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649章 朱高煦弄出来的大动静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649章 朱高煦弄出来的大动静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练子宁,你揭发有功,朕加你太子太保衔,赐天子剑,针对各地宗族祠堂,务必要一扫而光,凡是以宗法为名,随意处置大明百姓,务必以十倍重罚,严惩不贷!”

朱棣果断说道。

练子宁从复出到现在,区区几天的功夫,一下子成了从一品大员,在部堂高官里面,也是爬到了前列,不得不说,朱棣的决心实在是让人惊叹。

练子宁激动地五体投地,泪水横流,“陛下天恩,老臣唯有以死相报!”他还真不是做作,当初在朱允的手下,练子宁太清楚做事的艰难,哪怕是对的事情,只要争吵起来,皇帝就会打退堂鼓。

哪怕朱允几次发誓,要支持方孝孺,可是到了关键时刻,他就会退缩。

朱棣可不一样,只要他认定是正确的事情,那就要落实到底,谁也别想阻挡,甚至说阻拦的力道越大,朱棣推得就越坚决。

这一点他是完美继承了朱元璋的秉性,有千万人反对,那就屠尽千万人,也在所不惜!

练子宁总算有了那么一点热血沸腾的感觉,或许真的能做出一些事情了。

练子宁本以为这就完了,应该下朝了。

可柳淳竟然站了出来,“启奏陛下,练大人处置私设刑堂的贼人,臣以为是十分得当的,至于朝臣之中,弹劾练大人之辈,是不是同情贼人,或者说,跟他们有勾结啊?”

那帮言官都气坏了,练子宁升了官,得了好处,你怎么还要穷追不舍啊!柳淳,杀人不过头点地,做人不要太过分!

柳淳才不在乎他们,这朝堂上,也早就该整顿一番了。

朱棣沉吟片刻,冷哼道:“刚刚所有弹劾练子宁之臣,立刻写一份折子,说明你们的想法,等候彻查!”

朱棣一句话,让那些跳出来的言官都掉入了冰窟窿,彻骨冰寒,灭顶之灾,就在眼前。他们求助似的看向其他大臣,却没有敢站出来,替他们说话,因为大家伙都清楚,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呢!

早朝结束之后,朱棣单独留下练子宁跟柳淳,深入商讨宗法这个问题。

“陛下,过去臣以为士绅大族掌控地方,靠的就是土地,百姓们无以为生,就只有租用田地,缴纳田赋,自然而然,就被他们控制住。但是现在看来,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

的确,对于老百姓来说,如果真的有选择的权力,他们大可以进城务工,或者选择别的行业,而不必指着土地过日子。

但事实上大部分的农民,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力,他们被彻底约束住了,约束他们的,就是这个宗法!

而宗法的背后,则是一套非常惭愧的惩罚约束规则。

老百姓的婚丧嫁娶,都要听从族里的意见。

谁要是离开村子,就会受到各种压力,软硬兼施,如果一定要走,肯定会受到歧视排挤……简言之吧,任何一个小村子,小的家族,就是整个国家的缩影,他们顽固地对抗着变革,别看他们很不起眼,但是坚固程度,超乎想象,简直跟牛皮癣没什么两样。

而且乡土宗族的存在,还有另一个问题。

“陛下,最近地方官吏进京,臣从他们口中得知了一个情况。虽然朝廷迁居豪强,铲平世家,但是在乡村,尤其是许多偏远的地方,土地的控制权力,竟然还捏在一些族老长辈的手里。他们以血缘为纽带,拜共同的祖宗,信奉共同的家规,仇视一切外来者,哪怕是替他们丈量土地,落实均田的官吏,也会遭到驱赶,甚至袭击!”

朱棣忍不住脸色凝重起来,“怎么,还有人会傻到好坏都分不清吗?”

练子宁忙道:“陛下,其实也不是分不清,而是朝廷远在天边,这些族老乡贤近在眼前,低头不见抬头见。老百姓不是常说,县官不如现管吗!”

“哼!”

朱棣怒吼,“既然如此,那朕就让这些乡贤族老,统统滚到天涯海角去!练先生,朕把这件事交给你,自然是用人不疑,你只管放手去做,就算砸烂再多的祠堂家庙,朕也不会怪罪!”

练子宁用力点头,“陛下放心,老臣一定豁出性命,绝不手软!”

