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522章 拜祭朱元璋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522章 拜祭朱元璋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应天的情况,一日三变,毫无疑问,都是越变越遭。

在另一边,张玉指挥大军,攻克徐州,已经向长江压来。

准确说,不是张玉打下了徐州,而是驸马梅殷主动推到了淮安,将大路让了出来。此前梅殷曾经派兵攻击兖州,当时数万百姓,死守兖州,加上蓝勇率领五千人马,前来援救,梅殷在得知济南被攻克之后,就立刻退兵了,生怕也步了铁铉后尘。

“梅殷多半是想投降,却又不敢。”柳淳一语道破梅殷的心思,这家伙跟当年定远侯王弼之死,有脱不开的干系,而蓝玉又跟王弼关系最好,梅殷投降,势必会被蓝玉追究。不投降,又是死路一条。

他让开徐州,就是在示好,或者说,是试探朱棣的态度。

“白费心机,大哥的案子,定远侯一案,甚至是父皇之死,我都要彻查,别以为过了这么多年,就可以蒙混过去。俺朱棣的眼睛,不揉沙子!”

柳淳笑道:“王爷,你真的愿意彻查?不担心会动摇国本,毕竟天下未定,兴起大狱,会引来猜疑,不如以安稳为上!”

朱棣瞪了他一眼,“你这就是言不由衷,故意挤兑我!我当然要安抚人心,可我也要真相。这二者能不能两全其美,不在我,在你!”朱棣气哼哼道:“你查了这么多年,要是还没有个交代,我就罚你去给父皇守陵,不然,岂不是枉费父皇对你的厚爱了。”

提到了老朱,柳淳突然心中一动,想起一件事,原本朱棣直接攻克金陵,就要进宫。却有一个小官拦住了他,问朱棣是要先进宫,还是先去孝陵,祭拜先帝。

就是这一句问话,点醒了朱棣,而这个小官,也一跃成为朱棣的心腹。

柳淳倒不是贪图升官,而是城里的乱子还不到收拾残局的时候,现在正应该去拜见朱元璋,把大局彻底定下来!

“王爷,该去看看先帝了。”

朱棣眉头微皱,沉吟片刻,他也想明白过来,“要不是你提醒,我几乎忘了。走,现在就去,把一切想父皇陈说。”

从这一刻开始,朱棣的每一个举动,都会释放出无数的信息,让人有无数种解读,因此要想堂堂正正,继承帝位,就必须一切合乎逻辑。

为了去拜见朱元璋,朱棣特意沐浴更衣,换上了新衣服。让柳淳和朱高煦陪同,离开栖霞寺,直奔孝陵而去。

孝陵在钟山,距离应天的朝阳门有四十五里。

老朱虽然节俭,但是对永恒的家,还是挺上心的,孝陵是从洪武十四年开始修建的,前后动用了数十万民夫,外有围墙,里面亭台楼阁,俨然一座小城,而且在山林树木中间,还散放了上千头鹿,每天鹿鸣其间,宛如神仙福地。

为了保护孝陵的安全,在这里安排了五千精锐,时刻驻守。

只不过到了这时候,这五千人能跑的已经都跑了,剩下的干脆投降朱棣算了。

就这样朱棣和柳淳,顺利赶到了孝陵,此刻在孝陵的前面,有一大片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

按照设计,这里是安放神功圣德碑的地方,说白了,就是要给老朱盖棺定论。这事情自然是子孙后代的责任。

朱棣矗立良久,他微微闭上眼睛,回忆起朱元璋这一辈子……从一个流民,投身义军,渐渐的成为小头目,拥有了自己的班底儿。

然后南征北战,十几年间,终于打下了万里江山,又三十年苦心治理,大明从战乱废墟走出来,有了盛世气象。

如此功绩,纵观古今帝王,能相提并论者,寥寥无几……

“柳淳,你说这世上还有人能超越父皇的功绩吗?“

柳淳简直不想回答,怎么没有,你不就是吗!

