几年,他看我剃发,能把我腿打断了。现在他是打不动了,我就在值房里待着吧,什么时候,他气消了,我在回去。”

“那……你估计要多少时间,老爷子才能气消啊?”

“这个不好说啊……三天两天是别想了,三个月,五个月,甚至一年半载都可能!”

柳淳瞧宋礼这幅样子,也挺糟心的。

官制调整的时候,最需要上下一心,而且还有密云水库的事情,可不能让工部歇菜啊!

“宋尚书,令尊有没有什么偏好,或者他比较喜欢谁?”

宋礼叹道:“君子抱孙不抱子,还能喜欢谁?喜欢我儿子呗!那小子也的确不错,每次在学堂都考第一名……太傅,要不我把他带来,您瞧瞧,干脆把他收下算了!”

柳淳没有接宋礼的茬儿,他都正一品大员了,还大受门人弟子,实在是不妥。而且光成绩不错,可不能入柳家门墙……

“宋大人,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可以让令郎响应学校的要求,主动剃发,这样一来,或许令尊就能高抬贵手了。”

宋礼一听,大喜过望,太傅的主意真不错,他立刻点头,这回有办法对付他爹了。

转过天,柳淳又来询问结果,等待他的是一对父子俩,两个倒霉蛋。

宋礼的脑门一片红肿,小家伙眼眶都青紫了一大片。

“太傅啊,我们父子委屈啊!”

柳淳看得无语,这老宋头,还真是顽固啊!

“宋尚书,我现在事务太繁忙了。要不这样,让令郎去交通大学找于谦,让他代师收徒,指点令郎的学业,若是可以,就算我门下弟子。”

宋礼一听柳淳这么说,赶快让儿子下跪,“快,拜见师父!”

小家伙还挺乖的,连忙磕头,“弟子拜见恩师,愿恩师身体健康,长寿百年。”

柳淳瞧了瞧小家伙,眉清目秀的,还真是不错。

“起来吧,拜师礼就不给了,等你通过了于谦师兄的考核,咱们再说吧。”

柳淳离开了。

宋礼突然捂着嘴大笑,得意坏了。

爹啊爹啊!

您老人家可真高,要不怎么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一招实在是太妙了,不费吹灰之力,混了个太傅门生的位置,来的不要太容易啊!

“臭小子,你给我听好了,拿出你的真本事来,听得出来,太傅十分看重于谦,你要记住,县官不如现管,把你师兄伺候好了,比什么都强。瞧这意思,往后啊,你爹的乌纱帽,还要靠着你小子呢!”

……

且不说宋家父子偷着乐,柳淳又去其他大臣那里瞧瞧。

剃发之后,别扭的情绪还在,但总体来说,还算可控,至少没人上书辞职。转了一圈下来,柳淳回到了文渊阁,在旁边就是内阁。

六位大学士,为了剃发易俗赋的事情,还在绞尽脑汁。

毕竟他们还不是解缙和吴中,写这种东西,实在是太困难了。

“太傅,我的家人刚刚告诉我,市面上有人说大明朝堂,皆是秃头柄国,俨然庙堂。还有人说西汉设九寺,今日方有僧,你听听,这话说得多难听!”

胡广唉声叹气,其他几个人,愁眉苦脸。

所谓九寺,是自古沿袭的官署名称,到了大明,还有大理寺、鸿胪寺、太仆寺等等……历史比起僧尼寺庙还要古老。结果让人说成今日方有僧,满朝文武,都成了和尚,这像什么话啊?

“太傅,这还算客气的,还有人说,满朝皆是不孝子,更无一人有良心。我们简直无地自容。”金幼孜也跟着抱怨。

柳淳哑然一笑,“抱怨就抱怨,没地方住,就在这文渊阁待着,你们要是还不解气,我就把造谣之人抓起来,挨个发配东番岛,你们意下如何?”

“不如何!”杨荣直接苦着脸道:“要真是这么干了,我们的名声就更臭了。”

杨溥感叹道:“唉,只能靠着时间了,但愿过些日子能习惯。”

他们哀叹了一会儿,就继续写文章了,可这时候,杨士奇赶回来了,他兼着礼部的差事,因此比别人都要繁忙。

从外面进来,杨士奇就一张铁青的老脸,仿佛欠了他八百万似的。

“诸位,实在是欺人太甚……”他一眼看到了柳淳,把后面的话憋了回去,急忙给柳淳施礼,“见过太傅!”

柳淳淡然一笑,“怎么了?有谁给你气受了?”

杨士奇叹息道:“太傅,今天有不少外藩使者跑到礼部来了。其中最过分的就是倭国和朝鲜……尤其是朝鲜!连国名都是太祖赐予的,竟然跟我说,说大明改了衣冠,剃了短发,就不配自称华夏……他们是三千里锦绣小中华,如今可以去掉小字矣!”

杨士奇这么一说,内阁的其他成员也都站了起来。

“好大的胆子,我看朝鲜简直是活得不耐烦了。”杨荣怒骂。

杨士奇道:“事情也不能这么讲,说到底,是咱们先剃发的,而且这么大的事情,没有跟藩属交代,难免引起人心不稳。我的意思是请他们去工厂瞧瞧,明白我大明剃发易俗的目的所在。消除误会,让他们体谅大明的做法。”

杨士奇说着,偷眼看了看柳淳,发现这位太傅大人正满脸玩味的笑,弄得杨士奇打了个冷颤。

“太傅,下官只是这么一说,若是太傅觉得不妥……”

柳淳呵呵一笑,笑得无比真诚、坦率、慷慨!

“杨先生,朝鲜不满足于小字,想要变成中华,你应该成全他们啊!又何必拒之门外呢?”

杨士奇一愣,“太傅的意思是?”

“很简单,就两个字:出兵!”

啊!

六位阁员一听,全都傻眼了,要打朝鲜?

什么理由?剃发!

这恐怕是古往今来,最奇葩的开战理由了,这能行得通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