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294章 朱允炆的舅舅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294章 朱允炆的舅舅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老朱的突然驾临,非但没有打消热情,还能大家伙谈得更欢乐了。当初在长沙的时候,几乎每个人晚上,都是这样围坐在一起,不断抛出各种问题,然后寻找答案。

这一次即将赴任地方,从一个太学生,变成牧守一方的父母官,而且还肩负着重任,几乎所有人都想把自己的构想抛出来。

哪怕被嘲笑也没什么,至少要弄清楚可行不可行。

在这些年轻人的心里,并没有那么多的成见,也不太在乎脸面。事情办好了,就有面子,办不好,还端着架子,那就是最让人瞧不起的穷酸!

“陛下,臣在凤阳办学,也最多能赚点学费,安置一些人才,给年轻人一个出路……但说到底,凤阳的条件还是太差了,臣只能尽力而为。”汤怀又诉苦了。

老朱看得明明白白,柳淳的这帮徒弟,都跟他一个无赖的德行!

“你想要什么,是钱,还是人?”

“钱……当然有人就更好了!”汤怀充分发挥了不要脸的劲头儿,“陛下,臣在凤阳办学,最担心的就是年轻人家中困苦,出不起学费,臣觉得陛下是不是该替家乡的百姓,做点事情,比如拨一点开销?”

老朱哼了一声,“这样吧,户部是没钱了,从皇家银行朕的分红出,每年给你三十万贯。”

“臣代凤阳父老乡亲,叩谢陛下天恩!”

他也不顾地上的泥土,直接趴在地上磕头。

柳淳却幽幽道:“汤怀,钱不能白拿,你说培养账房,那也太狭隘了。凤阳的问题在于淮河,淮河的问题是治水!你在凤阳办学,索性就增设一个工程科和一个水利科,别忘了,你的祖师爷,可是治水的高手!陛下在这里,请求陛下在工部拨点人给你,或是三年,或是五载,你们拿出一个治理水患的方略出来。等水患治理好了,凤阳作为南北交通的要冲,想要发展起来不难!”

汤怀的脸愁成苦瓜,“师父,你这是给弟子出难题啊,弟子哪有把握……这水患千百年来,都没人能治理,弟子何德何能……”

“闭嘴吧!”

朱元璋打断了师徒的对话。

“当朕听不出来?你们俩一唱一和,不就是想从朕手里要人吗?还是那句话,人,朕给了!钱,朕也给了!看不到成效,朕就砍了你们俩的脑袋!”

柳淳这个冤啊,跟我有什么关系……就算灭九族,也牵连不到师父啊!

老朱才不管呢,他觉得凡是坏事,都是柳淳的坏水,要不是跟着他,汤怀那么老实的孩子,怎么会学得如此鸡贼?

这就是有什么师父,就有什么徒弟!

不过说起来,柳淳教坏了这么多人,为何太孙就教不坏呢?

老朱也挺无奈的,他把朱允叫了过来。

面对着一大群人,朱允的手下意识握紧,显得有些紧张局促,他很不喜欢被人包围着的感觉。也不喜欢码头的嘈杂和空气里似有若无的血腥和臭气,他觉得这就是下里巴人喜欢的地方。

真不知道皇祖父身为天子,怎么会喜欢这种地方!

“柳淳,捕捉巨鲸,可危险吗?”老朱的目光,盯着远处堆积如山的鲸肉,来了好奇劲儿。

“很危险。”柳淳并没有否认,“这段时间出海,已经有两艘船只沉没,有十多人葬身大海。”

朱元璋皱着眉,沉吟道:“死者的家人抚恤了?”

“全都抚恤了,每人赔了100贯。另外准许他们的家人亲属两个名额,充当水手船员。百姓们虽然悲伤,但都基本满意,水手的补充也十分顺利。”

听到了这里,太孙朱允忍不住了。

“先生,海上风浪滔天,生死难料,既然有亲人死在了海里,为何还要送其他亲人出海?难道他们不怕死吗?万一再出了意外,岂不是悔之晚矣?”朱允真是理解不了,他站在码头边,看着茫茫的江水,就惶恐不安。

若是到了海上,只怕会更加可怕一万倍。

难道会有这么多不怕死的人?

想不通啊!

“殿下,出海捕鲸,危险重重,但收获也不算少,只要能够捕捉到,就能拿到20贯以上的工钱。一次出海,差不多就是一年种田的收获。而且除了工钱可观之外,目前码头上,处理鲸之后,剩下的杂碎,可以由船员家属运走。这也很吸引人啊!“

朱允皱着眉头,剩下的?

