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383章 举国同悲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383章 举国同悲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皇……皇祖父病情如何?”朱允声音颤抖着问道,他不光是声音颤抖,浑身都在颤抖,他觉得自己要大哭,这样才符合孝子贤孙的形象,可他又想笑,发自内心地笑……或许真的有天命吧!

这几个月,朱元璋加紧攻势,易储的态势非常明白,东宫的群臣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可转眼之间,峰回路转,朱元璋病倒了,比上一次更加沉重……偏偏燕王朱棣不在京城,他又是名正言顺的储君,别管有多少质疑,他都毫无疑问,拿到了绝对的先手!或许也是最后的胜利!

朱允很想高喊一声,向所有人宣布,我赢了!我真的赢了!

奈何他还有这个胆子,只能提着一颗心,目不转睛,盯着龙床,恍惚之间,他发现老朱的手指似乎动了一下,朱允吓得险些叫出来。

可朱元璋毕竟没有醒来,太医缓缓转身,对朱允道:“殿下,圣驾宾天,就在眼前!天崩地裂,还请早做准备!”

说完这话,太医已经是泪流满脸,陛下死了,洪武皇帝驾崩了!

当天夜里,景阳钟响,一声接着一声,凄凉悠远,传遍京城……起初人们都以为是百官早朝,还念叨着怎么早朝的时间又提前了?

可渐渐地有人明白了,陛下驾崩了,大明的天……塌了!

不知从哪里传出了哭声,先是一家一户,接着是一条街,一条巷子,一片坊市……所有人,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哭了。

老人的泪眼不停流淌,年轻人啜泣哀嚎,孩子跟着不停催泪……压抑的气氛,犹如泰山压顶,每个人都有种窒息的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好像有什么东西被摘去了一般,很痛!很痛!

人们自觉打出了白幡,扎上白色的带子,跪在院子里,不停向瓦盆里添加纸钱。

他们一边哭着,一边念叨着,希望上天能保佑皇帝陛下。

还有人找出了家中的大诰,或者朱元璋的画像,如果这些都没有,那更简单,还有纸币呢!

那上面印着洪武天子的像。

在这个时刻,就连小小的纸币,都变得神圣起来……老人揽着孙儿,指点着洪武皇帝的模样,给他们讲这些年的经历,讲洪武爷怎么惩罚贪官,怎么剥了他们的皮,讲洪武爷是多么勤政,几十年来,御门听政,从不懈怠。

老百姓有了事情,哪怕是丢了一头牛,都能去找洪武爷鸣冤……洪武待百姓太好了,放在几十年前,还是元朝统治的时候,民不聊生,生下的孩子都没有名字,只能九四、重八这样叫着……是咱们洪武爷,扫荡大元,恢复了华夏衣冠,让所有人挺直了腰杆,活出了人样!

让大家伙有了尊严,有了面子!

那些五十岁以上的老人,真正从元朝过来的,没有不说朱元璋好的。即便有人受到过委屈,丢了官职,甚至被强制牵走,离开了老家……可不管有再多的委屈,还能比得上元朝的时候吗?

洪武大帝给大家的已经够多了,至于一些其他的事情,他们根本不在乎,早就抛到了天外……

悲伤的情绪不是只局限在京城,而是不断向四周扩散,不但没有半点减弱的态势,反而愈演愈烈……尤其是到了乡村,那些最淳朴,最穷苦的农民,还在田地里劳作,听到了皇帝驾崩的消息。

纷纷痛哭哀嚎,他们抓住地上的黄土,哭得昏死过去……是洪武大帝给了他们田地,让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从两宋开始,不抑兼并,到了元朝,四处跑马圈地……几百年了,多少代人,只能耕种地主的土地。

每年辛辛苦苦,产出的粮食,一半以上,要交给地主,家家户户,连粥都喝不起。

唯有洪武大帝,没有登基之前,就推行高筑墙,缓称王,广积粮的战略……每到一处,朱元璋都让手下将士耕种屯田,积累军粮,同时抄没元朝官吏,当地富户的田亩,充作官田,授予无地的百姓耕种。

许多百姓,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

所有人的劳动热情都被激发出来。

大家伙收获了粮食,除了留一点点的口粮,其余的,只要征用,全都交上去……没有人会保留。

因为大家伙都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只有朱元璋打赢了,土地才能是他们的,有了土地,就有了一切!