“王爷,先帝为日后的天子树立了典范,一个帝王,必须心系百姓,如此才能得到万民拥戴。只不过如何才算对百姓好,却需要仔细酌量。我相信要不了多久,十年之内,无论民生,还是疆域,都会超越先帝之时。只不过先帝的为民之心,却是很难超越了。”

朱棣忍不住大笑,“好!就冲你这句话,十年之后,我再到父皇的陵前,把十年之功告诉父皇,让他老人家高兴!”

说完,朱棣迈着大步,走了进去,柳淳跟朱高煦一起走进了孝陵。

踏着石阶,恭恭敬敬,到了老朱的陵前,进献祭品,朱棣双膝跪倒,伏地大哭,良久才挺直腰背。

“父皇英灵在天,浩气不远,不孝子朱棣前来拜祭您老人家!”

“皇太叔朱允,继承大统以来,自私自利,不顾百姓民生,倒行逆施,更兼宵小奸佞之臣,围绕左右,谗言误国,陷害忠良,离间骨肉,推翻新法……儿不得不举兵靖难,屈指算来,两年有余,儿已经统帅大军,围困金陵,靖难成功在即。”

“儿此来,向父皇剖明心迹……新法不可废,百姓不可欺,奸佞不可留。儿势必效仿父皇,兢兢业业,宵衣旰食,绝不敢有半点懈怠。儿务必以万民为念,以苍生为重,以大明江山长远光大为先……儿势必光大父皇圣德,开创大明盛世!”

朱棣说完,行了大礼,这才转身,从孝陵出来。

祭奠朱元璋,看似没什么了不起,不就是过来烧香念叨吗?其实不然,朱棣的态度很明白,他自认是继承老朱的道统,至于朱允的皇位,对不起,根本不承认你!

当初我们几大藩王可是联手把朱允从宗室之中剔除的。

从那时候开始,朱允就不算朱家的人了。

“走吧,估计火候也差不多了,该入城了。”

正在这时候,葛诚突然匆匆赶来。

老头脸色古怪,也不知道该喜,还是该忧。

“王爷,柳大人,刚刚得到了消息,衍圣公孔讷死于宫中,他的儿子孔公鉴也死了。”

朱棣皱眉头,“他们怎么死了?朱允会舍得杀了他们?“

葛诚叹口气,“这事情老臣也不知道详细的原因,只不过又传出消息,说是暴昭、陈迪、卓敬、毛泰、叶福、韩勇等二三十人,将方孝孺堵在了左顺门,他们说方孝孺误国,且心怀叵测,结果一起动手……”葛诚说不下去了。

柳淳却把眼睛瞪圆了,“怎么回事?方孝孺怎么了?”要说这天下支持变法的人不少,可大多数都是受柳淳的影响,能通过自己思考,独自主张变法的,只有方孝孺一个。在柳淳眼里,老方是一个很不好处置的人。

他希望老方能为朱棣所用,可柳淳也知道,方孝孺不会投降,这是他最纠结的地方。只是让他万万没有料到,方孝孺居然会被群臣围攻。

“他怎么样?是生是死?”柳淳紧张问道,明朝文臣对外是不行的,但是内斗,甚至斗出人命,却是他们最擅长的。

葛诚眉头深锁,愁云满脸。

“柳大人,据说方孝孺被打得吐血,生死不知,看样子是凶多吉少了。”

“啊!”

柳淳暗暗咬了咬牙!

这帮文人,还真是不长进,都到了这时候,还在内斗,方孝孺死了,对于朱允的旧臣,柳淳连半点好印象都没有了,剩下的这帮人,都杀了也不会有谁是冤枉的。

“王爷!该动手了!”

朱棣点头,“朱允连一个方孝孺都不能用,败亡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下令!攻城!”

朱棣一声令下,靖难军迅速动员,丘福、朱能各自统帅一支人马,像两把钳子,夹了过来。

在大江之上,陈率领船只封锁,防止有人从水路逃走。

朱棣亲自统御中军,以三万之众,直扑朝阳门,就在他们赶到的刹那,从朝阳门里,竖起来一杆白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