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74章 黄子澄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74章 黄子澄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当柳淳讲出他的论断之后,朱棣大为兴奋,他敏锐发现,这个少年人的肚子里,装得可不只是奇技淫巧,所谓的郭氏之学而已。

朱棣立刻拉着柳淳,到了自己的帐篷,两个人秉烛夜谈。

所谓大宁都司,范围大致在长城以北,辽西走廊以西,也就是内蒙的东南部……众所周知,长城是400毫米等降水线的位置,也就是农耕和游牧的分界线。

而大宁都司呢,正好处在了农牧的过渡地带。

有些地方适宜耕种,有些地方适宜耕田,全球气温提高,能耕种的面积就多,气温降低,草场的面积就扩大……早在春秋战国的时代,燕国就在这里留下了农耕文明的种子。

“王爷熟读经史,肯定清楚,历代以来,大宁都司的这块,总是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不像中原腹地,无法长时间维持。”

朱棣点头,“本王在北平多年,也看得出来,鞑子时常南侵,袭扰百姓,打草谷,抢掠杀人……百姓逃亡不断,朝廷不得不派兵保护,即便如此,日子也十分艰难。”

大宁都司这块有两个毛病……第一,气候条件本身就差,产出远不如中原,第二呢,安全环境差,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保护。

得到的少,付出的多,问题就来了,国家强势的时候,还能维持,一旦衰败,就成了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分析清楚情况,柳淳就道:“王爷,要想站稳脚跟,关口就在于提高大宁都司的经济效率,让这里产出更多,变得更有价值!”

朱棣轻笑道:“柳淳,你方才说是上天禀赋,难道你能逆天而行吗?”

柳淳连忙摆手,“我可没有那个本事,谁也不能逆天,但是却可以利用老天爷给的条件,发挥最大的价值……大宁都司纵然有千般不好,但这里土地广阔,人口稀少,可耕种的土地极多。而且还能发展畜牧,养殖牲畜。”

柳淳侃侃而谈,事实上在元朝统治之下,大宁都司的位置,由于没有战乱,很多汉人百姓前来开垦屯田,已经形成了垦耕牧养,军民相参的局面,只是元末的战乱,又把很多人赶出了草原。

“王爷,我们要恢复耕牧结合的局面,只不过这个农牧,都要和中原有所区别。”

“如何区别?”朱棣已经用请教的口气询问。

“在农的这块,我提议要多种黄豆和油菜,对了,还有甜菜!”

朱棣眉头紧皱,“柳淳,这些东西可不顶饿啊!”

“那就对了!”柳淳笑道:“这里的土地产粮本就不如中原,索性让这里多种经济作物,换取更高的利润,而粮食呢,从中原输送,控制住了肚子,自然能控制住人心!”

柳淳讲的,正是最简单的农业分区,朱棣却是第一次听说……老朱治国,奉行的是男耕女织的那一套。

家家户户,都种粮食,多余的土地拿来种桑,种麻,争取每家都能自给自足,那才是最好的。

诚然,朱元璋的做法对于自然条件比较好的中原和江南是管用的,但是在长城一线,就未必是最好的选择了。

“有些道理。”朱棣又道:“这是农,那牧呢,你准备怎么办?”

“王爷,游牧部落之所以威胁巨大,关键就在于他们居无定所,来去如风,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遇到年景差的时候,不得不南下抢掠。我的意思是让他们安定下来,变游牧为定居!”

“定居?不成的!”朱棣连连摇头,“你没看过,牛羊到了一处,草很快就吃光了,不走就会饿死的。”

“王爷,假如让牧民种草呢?”柳淳笑呵呵道。

“种草?开什么玩笑,有种粮食的,还没听说种草,更何况草遍地都是,为什么要种?”

这就是观念的差别了,农业需要精耕细作,畜牧业同样需要。

“王爷,草也不全是一样,如果能广种牲畜喜欢,产量又高的苜蓿,牧民就能安居下来,用圈养的方式,饲养牲畜……同样的一块草场,就能提供更多的牛羊。而这些牛羊正好能给北平的百姓提供肉食,甚至可以远销其他的地方。牧民有了稳定的生活和稳定的收入,也就不会想着抢掠。还有,产出提高之后,缴纳的赋税更多,可以供养的军队也就多了起来,如此一来,大宁都司就变成了朝廷的聚宝盆,谁还愿意随意丢掉?”

柳淳给朱棣描绘了一个非常宏大,又十分完美的愿景。

几乎能想到的麻烦,柳淳都给解决了。

干得好!

朱棣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

他相信,这套做法能说服几乎所有的人,就连他爹都会叫好的!

朱棣闭目沉思,突然,他忧心道:“移风易俗,何其困难,那几十万牧民,会答应吗?”

柳淳淡淡一笑,“他们当然不会轻易答应,可草民不是在改造那些贵胄吗!”

轰!

朱棣的脑袋炸开了,巨石碎裂,水流沛然而下,所有的东西都连成了一条线,围成了一个圈,再也没有疏漏了。

改造贵胄,可不单纯是为了降服其心,满足胜利者的喜悦而已!

试想一下,那些贵胄都老老实实,任凭摆布,下面的人还能怎么样?

他们即便不愿意,也要接受朝廷的安排。

这样一来,农牧相间,充分利用大宁都司资源的方略就水到渠成了。

懂不懂就杀人,其实是极大地浪费……眼下的大明朝,人口并不充裕,而且北方苦寒,随便迁移百姓过来,还让他们改变原来的习惯,去放羊牧马,实在是强人所难。

弄不好,是会出人命的。

假如柳淳的计划成功,朝廷只需要付出很少的代价,就能获取极大收获。

朱棣反复推敲了几遍,都没有疏漏之处。

“好啊!你现在就跟我去找太子殿下。”

去见朱标?

说实话,柳淳对这个短命鬼的兴趣不大,之前蓝玉又总是拉拢他,柳淳可不想横生枝节。

“那个……王爷,我不过是一介草民,胡乱说了两句,王爷若是觉得有可取之处,只管上书就是,草民不要专利费的!”

难得,柳淳总算大方了一回儿。

朱棣瞧着他,突然放声大笑。

“臭小子,你已经不是草民了,从现在开始,你就是燕王府的长史!”

“什么?”柳淳大惊,“王爷,我,我不想当官的!我还有白羊口的冶铁厂呢!”

朱棣爽朗一笑,“没关系,本王也不用你进王府做事,这么说吧,你可以只领俸禄不干活……有什么事情,王府的人,还听从你的调遣。”

条件还真是够优厚的,柳淳稍微迟疑,朱棣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拉起他就往朱标的住处走去。

他们刚刚走到门口,这时候朱标正从里面送一个人出来……此人是个白面书生,身形修长,举止文雅,风度翩翩。

正是探花郎,东宫伴读黄子澄。

朱标边走边说:“黄先生,大宁都司该怎么办,就全劳先生了。”

黄子澄含蓄笑道:“请殿下放心,臣心中已有定见,回头立刻写一个条陈,安顿好归附的降人,不劳殿下费心。"

朱标欣然笑道:“先生的才学,孤自是放心的,以宽仁待人,自然无往不利。”

他们一抬头,正好看到了朱棣跟柳淳,怎么说呢,差距很明显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