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640章 焚毁海图的秘密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640章 焚毁海图的秘密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有人捣毁地球仪,并且爆发了冲突,伤了一大片,甚至还有人生命垂危。

本来高高兴兴,返回来的水手们,此刻都蒙上了一层阴影。锦衣卫依旧效率超高,在抓获冲突的双方之后,还给船队成员下了命令,要他们悉数返回驻地,并且加派人手,进行保护,避免冲突。

锦衣卫的用心当然是好的,可是这些水手们都怒了!

他们冲到营门,大声叱问,有人扯去衣衫,露出身上的伤口,触目惊心!

“凭什么?我们冒死出海,在海上迎战风浪,在异域跟蛮夷斗智斗勇,我们死了那么多的兄弟,我们带回来了百万两的金银!我们问心无愧,凭什么把我们关起来,我们没错!”

水手们除了悲愤,更有人蹲在地上大哭。

“明明出发的时候,跟我们讲,只要活着回来,就能享受荣华富贵,可为什么要这么对我们?朝廷还有公道吗?我们不服!”

锦衣卫这边看在眼里,心中也不是滋味。

同样的,锦衣卫也背负了不少的骂名。

哪怕他们用心做事,专门跟贪官污吏斗争,可是在市面上,依旧有许多的传言,骂他们是鹰犬禽兽,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仿佛锦衣卫办的都是冤假错案一般。

尽管在柳淳的整顿之下,锦衣卫的形象已经大为扭转,可是成见这个东西,就是一座山,还是喜马拉雅级别的,太难翻越了。

过去出海了,就被视作天朝弃民,搏击海洋的不是亡命徒,就是破产的百姓,不然好人谁会出去冒险。

千百年来的传统,岂是轻易能撼动的。

在过去的日子里,东番岛的蔗糖,爪哇的香料,安南的粮食,已经改变了一些看法。人们觉得海外能提供物资和财富,也是不错的选择。

可是这一次,不但提供了财富,还提供了颠覆三观的结论,冲击之大,让那些平日里不发一语的人,全都跳了出来。

“弟兄们,等一等吧。要不了多久,就会过去的,该是你们的,谁也抢不走。”

锦衣卫努力安抚,并且提供了最好的酒菜肉食,还请人过来,给士兵唱戏解闷。但不管怎么样,心结还是在那里。

换成谁也不会好受的,用命换来的知识,竟然被人说成“邪物”,还要给毁了!那是大家伙的心血,活人不说了,还有那些死去的人呢!

他们有的葬身大海,连个尸体都没有找到。

还有人死在了异域,只能就地埋了,他们算什么?

这也太欺负人了。

许多水兵凑在了一起,他们推举出文笔最好的,要给朝廷上书,如果不给一个说法,就拒绝再次出海。

当一篇文辞不算优美,字迹也很拙劣的文章写完之后,所有士兵,争先恐后在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五页纸的文章,写了三十几页的名字。

更有士兵不但写下自己的名字,还把死去兄弟的名字写上,然后默默画了一个框。

别以为你们老,就可以为所欲为,这一次我们不会怕的!

你们那一套再好,也比不过我们的眼睛,我们是亲眼看到的……这些水兵甚至凑在一起,打算把见闻都写下来,然后集结成册,出版发行。还有人把一路的遭遇,编成顺口溜儿,准备着唱给百姓听……

不得不说,就连朱棣都出乎预料,他以为百官进京,共同商议兴学大事,才是最重要的。可谁能料到,一个地球仪,竟然提早引爆了火药桶。

翻开这十几个老者的履历,他们要么是知名的大儒,要么就是致仕官员。肋骨被踩断的那一位,竟然是洪武朝的布政使。

他因为看不惯朱允推翻祖制的做法,愤而辞官回乡。

朱棣登基的时候,还写过文章,盛赞有太祖之风,大明中兴有望。

就是这么一群人,此刻却不顾一切,要砸毁地球仪!

朱棣实在是心情复杂,难以言表。

不得不说,要想改变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庞大悠久的帝国,实在是太困难了。有些人可以用利益去改变,有些人却死抱着陈腐的念头,无论如何,也扭转不了。

“传旨,把带头闹事的带来,真有话问他。”朱棣顿了顿,又让人去把茹、蹇义、道衍,再加上柳淳,四个人请来,一起听听此老有什么说的。

不多时,一个老者被带来了,他须发皆白,满脸皱纹,看起来至少有七八十岁,走路已经颤颤巍巍,手里还拄着拐杖。

见了朱棣之后,慌忙拜倒:“草民艾本珍,叩见吾皇!”

朱棣扫了他一眼,略微沉吟,“你就是江南名儒,被称为望渊先生的艾本珍吗?”

