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918章 打爆贵金属本位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918章 打爆贵金属本位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00:36 来源:笔趣阁

听到钱多闻也出五十万,王行半点没有喜色,相反,冷哼道:“老夫家当都被你们坑了,还能拿出这些钱,你光拿出五十万,莫非在打发要饭花子?告诉你,老夫是要饭花子,可柳太师不是!”

钱多闻浑身一震,忙道:“老爷子,真不是晚生不愿意出钱,实在是晚生名下一大堆产业,都是死物件,变不了现,流动资金就这么多,再多我就要变卖产业了……这时候变卖家产,一来是卖不上价钱,二来也会加剧恐慌,岂不是便宜了三义会那帮孙子?”

真是好有道理!

王行可不是好糊弄的,他冷哼道:“到了今天,你们还不愿意全力以赴,那是死是活,老夫就管不了了!”

王行的话,好像一记重锤,把几个人都砸得晕头转向。

过了好一会儿,那个松江的小个子突然站了出来,他咬着牙道:“诸位,咱们手上的现金固然有限,但是咱们有一样东西可以用!”

“什么东西?”钱多闻忙问道。

小个子略微迟疑,苦笑道:“我说出来,只怕大家伙会骂我!”

钱多闻简直要哭了,“都什么时候了,只要能帮上忙,我什么都愿意干!”

其他人也跟着点头。

小个子终于开口了,“既然如此,那我就说了……咱们是拿不出那么多钱,但是咱们可以宣布,不管是采购,还是出货,一律以纸币计价,彻底抛弃金银!”

此话一出,整个屋子都陷入了诡异的寂静之中,连放个屁都能听出吃的是什么来!

前面已经提到过了,虽然皇家银行成立了二十多年,纸币也推广到了农村,但是在结算领域,金银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包括国库在内,都使用金银计价。

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没法接受财富变成一堆纸的现实。哪怕纸币在交易过程中,有着太多的优势,但是人们依旧坚持金银才是可靠的。

这一点根深蒂固,印在了人们的骨子里,完全无法清除。

“其实,朕也觉得真金白银更好!”

朱棣缓慢而坚定道。

柳淳一万个相信,这绝对是朱棣的真心话。

“陛下,您也觉得金银好,可是您想过没有,这世上的金银,能有多少呢?”

朱棣哑然,“金银不是萝卜白菜,到底是有限的,可正因为有限,才显得珍贵啊!”

柳淳笑道:“陛下,那您觉得这有限的金银,又会落到谁的手里?”

这个问题还真问住了朱棣。

按理说皇帝富有四海,金银理当是皇家最多,要不然奉天殿怎么俗称叫金銮殿呢!

可是当了这么多年皇帝,朱棣心里门清,朝廷啊,皇家啊,就是家大业大,外面看着华丽,里面早就空了。

有大作为的天子,要花大钱。

就算没有作为的天子,也要浪费大钱。

事实上,不管流入朝廷多少钱,最终都要花出去。

从古至今,像文景之治那样,存了那么多钱的朝代,十分罕见。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存了那么多钱而不用,也是财政浪费,要么就大有作为,要么就削减税收,这才是正办。

“陛下,说到底,朝廷最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调解利益。工业和农业,是朝廷的两条腿,财政和金融,是两只手,内阁是大脑,陛下就是这个人的灵魂!”

被柳淳拔高到了灵魂的程度,朱棣当然欣喜,可是仔细一想,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呢?貌似说不清楚,莫非说,朕也是可有可无的了?

朱棣还来不及细想,柳淳已经继续往下讲了,“陛下,金银受制于产量,对于庞大的大明来说,金银永远都不够。而金银稀缺,必定造就一个靠着金银获利的食利集团,现在看起来,就是三义会!”