“就是那些臭烘烘的……东西!哪能有什么用啊?”

柳淳笑道:“殿下,鲸的粪便可是极好的肥料,施肥之后,一亩地至少能多产三斗粮。殿下或许不知道在三斗粮能干什么!朝廷每亩田的田赋是三升三,多产三斗,就意味着老百姓不但能支付田赋,还能结余两斗六升的粮食……以往家里只能和稀粥,这时候就能吃干的。如果能勒紧裤腰带,再咬牙节省一点,就能送家里的孩子读书……若干年后,或许就能考上功名,从此改换门庭,跻身上流。”

柳淳耐心说着,侧耳倾听的人,不只是朱允,包括其他的弟子,也都格外凝重。

“所谓升斗小民,计算的就是这点事情,说小吗?的确不大。可若是推及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让每人家里多一斗粮食,多一块肉,那就是惊人的数字。”柳淳笑道:“殿下问,为什么海上风险那么大,还要出去搏命?不出去不行啊,坐在家里,是要饿肚子的。要养家活口,要完粮纳税,儿子娶亲,女儿出嫁……哪一样不要花钱?”

柳淳顿了顿,又道:“陛下采纳臣的建议,推动变法……为的就是让税赋负担公平一些,百姓少负担田赋徭役。让那些有钱的大户,多出人,多出力……当然了,也不是多出,只是不再给他们优待免除,让他们跟升斗小民一样,一起负担责任,一起为了朝廷效力!这是所有大明子民都应该做的。”

……

从一点肥料,谈到了变法,柳淳所讲,丝丝入扣……学生们频频点头,甚至有人把柳淳的话奉为圭臬。

他们当父母官,就该用父母的心,去看待治下百姓。

何为父母之心?

不就是让子女能吃得饱一点,穿得暖一点,不要受委屈,不要被欺负……能做到这些,就是一个好官了。

柳淳借着鲸,给学生们上了两堂课。

第一堂叫做科学,鲸到底是什么,不能光靠古书记载,也不能仅仅凭着一双眼睛……必须通过实验,仔细对比研究,才能拿出结论!这一点和柳淳鼓励他们,遍走长沙的乡村是一个道理。

至于第二堂课,则是围绕着捕鲸的民生经济课!

改革变法,富国裕民,所有的道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摆在了面前!

朱元璋听到格外满意,说实话,柳淳这小子虽然一肚子鬼点子,奸诈油滑,但在关键的问题上,心摆得比谁都正!

这一点太难能可贵了,但愿这小子能一直这么想,或许朕百年之后,他就是国之良相!

“允,你爹就是看到了民生艰难,才力主变法,朕如今的做为,也是在完成他的遗愿。你身为大明的储君,更要心中有数才是。”

朱允深深一躬,“皇祖父教诲,孙儿谨记于心!”

老朱见孙儿谦卑恭顺,也就不说什么了。

弟子们外放做官,柳淳没有拉帮结派,而是谆谆教诲,让朱元璋颇为受用。在回去的马车上,朱元璋笑道:“朕给你挑的师父,还算不错吧?”

“回皇祖父的话,师父果然不同寻常……只是大明百姓,何止千万,要让每一个人都安居乐业,只怕不容易啊!”

“的确不容易,朕几十年,宵衣旰食,殚精竭虑,依旧有太多的百姓,生活艰难,甚至食不果腹,所以变法必须尽快推行下去!”

朱元璋来了严厉的劲儿,他火速下令,南直隶,浙江,湖广等财赋重地,要立刻清丈,不许拖延。

在应天府,负责清丈的正是龙镡!

他走马上任,第一时间,就下去摸清情况,而且还鼓励百姓告状,近些年来,有人巧取豪夺,侵占百姓田产,只要上告,一定严查到底。

放告的牌子立出去,连着三天,竟然没有一个人来告状!

衙役们都想看这位年轻大人的笑话。

毛嫩了不是?

你让他们告,他们就敢告啊?

龙镡似乎早有预料,他也不在乎,只是换上了草鞋,戴着斗笠,亲自去乡下,一个村子一个村子走访……半个月后,终于有百姓递上了状纸。

第一个被告的人,就是太孙的舅舅……吕平!

龙镡苦笑,莫非要师兄弟相残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