无数的小民百姓,就像是一个个的蚂蚁,愣是堆出来一个庞然大物,赫赫大明!

历朝历代当中,以南伐北,夺取天下,唯有朱元璋一人而已!

这不是侥幸,想想吧,得到了田地之后,百姓会干什么?他们不但提供了粮食,还提供了最优质的兵源……帮着朱元璋冲锋陷阵的士兵,就是这些农家的子弟!

谁说农民文弱,一盘散沙……只要组织起来,爆发出来的战斗力,翻天覆地。强悍的大元铁骑,就是被他们给亲手埋葬的。

比如同样出身不高的刘邦,他是用约法三章,来换取民心,其余的开国君主,手段各异。但毫无疑问,以土地来动员百姓,从来都是最管用的,也是威力最大的。

朱元璋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夺取了天下之后,依旧不改初心,针对北方地广人稀,土地荒芜,他招募百姓,每人授予若干田亩,三年免税,还给耕牛农具……总之,用尽一切办法,让每一块地都有人耕种,让一个人都有田地可耕!

除了授田之外,老朱还严厉打击豪强,从不手软,或许在读书人眼里,包括那些史官学者,甚至是后世的专家教授,都觉得朱元璋土,不懂经济,残暴不仁……可谁又注意到了,朱元璋的治下,少有巨富,也少有赤贫,国库用度充足,对外作战,战无不胜。

成绩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而不是靠着文人坐在书斋里,胡思乱想,穿凿附会出来的。

一句话!

雄哉!

洪武大帝!

身在镇江的柳淳,几乎一夜之间,就发觉整座小城都变成了白色,走在路上,没有人笑,也没有喧哗,至于乐器之声,更是一点都没有。

茶馆里,喜欢下棋的人们,也把棋盘收了起来,生怕冒犯了君父。

掌柜的用白纸,将红色的福字糊了起来……几乎每一个普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悼念着朱元璋。

柳淳走在街头,有种难以形容的感觉……他早就知道朱元璋命不久矣,而且这些年老朱没少占他的便宜,还欺负他,恐吓他,要把他弄到宫里当太监……想到这些,柳淳就咬牙切齿,巴不得老朱赶快回归苍天才好。

可真正当朱元璋死去了,柳淳却有种痛彻心扉的感觉……民间的反应,往往是最真实的。

百姓的悲伤,是做不了假的。

或许他们还不清楚,自己是何等幸运!

两千年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没有像朱元璋一般爱惜普通百姓的……他们永远失去了一位值得铭刻肺腑的君父!

柳淳从街上回来,蓝新月给他准备了香烛,还有一身麻冠孝服。柳淳穿戴妥当,恭恭敬敬,跪在了朱元璋的画像前面,一跪就是整整两个时辰!

他跪得心甘情愿,跪得理所当然!

等柳淳重新站起,他的手里多了一样东西,就是朱元璋最后批阅的科举试卷,上面鲜红的叉,是那样醒目!

“齐泰,你死定了!”柳淳咬了咬牙,说实话,为了靖难的大业,他都不舍得杀了齐泰,可是没有办法,他自己找死,那就怪不得柳淳了。

这份试卷是徐妙锦送来的,把试卷交给徐妙锦的人,正是宫里的那个老太监!他趁着朱元璋病倒的时候,把老朱手里的试卷偷到了怀里,冒着性命之忧,传了出来。终于,让柳淳知道了朱元璋的死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