“就像昔日的士大夫集团一样,不推行彻底的均田,不禁绝土地买卖,士绅地主就会永远存在。不彻底废掉金银本位,三义会灭了,还会有五义会,六义会……归根到底,都是靠着金融获取利益的集团。”

“陛下,倘若能彻底废掉金银本位,朝廷发行货币的枷锁就消失了。臣在当年就建议过,一手发债,一手财政,迅速推动大明的工业化。”

“现在的条件比起当初还要好,我们什么都准备妥当了,解除了金银的束缚,朝廷就可以更公平对待各个行业。”

“比如拿实业来说,利润不高,但是却无比重要,尤其是制造业,更是国力的根基,我们就可以投入资金,扶持制造业!”

“还比如那些小店铺,小商行,贡献的税收虽然不多,但是却解决了无数人的生计,朝廷也可以给他们扶持。”

“只要我们的货币充裕,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各个行业进行扶持,对社会群体间的利益进行调节分配!总而言之,一定要压缩限制资本获利。说白了,就是不能让钱生钱变得太容易,不能让财富无条件传承。”

“像那些靠着货币,靠着土地房产获利的集团,就要打击!对那些靠着汗水和智慧创造财富的人,就要鼓励……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财富绝对不是货币那么肤浅,真正的财富是庞大的生产能力,是藏在人们脑子里的智慧和学识,是如何组织动员的能力……”

“这些归根到底,叫做领导力!陛下不能执着于朝堂的平衡,而应该放眼天下,放眼各个群体阶层……真正把利益分配好,做到了一碗水端平,自然天下人都会服从调度。遇到了灾难考验,才能真正如臂指使,挺过危机!”

……

柳淳滔滔不断,向朱棣阐述自己的看法,他再也没有任何保留,道理很简单,柳淳觉得他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么多了。换句话说,他已经准备拍屁股走人,总要说点真心话,讲点有用的东西。

就像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样,没准若干年后,他的这番谏言还能变成教材必背的章节呢!

柳淳讲的用心,朱棣也仔细听着,还时不时点头。

朱棣的心很平静,很坦然,甚至还有那么一丝欣慰……他果真没有看错人,哪怕这么多年过去,柳淳依旧是赤子之心。

或许他比自己还要希望这个天下越来越好。

只不过朱棣有点想不通的是……柳淳为什么一直有种置身事外的超然?毕竟所谓的利益集团,不是冷冰冰的物件,其中很多人都跟柳淳有关系。

而且柳淳最有机会,成为三义会那样的庞然大物,不对!是更可怕,更强悍,遮天蔽日,无以复加的那种!

若是柳淳执掌三义会,只怕连皇帝都无可奈何吧?

朱棣意味深长看了看柳淳,“你跟我说句心里话,若是朕让你去美洲,你打算怎么办?”

柳淳迟疑了。

“陛下,臣……当然是尽职尽责,做好本分……”

朱棣把眼睛一横,“你再这么说,朕就让你永远出不去!哪怕朕死了,都拉着你陪葬!”

朱老四杀气浮现,凶戾残忍,好像恶鬼附身,貌似真的不需要怀疑他的决心和意志!

柳淳无奈,只好耸了耸肩。

“自然是为所欲为,想怎么折腾怎么折腾了……对于臣来说,大明是我手上的艺术品,是一生唯一的作品。我希望把大明打造完美,永远昌盛繁荣,公平公义,这是臣的理想……”

“那海外就代表现实了?”朱棣沉着脸问道。

柳淳没有迟疑,“的确如此。”

朱棣深深吸了口气,用力颔首,“朕懂了,朕也不会糟蹋大明的,你方才所说,朕会留在祖训里的。”

似乎觉得这样还不够,朱棣又想起一件事,“朕早就让你修订永乐大典,现在修得如何了?”

“理论上差不多了。”

一听这种不咸不淡的措辞,朱棣就十分恼火,“朕都推心置腹了,你怎么还皮里阳秋的,莫不是想气死朕?”

