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589章 运气太好了怎么办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589章 运气太好了怎么办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柳淳发出了如释重负的感叹,从说动老朱开展官方贸易,到培养船队,再到出访哈烈国,直到今天,准备向爪哇派兵。

水到渠成,十几年的辛苦啊!

推动一个庞然大物,改变两千年既定的航道,走向一片未知的海域,这是何等艰难。

从朝野上下,都存在着强大的反对力量。

哪怕昔日的盟友,此刻也是犹犹豫豫,甚至表示反对。柳淳也不好说什么,毕竟描绘的前景再美好。也要有人去验证才行。

唯一让柳淳感到欣慰的就是朱棣的支持,绝对是全力以赴。

朱棣现在手里捏着至少三个案子,其一就是王弑君,根据洛枫追查,王家是最近十多年起来的新贵,兼并了不少土地。俨然一方豪强,但是在迁居北平过程中,王的老父染病死了,叔叔也摔断了腿。

同时王家有一个孩子,的确窝藏在了孔家。

这事情可以办成孔家唆使王,刺杀朱棣,虽然还欠缺一些关键的证据,但方向摆在了这里……

谁知道,朱棣就是压下来,没有继续追查。

还有,孔家动用了好几万人,围攻锦衣卫,这些人不都是孔家的乡勇,孔家也没有这么多,其中许多都是其余山东豪强的,如果要办下去,那也是尸横遍野,人头滚滚……可朱棣还是停下来了。

最后就是这帮太学生,他们跳了出来,背后有没有人指使,指使之人跟孔家又是什么关系,能不能办成同党……

坦白讲,朱棣要查,全都能掀起巨浪。

可偏偏朱棣一律留中。

天大地大,出海开拓的事情最大!

前不久派于彦昭和吴中出使,这伙人就是逼着出去的,如今规模更大,用的力道也必须更大才行。

“朕可以放开一切,但是海外开拓,刻不容缓!”朱棣对着内阁诸臣道:“有些话你们可以传出去,只要能配合开拓海外,朕可以既往不咎,就当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

杨士奇等人匍匐在地,他们不知道陛下什么意思,还迟疑犹豫。

朱棣不悦,狠狠一拍桌子,“不用猜了,俺朱棣一向直来直去!带兵二十年了,朕用不着跟你们撒谎。去告诉孔家,如果想全家平安,就主动上书,请求迁居海外。不管他们怎么说都好,只要滚蛋,朕就饶过他们,否则,朕就办他们弑君谋逆的大罪!行了,都下去吧!”

……

事到如今,大家伙都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陛下格外重视海外。按理说朱棣一个坐船晕船的人,没事那么迷恋海外干什么?

莫不是陛下中了邪?

群臣猜测,事实上根本没有那么复杂,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缺钱!

没错,就是缺钱!

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件事,均田之后,带来粮食产量增加,是不是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填饱肚子呢?

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去年秋税,因为陆续落实均田,把隐藏的田亩都给挖了出来,足足增加了五成。

这是个好事情吧?

但同时许多主要的城市,尤其是江南,都出现了缺粮。

朱棣不得不调用国库存粮,解决粮食缺口。

朱棣万分不解,特意把柳淳找来,仔细研究。

柳淳给出的结果很有趣,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均田!

老百姓平时吃粮,其实存在一个弹性,从饿不死到吃饱,中间是有个很大跨度的。

过去呢,地主盘剥,让老百姓处在饿不死的状态。

然后许多地主大户,将多余的粮食,拿到城市,换取他们需要的家具,布匹,书籍等等。还有一些地主干脆经营粮行赚钱。

通过他们,将大量的粮食运进了城里。

可均田之后呢,这些地主大户消失了,老百姓首先要填饱肚子,他们除了拿出少量的粮食,缴纳赋税之外,剩下的都留着填饱肚子。

相比起以往,流入城市的粮食,直线下降。

以苏州,杭州等地为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粮荒。

面对这么个结果,朱棣简直无话可说了。

“照这么看,保留士绅,还是有道理的?”

柳淳两手一摊,“存在即合理,士绅的确是经济运行的一环,现在把他们摘除了,势必会出现动荡。”

“办法,朕要听办法?”朱棣闷声道。

“加大收购力度。”柳淳很干脆道:“没有别的办法。”

“那要如何加大收购力度?”

“第一,是给地方衙门施压,让他们拟定出一个提供多余口粮的数额,然后在各省进行调配。再有,就是提高收购价格。”

“提价就要多花钱!”朱棣咬着牙道。

“臣以为这个钱花的值!”

朱棣气得翻白眼,谁不知道值,可是朕拿不出来,更何况朕还想对外用兵呢?你丫的净给我出难题!

