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553章 惹祸的小罐茶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553章 惹祸的小罐茶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00:36 来源:笔趣阁

朱棣俯视着这帮人,他心里清楚,要想摆弄这帮臣子,没有那么容易的,果不其然,他们这就来了!

“吴中,你想撞死,在哪里都可以!想血染朕的金殿,却是不行!”朱棣冷冷道:“而且你不能因为自己叫吴中,就可以无中生有!你反对朕的安排,必须讲出道理,否则,不用你自己撞,朕就送你去菜市口!”

嚯!

短短几句话,带着刀子,犀利无比。

在场这帮人,多数是洪武末年入朝为官,又在建文手下干了两年多。朱元璋的霹雳手段没领教多少,反而习惯了朱允的“宽政”,这帮人下意识觉得,朱棣也会和颜悦色,跟他们好好说话,凡事都要讲道理。

可他们错了,朱棣发起狠,绝对不比老朱差。

吴中跪在地上,浑身都是冷汗,顺着鬓角往下流淌,再也没了刚才的气势。

“启,启奏陛下,大凡圣者,无不是德行高古,人品无双,为历代敬仰。柳少傅虽然与国有功,但年纪轻轻,如何能担任衍圣公一职。更何况六部九卿,各有职掌,这是太祖定下了的规矩。若是任命柳淳担任衍圣公,破坏祖制,臣,臣以为大大不妥。”

说完之后,他就趴在了地上,不停颤抖。

朱棣蔑视看了一眼,还以为骨头多硬呢,也不敢撒泼了。

朱棣哼道:“柳淳之功,人尽皆知,且不说辅佐朕靖难成功,就算在先帝活着的时候,他就曾稳固大宁,开疆拓土,又慑服四夷,扬我大明天威。还有,他将缅甸大部纳入版图,功莫大焉。尤其重要,他创立科学一脉,如今朝堂上下,民间学子,不少求学于柳门之下,难道你们觉得柳淳之学,没有可取之处吗?”

这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真别说,以柳淳的功劳,封个国公早就够了,至少当朝的这些国公,没谁能胜得过柳淳。

可问题是衍圣公的位置,的确不能给柳淳啊!

一旦柳淳成为衍圣公,那就代表着科学取代了儒学,成为了官方正统,这事情就麻烦了……他们这些人都是十年寒窗,苦读出来的。

有朝一日,他们学的内容全都成了放屁,谁能受得了?

而且科学取代儒学,远比心学取代理学要严重多了。不管理学还是心学,都是儒家内部的争论而已。

可柳淳不一样,他当年就标榜两大祖师爷,一个是墨子,一个是杨朱,等于彻底废了儒家道统,想想王阳明的遭遇吧,就知道柳淳面临着什么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吴中带头说要撞死,绝不是危言耸听,有人的确这么想了,只不过敢不敢做,就不好说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不是这些微末臣子,能够左右的。

半晌之后,礼部尚书蹇义迈着坚定地步伐,走了出来。

“启奏陛下,臣经过两日苦思,觉得柳少傅的确功劳盖世,学问过人,只不过……想用科学取代儒家,还略微淡薄。”说着,蹇义转头对柳淳道:“柳大人,这儒学乃是历代士人呕心沥血而成,期间文章著书,如汗牛充栋,恒河沙数。四书五经,乃是传世经典。无数鸿儒大家,阐释儒学,使得圣人教化,人尽皆知。就连海外蛮夷,化外之民,都不远万里,前来求学。这就是儒家的根基所在。”

蹇义沉吟道:“似乎并没有听说过柳大人有什么著书,能与之相提并论啊!”

这家伙的确角度刁钻,惯会避实击虚,你想封圣,没有著作是行不通的。

柳淳笑而不语,不用别人,朱棣就冷哼道:“蹇义,你所言不实。早在十几年前,柳淳就曾经为军中编写过卫生条例,这事情梁国公可以作证。”

蓝玉急忙站出来,充满了骄傲。

“陛下真是好记性,当年捕鱼儿海一战,柳淳虽然没有亲自出战,但是贡献颇多,不只是卫生条例,还有过滤桶,急救小册子……这些东西可是救了成千上万将士的性命。这十多年来,军中广泛推行,所活士兵更是不知凡几!”蓝玉蔑视地看着蹇义,“这些事情,你说的四书五经,哪样能做到?”

到底是蓝玉,几句话弄得蹇义不敢开口了,只能诺诺道:“下官无知,请陛下见谅。”

朱棣又道:“除了这些之外,柳淳曾经编写过算学教材,也阐释过货币金融学,连先帝都赞不绝口。我大明皇家银行就是这么来的,还有鸡鸣山学院,培养了多少英才?对了,柳淳在长沙的时候,还提出了防治血吸虫病的办法,又有多少百姓获益?”