柳淳苦笑道:“陛下,这事情最大的麻烦就是针对家国天下的部分,该如何定义大明,又该如何权力分配,朝廷的使命职责……当然,也包括皇帝的责任……这些在过去的常识教育里面,提到了一些,但是还没有真正完善。”

“如果连这些基本的问题都没有回答清楚,只怕这部《永乐大典》会逊色不少啊!”

朱棣听着,半晌,突然仰天大笑!

“好!真好!柳淳,你今天说得都是真心话!你总算跟朕摊牌了,我还以为你会留在肚子里,等着日后欺负朕的儿孙呢!”

柳淳翻了翻白眼,实在是无语,在朱老四的眼里,他到底是个什么人啊?不要把我想得那么坏好吗?

虽然都是穿越者,但是很明显,俺的学习成绩要比王莽好一些,而且也没有他那么偏激……当然了,更主要的是你朱老四也不是位面之子啊!

朱棣是懒得搭理柳淳怎么想,他只要知道这些就已经够了。

他虽然淡定,却还做不到真正的无动于衷。

外面没有硝烟的战斗还在打着呢!

朝廷的胜算究竟如何,朱棣迫切想要知道。

万一柳淳装大了,最后不还是要他来擦屁股,朕也不容易!

朱棣暗暗感叹着!

就在他们谈论的时候,外面已经风雨雷电,阴风怒吼,日月无光了。

几乎所有的衙门,都面临着抛售债券的压力。

而举债又是不少衙门生存的依靠,新债没有销路,旧债就还不上,连带着日常开销都出了问题。

各地衙门不得不提高利息,兜售新债,可这样一来,利息开支又会压垮财政……说白了,就是饮鸩止渴。

可即便如此,大家伙也不敢不做,毕竟谁都要恰饭的!

就在三义会铺天盖地的攻势之下,也有一些人进行了反抗。

苏州商会,徽州十八家商人,松江的海商,还有一小批盐商,他们拿出自己的财产,购买债券,并且宣布,不管是采购原料,还是出售商品,一律采用纸币,想从他们手里要到金银,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只不过这些商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很快,就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围剿这些可怜虫……他们掐断了原料供应,叫嚣着,没有金银,就没有贸易!

原本无限繁荣的江南,突然面临着全面停产的风险。各地衙门缺少了开支之后,也变得人心惶惶,乱成了一团。

“王老爷子,快请太师出手吧!太师要是再不救命,我们这些人都完了!”

钱多闻,还有其他的商人,简直欲哭无泪。

王行也同样心惊肉跳,整个江南都乱了,如果不拿出措施,肯定会蔓延到全国的,到时候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王老,太师手谕!”

王行连忙接过来,双手颤抖,展开之后,才看了几行字,王行就仰天大笑,喜讯来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啊!

“太师手谕,所有道府州县,不得再发行债券,对于之前发行的债券,交给皇家投资集团统筹处置。”

王行忍不住大笑,“这招真是太厉害了,一下子就把各地衙门稳住了……就看太师接下来还有什么高招了?”

钱多闻等人也终于露出了笑容,可光是如此,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啊!他们这些人怎么办?

就在这时候,又有消息传来,朝廷公布了最新的分税之法,给予地方更多的财政支持,同时鼓励地方衙门,向配合朝廷政令的商贾进行采购。

“活了,我们又活了!”

这些商人欣喜若狂,而接下来的消息,简直让他们乐疯了,朝廷明确规定,地方衙门要协助工厂,使用货币采购原物料,支付工钱。对于拒绝接受的,可以采取严厉措施……

又是一条要命的政令!

钱多闻眼睛都瞪得和鸡蛋一般大了!

“我算是看出来了,太师这是要跟三义会的那帮孙子对攻啊!硬碰硬,就看谁更硬!”

王行哈哈大笑,“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还能斗得过太师吗?诸位,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赶快回去,督促工厂赶工,拿出一百倍的劲头儿,咱们再不能给三义会当孙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