朱棣和柳淳争论了许久,最后朱棣妥协了,他答应了提高收购价格的建议,但是,他要求增加的开支,要柳淳想办法,他是不会替柳淳背黑锅的。

目前大明的走势,基本上就取决于朱棣跟柳淳之间的争执和妥协,其他人最多就是棋子罢了,哪怕道衍这种,也只是大一点的棋子。

许多涉及核心的东西,道衍也没有资格参与。

“我也不想说得太复杂了,一句话,大明内部的利益摆不平,必须从外面来补。所以,你这次责任至重啊!”

李景隆苦着脸,“那啥……要不你详细说说,我好好听听。如果我实在是听不懂,你就换人算了!”

“呸!”

柳淳狠狠啐了他一口,“事到如今了,你还想逃跑啊,上了贼船,除非你死,不然别想下来!”

柳淳毫不客气道:“你现在准备怎么样了?”

李景隆耷拉着脑袋,“我成天在船上吃喝,倒是不会晕船了,再有你的卫生条例我也看过了,知道怎么保命。可你说如何提取香料,找寻矿产,还有建立贸易据点……这些事情都太复杂了,你还写了一大堆用金融货币捞钱的主意,我也都看不懂。”

李景隆真的犹豫了,“柳淳,我怕做不好啊!”

柳淳深深吸口气,他也很为难。

“说实话,如果有别的人选,我都不会让你去的。海外风险大,必须要有一个够身份的人牵头。而且这个人必须灵活聪明,更重要的是,运气必须好!”

“运气?”李景隆瞪大眼珠子,“这算什么啊?”

“没办法啊!”柳淳耸了耸肩,航海这东西的确是碰运气的,就拿哥伦布来说吧,大家伙都知道这位发现了美洲大陆。可事实上,这位到死都坚持认为自己发现的是印度,毫无疑问是个铁憨憨了。

不过老天爷就是眷顾傻瓜,都没处讲理去。

“总之,我相信你的运气!”

李景隆也不好说什么了“行啊,我也拼了!就算死在海上,也比现在要强得多!”

经过了紧张的准备,李景隆终于带领着三十艘船只出海了。

这一次和之前都不一样,也不再使用使者的名义了,干脆就命名为爪哇舰队,李景隆被任命为水师总兵。

另外给他配属了足足五百名太学生。

在过去的时间里,针对所有人,进行了闭门培训。给他们讲解海上的事情,灌输各种知识,还给他们许诺,只要到了爪哇,干满五年,回到大明之后,能够得到优先使用,陛下会亲自授予官职,并且有丰厚的赏赐。

李景隆的船队,有一千精兵,五百太学生,还有两千多名经验丰富的水手,整个配置,堪称豪华。

李景隆怀着满腔的激动,辞别朱棣,在刘家港整顿船队,扬帆出海!

这家伙走了,所有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在等待着结果。

不时有船队的消息传来,他们路过了舟山,到了福建外海,一切看起来都顺利无比。

可就在经过彭海海域的时候,突然狂风骤起,天边的乌云像是沸腾了似的,迅速扑来!

是台风!

三天之后,厦门方面接到了渔民的急报,说是在海上发现了断裂的桅杆,上面有水师总兵的旗号!

李景隆遇险了!

这家伙的运气值用光了!

消息传到了京城,宛如一团乌云,罩在了所有人的头顶。

朱棣连午饭都没有吃,急匆匆将柳淳招入皇宫,君臣商谈许久。至于科道官员,尤其是副都御史陈瑛,更是找到了道衍。

“大人,曹国公八成是死在了海上,连堂堂国公,都尸骨无存,成了淹死鬼,这出海的事情,还能继续吗?”

道衍黑着脸,“老夫怎么知道,你要是想劝阻,就去上书吧!”

陈瑛还想说什么,可道衍根本不搭理他了。

这家伙暗暗咬牙,老和尚还是害怕柳淳,不过不要紧,反对出海的大有人在,这次一定能拦下来!

朱棣破天荒送柳淳出来,“无论是谁,都阻挡不了朕的决心,李景隆失败了,朕就再派三万人出海!让郑和领队!朕就不信了,他海龙王还能让天子低头!”

朱棣豪气干云,柳淳为之一振,略感欣慰,可李景隆出事,依旧让他惴惴不安。

就在京城风云变色的时候,李景隆拖着疲惫的身躯,爬上了一座巨大的荒岛,他浑身都要散架子了。

“水,有水呢?”

这时候一个士兵抱着一根圆滚滚的东西,到了李景隆的面前。

“国公爷,清水没找到,您先尝尝这个!”

李景隆接过来,微微皱眉,“这么硬,怎么吃?”

士兵连忙用刀削去了外面的硬皮,丰沛的汁水流了出来。

李景隆迫不及待咬了一口,用力大嚼,甘甜的汁水,让他几乎要飞起来了。

“这,这是甘蔗吧?”

士兵笑道:“国公爷好眼力,咱们来了这片荒岛,可有好多甘蔗。小人的邻居原本就是开糖寮,榨糖可赚钱哩!”

李景隆啃了半根甘蔗,终于来了力气,他举目四望,情不自禁道:“好像我的运气真的不错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