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233章 老朱的礼物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233章 老朱的礼物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朱元璋和朱标来了,对于柳家来说,绝对是天大的恩遇。

就为了迎接皇帝和太子,三爷把媳妇送进了洞房,只出来转了一圈,一口酒没敢喝,就回到了洞房,向媳妇讨教面君的礼节。

他一遍一遍的演练,生怕有半点差错。

说到底,三爷跟柳淳不一样,他可不是穿越者,没有足够大的心脏,骤然被人放到了本不属于他的高位。三爷只能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把任何事情,都努力做到最好,不惹麻烦,不让人笑话。

柳三规规矩矩,给朱元璋行大礼。

老朱瞧了瞧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笑了起来,“朕想起来了,你的脖子后面,是不是有个伤口,是被驴咬的?”

柳三愣了,惊讶道:“有,的确有,陛下怎么知道的?”

朱元璋大笑着抓起柳三的胳膊,把他拉到了自己的面前。然后转身对在场的诸位国公勋贵道:“你们还记得吧?当年朕在军中收养了不少孩子,他们为了朕的江山,出生入死,好多人都战死了。活着的当中,就属黔国公沐英,最得朕的喜爱。朕当年赐给沐英一头驴,他人小,骑不得战马,就骑着驴到处跑,结果就惹祸了,他的驴把一个少年的脖子给咬了一口,鲜血直流。沐英都吓坏了,跑去找皇后要了金疮药,才把血止住!”

朱元璋对柳三笑道:“怎么,朕说的没错吧?”

柳三憨笑道:“臣当时太小了,只记得被驴咬过,是有人给臣送了药。等到两三年之后,臣才知道,纵驴咬我的是沐英将军,那时候他已经替陛下四处征战,立了不少战功。臣比他年纪小,又过了一两年,才能为陛下效力。”

朱元璋很感慨,他收养的孩子,何止千百,能受封国公,享受荣华富贵的,仅仅沐英一人。还有太多人,第一次上战场,就死于非命。

像柳三这样,算是遗憾,也算是幸运。

朱元璋十分动容,“你们这些人,就跟朕的儿子差不多,可没有法子,朕是天下人的君父,要操心的地方太多,有时候就难免疏忽,你不会责怪朕吧?”

柳三扑通跪倒,痛哭流涕,“陛下,臣的全家都死了,若非陛下,臣早就成了野地里的枯骨,哪里还能活到今天!享受着太平盛世,臣早就告诉自己,这辈子唯有一命,报答天子。陛下让臣上刀山下火海,臣绝不含糊!”

朱元璋朗声大笑,“行了,大喜的日子,不要说不吉利的话。”老朱把柳三再度拉起来,然后对朱标道:“太子,他们都是我大明的忠臣良将,这大明江山,就靠着这样的人撑着呢!”

朱标忙道:“儿臣知道,柳同知的确是难得的忠良,辽东的大胜,他居功厥伟,这几年屯田大宁,他也出了大力气。”

“嗯!”

朱元璋点头,“朕此番前来,就是告诉大家伙,朕没有忘了你们,凡是为大明立功的臣子,朕都不会亏待。”

柳淳在人群的后面,他向来不怎么相信朱元璋的话,他也不觉得老朱真的会特别优待功臣。毕竟刚刚处置了李善长,还有四位侯爵,借着老爹的婚事,安抚一下勋贵旧人,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老朱的表态,对他们柳家还是有好处的。

至少告诉了所有人,柳三可不是没有根基的,他当年和沐英一样,都是老朱收养的孩子。过去老朱不认,没什么用处,现在老朱认下了,那就表明柳家有成为新进勋贵的资格,就看他们父子怎么表现了。

柳淳心眼比三爷多,想得也深,不过他忘了一件事,老朱一向瞧不得他好,哪怕是老爹的婚礼,朱元璋一样要给柳淳点颜色瞧瞧,仿佛不这么干就浑身不舒服。

“你给朕过来。”

老朱端坐主位,他让柳淳过去伺候。

趁着倒酒的功夫,朱元璋突然低声道:“有人上书弹劾,说某人私设学堂,开科取士,还给发放告身,居心叵测,形同造反!柳淳,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柳淳手一抖,差点把酒水倒冒了。

他艰难转头,迎着老朱的目光,露出了尴尬无比的笑容。

“那,那个人,不,不会是臣吧?”

