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299章 我是言官,风闻言事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299章 我是言官,风闻言事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上一次常茂敲登闻鼓,值班御史能把一个国公怎么样,只能乖乖领进去,向老朱陈奏。可这次是普通的百姓,值班御史唐韵有话说了。

“公公,是否应该先问清楚,到底是什么案子,然后再带着他们进去,若是寻常的小案子,应该发回地方处置,也就不用麻烦陛下了。”

老太监扫了他一眼,轻轻一笑,“唐大人这么说了,咱家不好回,咱家一个奴婢,只是传旨……对了,柳大人,你怎么看?”

柳淳白了老太监一眼,你丫的扯上我干什么,貔貅卫都废了,我也不是你的顶头上司,用得着拉我挡枪吗?

柳淳轻哼道:“这位御史大人,你的身上绣着神兽獬豸,应该明辨忠奸是非,你低头瞧瞧,这些百姓的双脚!若是寻常小事,他们敢来敲响登闻鼓吗?”

柳淳的话音落地,大家伙才注意到,果然如同柳淳所言,许多百姓都穿着草鞋,长途跋涉,鞋底磨破,脚趾血迹斑斑,看着都觉得疼。

被柳淳说破之后,百姓们不好意思,想把脚藏起来,可又不知道藏在哪里,只能默默低下了头。

在周围的这些文武也觉得不舒服了,他们不敢直视,只能看天。

柳淳道:“让他们赶快去见陛下吧,若是圣人怪罪,我担着。”

老太监轻笑,“柳大人就是明察秋毫,来,你们随着咱家进去吧。”

这些百姓终于能迈进传说中的奉天殿了。

为了建造奉天殿,朱元璋当年发动二十万民夫,填平了燕雀湖,当真是移山填海,修建了这座雄伟瑰丽的宫殿。

置身其中,才能感觉到自身的渺小,老朱端坐中间,扑面而来的威严,让人情不自禁跪倒。

数十老农,再度叩拜皇帝。

虽然动作不算齐整,但喊得情真意切。

朱元璋微微颔首,“你们都起来,有事情,就跟咱说,咱给你们做主!”

柳淳愣了一下,他这才知道,原来老朱面对普通百姓,并不会用充满威严的“朕”,而是自称“咱”,双方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这些老农总算来了胆气,其中有一个岁数最大,见识最多的,他一开口就说在二十多年前,打张士诚的时候,他帮着运粮来的,还把一头老牛的腿给摔断了呢!

朝臣们很受不了这些老农,他们没有重点,最喜欢把多少年的陈芝麻烂谷子都翻出来,你们敲响登闻鼓,不会是让朝廷赔你们一头老牛吧?

柳淳偷眼看朱元璋,发现皇帝陛下只是脸上含笑,默默听着,丝毫没有不耐烦……终于,在一刻钟之后,为首的老农才说到了重点。

原来新派到他们那里的一个父母官被弹劾了,他们都觉得这个新来的官是个好人,朝廷不该不讲道理的!

朱元璋眉头微皱,“这么说,你们是替自己的父母官,来鸣不平了?”

这时候刑部尚书安童站了出来,“启奏陛下,朝廷用人,自有法度,彼等不过是普通百姓,如何能干预朝廷用人?臣以为断不可听农夫之言,以致乱了朝廷的规矩。”

朱元璋哼了一声,没有说话,不悦之意,已经很明白了。

这时候刚刚接任吏部尚书的赵勉慌忙道:“安尚书,百姓辛苦前来,不惜敲响登闻鼓,在他们看来,必定是极为重要的大事情。还是仔细询问明白才是。”赵勉一转身,对着农夫们道:“你们说的父母官是谁,他又因为什么被弹劾了?”

“俺们的知县大老爷叫,叫荀顺庆,他可是个好官,俺,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就不让他当官了。”

柳淳一直没说话,可当听到知县名字的时候,不由得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这个荀顺庆应该是长沙出来的太学生,他是奉命清丈田亩,推行新法,不知道他犯了什么错,竟然给弹劾调职?”

柳淳一手带出来的太学生,多达一两百人,柳淳能留意的,也只是少数几个而已。比如这个荀顺庆受到了弹劾,他之前就一无所知。

可现在有百姓替他鸣冤,柳淳就不能不过问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时候左都御史杨靖站了出来。

“前段时间,有人弹劾荀顺庆母丧未归,是为大逆不道!”