“尔等皆是朝廷重臣,九州万方,亿兆黎民,这么重的担子,都压在你们身上,你们却如此疏忽大意,连眼前的事情都弄不清楚,让朕如何放心将国事交给你们?”

朱棣是真卖力气,把柳淳多年的功劳,一样一样拿出来,如数家珍,把这些朝臣的嘴巴彻底堵住了。

该怎么办吧?

难道就认输了,让柳淳成为衍圣公?

这时候,从人群中走出一个年轻的低级官吏,他双膝跪倒,“陛下,微臣杨溥有话要说。”

朱棣扫了一眼,似乎有些印象,此人是个翰林,不久前转任詹事府。朱棣没把他当回事,只是随意道:“讲!”

杨溥磕头作响,“多谢陛下天恩……微臣听闻,自古圣贤有三不朽,曰立德,立言,立功……三者齐备,方可为圣。方才陛下所言,柳大人与国有功,编写书籍,教化有成,只是……只是柳大人德行有亏,臣以为不可为衍圣公!”

此言一出,举朝皆惊。

这家伙实在是太胆大包天了。

阻止朱棣封圣的人不少,但是却没人敢直接攻击柳淳的人品。

道理很简单,说他功劳不够,没有著书,不和规矩,这都没什么,说他德行有亏,那是直接质疑柳淳的为人啊!

这要是没有证据,信口胡言,当着所有文武,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搞不好小命就没了。

朱棣冷哼道:“杨溥,你是觉得朕手中之刀不够锋利吗?”

杨溥跪在地上,磕头作响,“启奏陛下,臣一心忠于朝廷,君父让臣生臣就生,君父要臣死,臣就死。只是臣却不敢隐瞒天子,臣这里有一样东西,请陛下过目之后,就知道臣所言不假了。”

朱棣眉头紧皱,心说这小子真有什么证据不成?

“拿上来吧!”

有小太监托着托盘,将一个小东西送到了朱棣的面前。

朱棣接到了手里,仔细看去,这是个四方形的瓷器,有半个拳头大,还是青花的,上面有张果老倒骑驴的图案。

朱棣再轻轻碰了一下,盖子掀开,里面露出了一些黑乎乎的东西……是茶叶!

一瞬间,朱棣就想明白了,这是当初柳淳弄得小罐茶!

这东西本来是出售海外的,杨溥手里怎么会有?

有也就罢了,他这时候拿出来,这事情要糟糕啊!

当年柳淳弄出小罐茶,那是为了忽悠外藩,多捞取一些钱财,这事情老朱不但知道,还大为赞赏。

只不过那时候的柳淳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官而已。

更何况老朱把他当成了子侄后辈,十分喜欢。小孩子讨大人欢心,耍点小聪明,只会得来掌声喝彩。

可现在不同了,要加封柳淳为衍圣公,让他统领士林,结果黑历史被翻出来了。

不论按照什么标准,弄虚作假,这都不是圣贤的作为。

你说柳淳是个臣子,为了大明牟利,没有问题,可若是推到衍圣公的高位,这就是绝对的瑕疵啊!

人家会说你的科学只能用在大明,而儒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科学想取代儒学,还差着火候呢!

有人也看出了端倪,包括道衍,老和尚面露喜色,坏笑着瞧柳淳。

你小子四处耍心机,抖机灵,没想到吧,遇到了对手!

这个杨溥有点意思,年纪不大,可心机够深的,手段也高明,值得栽培。道衍暗暗下决心,他要保杨溥。

有这小子在,跟柳淳斗智斗勇,他老人家也不寂寞不是!

道衍曾经一度以为自己老了,满朝文武,能对抗柳淳的几乎没有,可现在看来,人才辈出,柳淳离着笑傲江湖远着呢。

这个杨溥是其中一个,还有那个叫杨荣的,以及不声不响的杨士奇,这仨人都不简单,瞧着吧,热闹还在后面呢!

道衍一副看好戏的心态。

朱棣面色凝重,十分不悦。他简直想把柳淳揪过来,好好质问他,你当年出这个主意干什么?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吗?

而且这事情非常麻烦,如果追究下去,肯定会掀起有关大明和海外贸易的问题,现在北平正在弄贸易中心,要把外藩都迁居过去,会不会引起争论,还有小罐茶朱元璋也是答应的,会不会有损先帝名声?

朱棣固然霸道,但是也不能什么道理都不讲啊,杨溥的确击中了要害。朱棣紧紧握着小罐茶的盒子,愤怒道:“退朝!”

百官纷纷告退,不少人都乐开了花,对杨溥充满了敬意,更是有人想去跟他攀谈。可哪里知道,杨溥这家伙格外谨慎,步伐匆匆,贴着墙就走了,谁也不跟谁说一句话。

“真不愧是三杨之一,有点本事!”

柳淳反倒是满脸的赞赏,小太监跑到柳淳耳边,怯生生道:“大人,皇爷让你留下。看皇爷的样子,都气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