朱元璋拿鼻子哼了一声,“不是你是谁?这天底下,还有比你更胆大包天的人吗?你行啊,都敢开科取士了,朕刚点了六元,你也要点一个呗!”

柳淳这个冤啊!

“陛下,臣,臣可没有干什么啊,怎么有人害我啊?”

朱元璋黑着脸道:“你办学了吗?”

“办了!”

“你给他们考试了吗?”

“考了!”

“那你发文凭了吗?”

“发了,不过臣发的是会计师资格证,不是……”

“不是什么?”朱元璋伸手点着柳淳,怒冲冲责骂:“你这个小兔崽子,简直狗胆包天,你还放出风,说什么郭氏之学!你小子是不是打算跟朕分庭抗礼?”

柳淳吓得脸都白了,他想过了很多,大明是准许私人办学的,在发蒙阶段,很多人都是在族学,或者书院读书的,只不过要参与科举,就要入官学,就比如黄观,考了小三元之后,就被地方上推荐到了太学,继续深造,然后参与更高一级的考试。

柳淳办的是职业教育,他琢磨着没什么了不起的。

可到了朱元璋的嘴里,怎么成了大逆不道了?

这个罪名也太离谱了!

“陛下,臣,臣的确……”

朱元璋摆手,“你不要说了,朕今天过来,就借着大喜的日子,宣布几件事情,其一,前代大儒郭守敬,修订了《授时历》,我大明依旧沿用,又修了运河,泽被苍生,他虽然在前朝为官,但并无恶行,相反,还做了许多好事,干了很多业绩。是一位实实在在的真儒,朕决定,准许郭守敬从祀孔庙。”

朱元璋瞧了眼柳淳,笑呵呵道:“怎么样,你觉得朕公允否?”

扑通!

柳淳双膝一软,结结实实跪在了地上!

他以前也跪过,可这一次,他是发自肺腑,真心诚意给老朱跪下了,朱元璋送的这份大礼,实在是太大了!

大得超出了想象!

从汉代开始,孔夫子就不断享受历代皇帝的封赏和祭祀,到了唐代,已经发展很完备了。

孔庙供奉的正祀当然是孔子。

然后有四位配享,分别是颜子、孟子、曾子、子思。再往下,就是十哲。包括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冉耕、宰予、冉求、言偃和颛孙师。

这个关系怎么形容呢,就理解成佛寺吧,在大雄宝殿,中间供奉如来,两旁站着文殊和普贤,就相当于颜子和孟子四位,再往下,是十八罗汉,也就是所谓的文庙十哲。

其实人们真正熟悉的是武庙十哲,包括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早期的版本,武庙十哲是包括白起的,但由于他杀死俘虏四十万,太过残暴,就被除名了。

但不管怎么排,诸葛亮都稳居其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不是一句笑话!

除了孔子和他的门徒之外,历代的先儒先贤也会出现在孔庙的东西两庑,对于任何文臣大儒来说,能跻身孔庙,跟祖师爷一起享受香火,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而且对于朝廷来说,以文治国,从祀孔庙的份量,远在武庙之上!代表官方认可,也代表正统之学!

到目前为止,孔庙最新补进去的五位大儒分别是张载、程颐、程颢、周敦颐和邵雍,或许有人不太清楚这五位,那啥……可以参考一本叫《大宋将门》的书啊,那里面都写到了,嘎嘎!

人们通常印象里,文坛领袖欧阳修,大才子苏轼,王安石,老而不死的文彦博,这些人并没有混进孔庙。

所以后世的认知,跟当时人们的看法,还真是不一样。

要不怎么说程朱理学是官方正统呢,道理很简单,去看看孔庙供着谁,就一清二楚了。

朱元璋宣布,把郭守敬放到孔庙,虽然只是从祀,但这个意义却是非比寻常。

柳淳一直宣扬他是郭氏之学的传人,但认可的人,可不算多。朱元璋这一手,等于昭告天下,不管你们怎么想,反正朕是认可了。许是为了安抚文官的情绪,老朱在三天前,已经下旨,把朱熹朱老夫子放进了文庙,一同从祀。

“臭小子,你不是一直自视甚高吗?觉得你的郭氏之学了不起,朕就给你个打擂台的机会,让朕好好看看,你有多大的本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