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318章 头铁的年轻人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318章 头铁的年轻人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出名了!

的确是出名了!

而且还不是小名,而是大名!

坦白讲,包括柳淳,都低估了百姓对清官大老爷的渴望。

这些年朱元璋虽然铁腕治国,但毕竟天子离着普通百姓,还是太远了。在普通百姓的心里,更多记住的都是天子又杀了什么人,菜市口血流成河,城门外人皮一大片。

如此的朱元璋,让百姓产生的更是是敬畏。

而荀顺庆就不同了。

他是个兢兢业业的地方官吏,他帮百姓解决身边的问题,开凿水渠,清丈田亩,做得都是老百姓最需要的事情。

不但如此,他还遭到了陷害。

一个人不管做了多少好事,如果一辈子顺风顺水,无病无灾,被人提起的次数一定少于那些大起大落,甚至饱受冤屈的悲剧英雄。

抗金名将不在少数,人们记住的只有岳飞。

于谦保卫京城,惨死人手,立地成圣。

阳明公有大功于社稷,后半生辗转落魄,被小人欺压……相比起彪炳青史的大人物,荀顺庆很快被洗刷了冤屈,甚至没有影响他在地方的施政。

但确确实实,他是被狠狠冤枉了一把!

柳淳为了替锦衣卫洗刷身上的恶名,把这个案子当成了典型。

编演戏曲,在茶馆戏园,到处演出,印刷小人书,在年轻一辈,广泛传播……在柳淳的一番折腾之下,锦衣卫的名气固然好了很多。

但获益最大的,竟然是荀顺庆!

他被当成了清官的代表。

文人的表率!

好些家长听说他回京了,都带着孩子过来,想要让孩子瞧瞧,书里的人物是何等风采,顺便给孩子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人们聚集在十里长亭,终于,他们看到了心目中的偶像。

果然,非比寻常!

偶像非常高大,龙行虎步,五官端正,面皮微黑,那是替百姓操劳的证据……许多人挤到前面,一起躬身施礼。

“恭迎荀大人!”

“荀大人回京了!”

“青天大老爷。小的替大人牵马!”

……

“荀顺庆”被热情的百姓包围了,大家伙七手八脚,恨不得能摸一把青天大老爷。

“咳咳!乡亲们,承蒙错爱,仆感激不尽。”

“大人不要客气!大人是青天大老爷!是天底下最好的官了。”百姓们又喊了起来,“大人受委屈了,这次回京,陛下肯定要重用大人的,大人以后还要替百姓们做主啊!”

面对超热情的人潮,被包围在中心的“荀顺庆”简直招架不住了,狼狈到了极点。他想开口,刚说一句,就被打断,一直打断!

终于,忍无可忍,他发出了最严肃的怒吼,“乡亲们,仆不是荀知县,仆是常州知府龙镡,你们要找的荀知县,是,是他!”

老百姓瞬间傻了!

什么意思?

弄错了?

这下子乐子可大了。

他们只知道荀顺庆进京,却不知道,作为荀顺庆的上司,同样是变法的干将,龙镡也进京了。

而且这俩人站在一起,人高马大,相貌堂堂的龙镡,显然比黑瘦的荀顺庆,更加惹眼!人们顺理成章认为,偶像就应该是这样的。

完蛋了!

走错了佛堂,烧错了香!

丢人丢大了!

百姓们讪讪散开,将目光重新放在了荀顺庆的身上。

由于发生了误会,大家伙不敢凑得那么近,荀顺庆反而不用那么尴尬了。

他不是个能说会道的人,面对这么多人,激动的说不出话。

无言!

荀顺庆突然抱拳,冲着所有百姓,深深一躬!

“荀大人,好样的!”

人群之中,再度爆发出欢呼声。

鲜花,鼓声,欢呼……人们围绕着荀顺庆,护送他进京。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县,但只要真正一心为民,就能得到百姓的认可。

没人知道,这十里路,荀顺庆是怎么走过来的,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值了!

真的值了!

