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733章 平叛之后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733章 平叛之后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00:36 来源:笔趣阁

“明教首领,一个不留,全都要死!”

朱棣紧握拳头,太阳穴上青筋凸起,嘴角的肉一抽一抽的,当真愤怒到了极点。明教发展人员,造反,刺杀……这些朱棣都能容忍,最多派兵剿灭就是了,大家伙公平对阵,只论生死成败。

但问题是明教居然利用一些无辜的女孩子,散布天花,这就其心可诛了。

“柳淳,如果没有女学,突然抓到了一批才貌本事都不错的女孩子,朝廷会怎么办?”朱棣沉声问道。

柳淳没有思量,直接道:“下面的人或许会分了,也或许会献给当官的,总而言之,这些女孩子不会有好下场的。”

啪!

朱棣狠狠一拍桌子,“他们的用心,何其毒也?这些女孩子面对欺凌,自然会用天花报复。到时候凡是私藏这些女孩子的府邸都会出现天花感染,甚至会蔓延整个北平,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丢了性命!蛇蝎心肠,比蛇蝎还要毒!”

柳淳也不得不承认,朱棣的判断完全是对的。

北平的明教势力被摧毁,一些人就准备鱼死网破。过去他们豢养了一大批女孩,有的要送去迷惑达官显贵,有的要去充当丫鬟侍女,总而言之,她们是明教手里的工具人。

如今明教到了生死关头,他们判断朝廷剿灭明教,发现这些女孩,肯定会当成宝贝,抢到府邸,纳为小妾。

而这些女孩子又被明教培养许久,她们不堪其辱,就会使用天花,来一个鱼死网破。如果北平出现天花大规模流行,后果怕是不堪设想!

只是明教这些人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朝廷方面居然会设立女学,把所有女孩集中到一起,并没有出现到处分散的情况。

李无瑕又极为照顾女孩子,因此几乎没有人主动传播天花。只是在携带的时候,出现了疏漏,接触了天花,才出现染病的状况。

根据朱的消息,除了一名女孩病情严重,怕是难以挽回之外,其余全数安好。

虽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可朱棣惊魂不定,怒气难平。

“这个唐赛儿前番主动告知明教作乱,如今又协助捉拿妖妇,立功不小,朕要重赏。至于那个妖妇,千刀万剐,立刻处死!”

朱棣的杀心是如此强烈,菜市口每天都有犯人被处死。

吏部尚书郁新贪墨国帑民财数以千万,又勾结明教妖人,败坏国典,任用私人,罪孽滔天,罄竹难书。凌迟处死,以儆效尤。

明教妖妇沈青,勾引官吏,刺探情报,豢养美色,以天花害人,歹毒至极,同样凌迟处死。

这一对昔日的老情人,此刻一同送上了法场。

再次见面,他们都不敢认对方,若非监斩官开口,他们还不知道,彼此竟然是旧识。

“你把老夫害苦了。”

郁新凄凉道:“这么多年,我几次想帮你脱离苦海,奈何你就是不听,你怎么这么傻啊?”

沈青无力地抬起头,瞧了眼郁新,咧嘴苦笑,“是我傻吗?郁新,你到现在怕是还不清楚,我是大龙头的人,是他让我来套你的。”

“什么?”郁新大惊,“你,你说什么?”

“你没听清吗?你就是个活王八,那个你苦心帮忙更改户籍的孩子,也不是你的儿子,你懂了吗?”

郁新瞪大眼睛,怒火燃烧,血红的眼睛,死死盯着,他不停挣扎,怒骂道:“妖妇,妖妇,我要杀了你!杀了你!”

沈青闭上了眼睛,她是大龙头的女人,替大龙头生下了儿子。可她最在乎的却另有其人,那是个很善良,很单纯的汉子。他没有任何地位可言,只是给马车夫。

大龙头把她当做工具,去套新科进士郁新。

郁新为了功名前程,隐瞒了两个人的事情。

唯有那个车夫不离不弃,追随自己多年,后来他死了,死在了大龙头的手里。

可是大龙头不知道,她替那个车夫生下了一个女儿,就养在了一户农家里。

她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平安长大,过普通人的日子,娶妻生子,永远不要卷入明教的事情当中,永永远远!