柳淳轻笑,“杨大人,如果我没记错,荀顺庆幼年丧母,是老父拉扯他长大的,几时有母丧的事情?”

杨靖道:“柳大人不要生气,接到弹劾之后,都察院也派人查过了,荀顺庆的确是冤枉的。”

“既然是冤枉的,那为何要把他调走?”柳淳愈发不快了,好嘛,敢欺负到我的头上了,真当我是面捏的啊!

杨靖瞧了瞧都察院的其他人,这时候左副都御史站了出来。

“是这样的,荀顺庆确实冤枉,但他被弹劾期间,不但不闭门思过,反而每日到县衙,作威作福,又有御史弹劾,说他不知廉耻,恋栈权位,威福自专。都察院以‘不瑾’为由,交给吏部处置。”

皮球踢到了吏部,赵勉也愣了,怎么到了我的头上?

吏部左侍郎忙道:“因为只是一般的差错,并没有降级,也没有免官,吏部方面觉得平级调任,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这位侍郎大人越说声音越低,赵勉是抓捕晋王回京之后,才升任吏部尚书,掌权的时间不长,部内一些寻常的事情,都交给两位侍郎负责。

把一个县令调到京城当御史,别看都是七品,那也是超擢。必须通过天官,可若是平级调动,他们拟个名单上去,尚书大人点头,送到御前,用印之后,也就通过了。

熟悉官僚系统运作的人都知道,真正握有实权的,还不一定是上面的大人物,往往是一写看起来名不见经传的家伙,能把你弄得死去活来。

就拿明朝来说。公认最肥的两个差事,一个是吏部的文选司,一个是兵部的武选司,那简直不是油水丰厚而已,而是一屁股坐到了油库里!

从前的时候,朱元璋精力旺盛,每调动一个官员,他都要过问。

可这几年,他精力衰退,加上李善长和詹徽等人的案子,整个官僚体系,出现了几次严重的洗牌,大量提拔新人,老朱也没法面面俱到。

现在这个问题弄清楚了,就是个普通的调动,并不涉及其他,那为什么老百姓要来敲登闻鼓,要找朱元璋鸣冤呢?

看似一切顺理成章的背后,又是什么猫腻?

柳淳猛地站出来,“杨大人,你执掌都察院,我想请教,是哪位御史,先弹劾荀顺庆的?”

这时候今天当值的唐韵低声道:“柳大人,是下官弹劾的。”

“你凭什么弹劾他?”

唐韵简直想笑,“柳大人,你年纪轻轻,或许不清楚朝廷的规矩,我们言官,风闻言事,有人说荀顺庆隐匿母丧,大逆不道。自古以来,非孝子不忠臣,身为一方父母官,连自己母亲的死,都敢隐匿,难道不该弹劾吗?”

他说的是掷地有声,斩钉截铁,御史就是干这个的,你敢怀疑我?

柳淳轻笑:“唐御史,好一个铁骨铮铮的御史言官!那我问你,在上书弹劾之前,你是不是去吏部查过了?”

“这个……我乃是风闻言事!”

“风闻言事?我看是无中生有!”柳淳的脸色凝重,“荀顺庆早年丧母,这个情况,在吏部应该有记录,赵天官我没说错吧?”

“是是是!”赵勉忙答应道:“何止是父母的情况,就连是否婚配,吏部都清楚,有些进士没有娶亲,朝廷还会赐假归娶呢!”

赵勉偷偷擦了擦额头的汗,心里暗暗叫苦,这是要出事啊!

果然,柳淳冷笑,“唐御史,你有心情写弹劾的奏疏,却没有精力询问一下情况!你把一方父母官的前程,看得如此之轻,又怎么能明辨是非?”

柳淳的厉害,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却没有料到,这小子言辞竟然这般犀利,几句话就把能言善辩的唐韵怼到了墙角。

这还不算完,柳淳继续道:“如果我猜的不错,你弹劾荀顺庆,只是虚晃一枪,真正的杀招在后面。被你弹劾,荀顺庆继续处理公务,就成了不要脸,就成了贪恋权位,也就是你们口中的无耻之徒!所以你们就能名正言顺,把他调走了?我倒要请教你们,变法怎么办?谁去负责?一县百姓,又该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