有位混账皇帝,说读书是为了颜如玉,黄金屋,为了千钟粟,为了车马多……弄得读书做官,就是为了求财,求色,求享受似的。

诚然,大多数人是庸俗的。

但总要有那么一点点的人,是为了理想而活着!

人在公们好修行!

此生为官,定不负百姓!

荀顺庆在心中,暗暗发誓。

同样的想法,也在许多年轻人心中萌生,或许他们长大之后,也可以像荀大人一样,做一个让百姓爱戴的清官,好官!

龙镡和荀顺庆,两个地方小官,放在京城,丝毫不起眼。

可就是这两个小吏,却掀起了京城的风暴!

所有人都很想领教,柳淳调教出来的门人弟子,变法派的干将,究竟有何等的本事!

两个人进京的第三天,就是早朝的日子。

朱元璋御门听政,百官朝见。

柳淳不出意外,列在了文官的第七位。

在他的对面,曹国公李景隆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孙子就像变色龙似的,头些时候,还站在武将堆里,最关键的是他站在自己的后面!现在好了,他跳到文官行列了。

没准哪天他跳回来,说不定还压自己一头呢!

真是没有道理可讲啊!

正在李景隆羡慕嫉妒恨的时候,有太监高喝,宣龙镡和荀顺庆陛见!

两个人恭恭敬敬,拜见天子。

老朱很和气,也很欣慰,毕竟是天子门生吗!至于柳淳,先滚一边去!

“你们起来。”

老朱仔细打量,然后欣然道:“看得出来,你们是用心了,在地方上,吃了不少苦头。此番进京,你们有什么话想说,朕很想听听,你们对地方的看法,还有朝政得失。”

沉默了片刻,龙镡本想站出来,谁知,不声不响的荀顺庆竟然抢先跪倒。

“陛下,臣斗胆进言,请求陛下废除粮长,此法弊端甚多,已经难以维系。臣以为陛下当初的初衷是好的,可,可在地方上,已经走了样。如今夏粮征收在即,理当迅速调整。先在一些州县,废除粮长,等看到效果之后,扩大范围不迟!”

“大胆!”

还没等荀顺庆说完,就有人呵斥道:“你一个小小知县,也敢胡言乱语!粮长之法,乃是陛下为了防止地方官吏,盘剥百姓,敲骨吸髓所立,开天辟地,亘古未有。乃是一大德政,尔也敢妄言废除,简直狂妄犯上!”

说话的人,是户部尚书郁新。

他面红耳赤,厉声呵斥。

身为执掌大明财税田赋的户部尚书,如何征税,那是他负责的事情。一个地方小吏,还没怎么样,就敢公然挑战行之有年的粮长制,他岂能不怒!

荀顺庆不认识郁新,但却不妨碍他开炮!

“这位大人,你说粮长之制,是德政,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吏盘剥?那下官就不懂了,粮长多以地方丁多粮多的大户担任,他们就不盘剥百姓吗?”

这话问的,郁新都愣了片刻。

是啊,朝廷盘剥,士绅大户就不盘剥吗?

片刻之后,郁新怒道:“一派胡言,地方士绅大户,宗族乡亲,他们不是官吏,手上没有权柄,他们跟百姓一样,又岂会鱼肉乡里?”

“哈哈哈!”荀顺庆大笑,“好奇怪的想法!朝廷以万石田赋,作为一个粮区,在一些地方,一个粮区就是大半个县!这些县民会是一个家族吗?会是同一宗的乡亲邻里吗?这位大人说不会鱼肉乡里。可为何下官听说,不少粮长是不会欺压自家人,但是对其他百姓,却没有手软!盘剥之狠,远在官府之上!”

此刻龙镡也低声道:“没错,官府还未必了解民间情况,而粮长大户,最知道彼此的底细,他们一旦下手,就要逼得人家破人亡啊!”

百官静听,真是一出好戏!

所有文武,无不惊叹,不愧是柳淳的学生,胆子够大,言辞也够厉害,不知道郁尚书能不能招架得住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