老者磕头作响,“陛下竟然知道草民贱名,草民铭感五内,感激涕零!”

朱棣又顿了顿,缓缓道:“你这么大年纪了,有为何要捣毁地球仪,难道在家里含饴弄孙不好吗?”

老者迟愣片刻,缓缓抬起头,眼中含泪道:“吾皇陛下,那个,那个地球仪实在是邪物,如果不捣毁,只怕再也没人能含饴弄孙,我大明江山也将永无宁日。陛下,草民恳请陛下,即刻降旨,如果晚了,国将不国啊!”

老者放声痛哭,朱棣冷冷道:“你这是夸大其词了吧?凡事总要有个原因,你难道认为地球仪上面所示,是假的不成?”

艾本珍沉吟良久,默默摇头。

这下子朱棣更怒了,豁然站起,“莫非你老昏了头?连真假都不辨,就敢随意毁掉?你可知道,这个地球仪是多少人用命探险换来的?你知道朕为了这支船队,花了多少钱财?”

老者身躯一震,他痛苦地五官缩到了一起,再三磕头,然后才朗声道:“陛下,草民以为,只要于国有益,于教化民心有利,就是好事,反过来,纵然是真的又如何?”

不愧是鸿儒大家,一出手就让人叹为观止。

文人心心念念的是非对错,怎么到了这位的嘴里,变得一钱不值了?

这也太荒唐了吧?

“启奏陛下,草民前日读报纸,竟然得知,海外还有数块陆地,面积不下于大明,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报纸上还说,上面皆是蛮夷之类,不堪一击。言语之间,似乎是在鼓励我大明子民,向海外探索,去追逐金银财富。”

朱棣冷冷道:“难道有什么不妥吗?”

“岂止是不妥,简直祸国殃民,贻害无穷!”艾本珍大声疾呼,在座的几位大臣都是聪明人,道衍最先想清楚了他的担忧,至于蹇义,由于跟这些文人走得很近,也了解他们的想法。

至于柳淳,更是看得清清楚楚,不过还是让此老自己亲口说出来算了。

“陛下请想,我大明子民,假如得知之后,人人争相出海,到时候我大明还有子民百姓吗?田没人耕,工无人做,边疆无人戍守,老无所养,幼无所教。到时候礼乐崩坏,朝廷没有岁入,陛下无人可用……这些前往海外之人,更是会勾结蛮夷,到时候他们杀回大明,屠戮中原,两宋殷鉴不远啊!草民请陛下明察啊!”

说到这里,艾本珍哭拜地上,痛彻心扉,嚎啕痛哭。

哭着哭着,竟然没有了声音。

朱棣愣了,见他半晌无声,这才让人赶快叫太医,等到把太医请来,这才发现是昏过去了。

一个七老八十的人,跑去砸地球仪,又经历乱斗,接着被锦衣卫捉拿,再送进宫里……这么折腾,没死就算命大了。

太医急忙救治,面对这么一个老者,柳淳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或许让他死了算了。

突然,柳淳想起一件事,有人曾经在澳洲发现呢年代可以追溯到明朝早期的青铜像,另外呢,在索马里,的的确确是存在一个郑和村。

当初跟着郑和出海的水手,有些伤病不能返航,就在当地留下,娶妻生子,繁衍至今,他们的后代几百年之后,甚至还会说汉语。

根据种种迹象判断,郑和船队发现的世界,绝对不只史书上记载的那一点……很有可能超出所有人的预估。

或许三宝太监和他的船队,是第一群真正认识脚下这个地球的人。

七次下西洋,规模之大,堪称空前,带来的冲击之大,也是震撼天下。

可是随着永乐盛世的结束,下西洋也就成了绝唱。

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号称名臣的家伙,居然将船队的海图资料都给烧毁了,难道仅仅是不想让后世继续探险吗?来一个永绝后患?

就算是这样,也没必要烧毁啊,封存起来就是了。

毕竟有强大的反对力量,就算再想下西洋,也几乎不可能了。

又或者……在郑和的航海资料里,还记载着其他要命的东西,比如某些新大陆!

如果是这样的话,似乎一切就解释通了。

保守的士大夫们,担心百姓知道海外还有更广阔的土地,生怕他们出海探索,为了将人口圈禁在中原,所以他们才停了下西洋,更是将资料焚毁。

把那些已经发现的大陆,永远封印起来。

这样的话,老百姓就只能老老实实住在家乡,继续给他们耕田种地,奉养他们。免得劳动力流失,冲击士绅的利益,毕竟他们只想坐享其成,而不愿意出海冒险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刘大夏之流,就算死一万次,也不能赎罪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