柳淳却摆了摆手,“练大人,我还有个想法,能不能在毁掉传统祠堂的同时,提供一个慎终追远的方案,大破大立,我们光是摧毁了旧的东西,新的东西没有填补进去,旧的又会卷土重来,甚至是变本加厉,这样就不好了。”

从君臣的谈话就看得出来,传统的祠堂家庙,绝对不是后世想象中,光是祭祀祖先的地方,还被赋予了许多其他的含义。

比如老百姓遇到了情况,他们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去找衙门,而是请族里长辈调解。

有争端,要在这里解决。

遇到了麻烦,要在这里商量办法。

有了喜庆的事情,要来告诉先人。

自然,要惩罚人员,执行族规宗法,也会放在这里。

一个祠堂,就是一个小号的衙门,在老百姓心里有着难以衡量的作用。因此就算三令五申,做出各种规定,全都不管用。

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彻底摧毁。

因此练子宁的手段看似严厉,甚至不合情理,但是仔细思量,却又是不得不这样做,不砸碎旧的世界,如何能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当然,旧的东西,不代表全都是错的,只能说附着的垃圾太多了,不得不一起扔掉。

练子宁沉吟道:“柳大人所言极是,慎终追远,祭祀祖先,乃是千百年的传统,如果彻底抛掉,也不可能。柳大人,你有何妙策?”

柳淳笑道:“妙策谈不上,我只是有点建议而已。如果能把学堂办到乡下,在学堂设立专门的祭祀之处,让老师负责教导学生之余,向百姓提倡新的生活方式,改变陈规陋习,或许是不错的办法。”

练子宁眼睛一亮,“这个办法闻所未闻,能行得通吗?”

柳淳笑道:“我的几个弟子的确试验过,他们不但把学堂做为祭祀的场所,而且还在学堂里,给百姓讲授种植,养殖的办法,帮助老百姓增加收入。甚至还组织百姓,兴修水利,增加灌溉的土地。”

“我倒是觉得,治理百姓,并没有那么难,关口还是要用心。与其让族老恶霸掌控乡村,还不如把乡村交给朝廷和学堂。”

练子宁欣然点头,感叹道:“早就知道柳大人奇思妙想,智计百出,如今真的跟柳大人共事,才知道大人之才,当真是天下无双。陛下有柳大人辅佐,我大明盛世指日可待啊!”

朱棣淡淡道:“就这么办吧,练先生,你尽快落实下去吧!”

练子宁躬身离开,等他走了,朱棣才把脸板起来,恶狠狠瞪着柳淳,一副吃人的模样。柳淳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又得罪了这位!

“除故不兴,柳淳,你说的可真好听!说到底,不还是用你的科学,去占据乡村,你把宗法废了,就用自己的东西,填补进去吗?”

还真让朱棣给看出来了。

柳淳无奈道:“陛下,臣早就说过了,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就因为不是臣一个人的功劳,科学求的是真理,追求的是事实。陛下非要把科学跟臣绑在一起,既是错估了科学,也低估了臣的心胸。臣几时说过臣是科学,臣是唯一,是个人会这么讲吗?”

柳淳是真委屈,可朱棣却不想听,“你别说好听的,你当朕是三岁孩子吗?这些年了,光是你在说,别人都在跟着你学,你说你不是,那你找出一个能取代你的人来?”

这回轮到柳淳为难了,“陛下,钻研科学,需要时间的,臣也是承袭了师长前辈的研究,我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不过臣相信,早晚有一天,科学之花会结出累累硕果的。”

“你少给我说好听的。”朱棣越发恼怒,“朕要看到结果!”

就在朱棣跟柳淳争吵之际。突然隐隐约约,有一声爆炸传来!

轰!

紧随其后,一团黄色的烟雾,腾空而起,仿佛一团末世妖云。

整个京城都被惊动了,这是怎么回事?

“陛下,看,看那个方向,好像是鸡鸣山学堂,会不会,是,是……”木恩舌头不好使了。

朱棣抬手就打,怒喝道:“你这个奴婢,快说啊!”

木恩真的哭了,“陛下,汉,汉王啊!”

朱棣脑袋轰得一声,完全懵了,不会是朱高煦出了事吧?

“柳淳,你给我记着,要是高煦出事了,我跟你没完!”

撂下这句话,朱棣扭头就跑,柳淳愣了片刻,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朱高煦算是跟他学得最多的一个弟子了。

而且这两年朱高煦一直在摆弄这些玩意,柳淳是很清楚的,他也希望朱高煦能弄出成果,可他没让这小子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啊!

柳淳都不敢想,万一朱高煦伤了,或者死了,会是什么结果。

老天爷啊,一定要保佑你的孙子啊!

柳淳也撒腿就跑,大明朝最有权势的两个人,全都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