当她知道朝廷开始彻查明教,就派人带着三千两银子,送去给了李家,试图作为女儿日后的嫁妆。

可惜的是,沈青不知道,她手下的女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竟然不知不觉拿下了送钱之人,知道了她的女儿所在……

光是这几个人的烂事,就足以写出一场超级江湖情感大戏了。

不过朱棣和柳淳都对这类戏码没什么兴趣,因为沈青的招供,已经将明教的底儿给揭开了。

前面提到过,明教就是江湖,但是江湖也分高低。

现在明教的这一套手段,都是一个天才彭和尚留下的。

他在早年就钻研如何治病救人,网罗信众,后来举事之后,面对元廷追杀,彭和尚更是总结出一套如何刺探军情,如何躲避追杀的办法。

可以说这是他们几十年血雨腥风之中,磨砺出来的经验,是无数鲜血换来的。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对明教也数次出手,虽然重创明教,但始终没有剿灭,反而让明教变得更加狡诈,难缠。

而且世人皆知明教的头领是彭和尚,可是沈青去招认,如今的大龙头姓周,是周子旺的后人!

朱棣咬了咬牙,过去老朱把精力都放在了彭家身上,却没有料到明教暗中已经换了首领。

周子旺原来是彭和尚的大弟子,他死在了元军手里。周家的后人认为反元起义是他们开始的。

朱元璋之流都是晚辈后生,而且又是明教的小辈,他们窃据江山,做皇帝,当宰相,不亦乐乎。

身为周子旺的后人,却什么都没有捞到,是不可忍孰不可忍!

朱棣不屑冷笑道:“说的再好听,无非是为了权势二字罢了,他们明着争不过父皇,藏在耗子窟窿里,想要跟朕斗,那也是痴心妄想!”

朱棣道:“现在情况如何,山东方面,剿杀还顺利?”

柳淳立刻道:“启奏陛下,根据最新的战报,整个运河沿线,已经悉数光复,明教只剩下一些村寨在负隅顽抗。”

朱棣沉吟道:“需不要需要增派人马?”

柳淳忙摇头道:“陛下,臣已经下令,让地方官吏从周边村镇请来德高望重的老人,向这些顽抗的村子,做说服工作,鼓励他们主动投降……臣的意思,明教的上层大可以屠杀,而他普通的百姓还是要尽力争取。”

面对柳淳的平叛办法,朱棣朗声大笑,十分满意,“很好,爱惜民力,一定要爱惜民力。普通百姓多蒙昧,朝廷要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既然如此……朕就坐等平叛成功了!”

……

明教举事,动静惊人,最初从京城开始,接着运河沿线,裹挟数万人造反……按照元末的经验,起义的队伍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彻底失去控制,甚至改朝换代,都有可能。

可这帮明教的上层显然做错了美梦,打错了算盘。

别的不说,作为漕运的重镇,兖州就是他们越不过的一道雄关。

尤其是曲阜,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当年朝廷发配了孔家,将曲阜土地分给百姓。

在这一次明教反叛之中,曲阜组织起一万两千名民兵,他们携带着最简单的工具,背着粮食,驰援兖州府城,保住了城池不说还向南北发展,保护运河。

在这些义民的努力之下,山东的明教并没有跟两淮连成一片。

声势锐减,等朝廷官军一到,大股的明教兵马悉数不战自溃,剩下少数的钉子,只能等着被一根根拔出。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变法,虽然大明朝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毛病还很多,但是国力的增长,效率的提高,战力增强,都是明摆着的事情。

再想靠着类似明教这种方式,扯旗造反,只是徒增笑料而已!

只不过等山东平定之后,留给朱棣的却是一个大烂摊子。

“启奏陛下,目前随着明教造反的乱民,大约被俘虏了十五万之多,其余遭到裹挟影响的百姓,也有二三十万。兵部认为这些人之中,有不少包藏祸心之辈,甚至还有些明教的高层。如果想斩草除根,就必须将这些人杀死,或者迁移流放!”

赵勉躬身道:“臣的建议是把他们流放爪哇,永远不准返回大明!”

朱棣略微沉吟,平叛不难,难的是善后。

几十万人,他是绝对不舍得杀的。而爪哇岛又是一个宝地,加之距离足够远,发配过去,这帮人就算想捣乱,也是万万不能了。

当然是一件好事。

但问题是发配了这么多人,山东势必空虚……孔家的那一次,发配的人数就超过十万,之前靖难之役,双方在山东征调民夫,山东又损失了不少人。

再加上这次明教之乱,齐鲁大地,还真是多灾多难啊!

赵勉见朱棣迟疑,忙道:“陛下爱民之心,臣等皆知。可当下务必快刀斩乱麻,臣唯恐耽搁了时日,死灰复燃啊!”

朱棣没有回答,他凝视着应天的方向,就在昨天,汉王朱高煦送来了一封得意洋洋的信件,他告诉朱棣,自己完成了一项开天辟地的大发明,从此整个天下都会为之改变。

“本事如何不知道,倒是学会了他师父说大话的毛病!”朱棣暗暗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