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523章 火了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523章 火了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00:36 来源:笔趣阁

城门开放,白旗挑出,里面的人投降了。

他们跪在城门口,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只能战战兢兢,匍匐在两边,等待新君的裁决,失败者是没有资格讨价还价的,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新君的仁慈。

朱棣俯视着这些人,轻轻一笑,然后就打马向前,丘福急忙拦住,“王爷,以防有诈,还是让末将在前面探路。”

朱棣摇了摇头,却也没有继续向前,而是转身,揪住了柳淳的胳膊。

“走,跟我并马进城!”

柳淳慌忙摆手,“王爷,臣怎么好……”

“别废话!”朱棣恶狠狠道:“你是先帝看中的人,太子少师,又和本王同领先帝遗诏,如今靖难成功,你不跟我一起入城,是什么道理?”

的确是很强大的理由,柳淳只能点头,不过他还是努力维持,让自己的战马落后朱棣一个马头。

诚然,在朱棣没有登基之前,他只是个皇子,而自己这个先帝宠臣,是可以和他并驾齐驱的,但很快朱棣就会登基称帝,从此君臣名分确定,那就是天壤之别了。

柳淳对皇权的敬畏不是那么强烈,只不过他不愿意在一些小节上面,给自己惹麻烦。

只不过柳淳没有注意到,在朱棣嘴角似有若无的笑,很得意。

朱棣比谁都清楚,这场靖难之役,谁才是真正的第一功臣。柳淳在朝数年,培养了庞大的势力,不管是朝中文武,还是云南的沐家军团,也包括北平、大宁等地的商人,甚至刘三吾,唐韵这些人……都是因为柳淳,他们才愿意以身殉道,用一腔热血,换来靖难成功!

如果论功行赏,给柳淳一个王爷,也不为过。

虽然大明没有异姓封王的传统,但是朱棣很愿意为柳淳打破限制。

不过就在祭奠朱元璋的时候,朱棣想到了神功圣德碑,想到了父皇的身后名……老朱的伟大毋庸置疑,他不完美,但他绝对是个好皇帝。

可后人会怎么看先帝呢?

百年之后,人们不会知道有多少百姓,愿意将身家性命,毫不犹豫托付给朱元璋,也没有人会在乎,一群老农,能敲响登闻鼓,去奉天殿面君告状……也不会有人理解一天处理四百多件公务,是何等繁忙辛苦。

他们只会去找些史书,看看前辈文人是怎么记载的……这些书写史书的人,已经移花接木,甚至大肆篡改了一次,等到后世文人看过之后,又会毫不犹豫,牵强附会,加工渲染一遍……他们甚至会胆大到把野史笔迹搬出来,凭空捏造,无中生有。

什么鹅肉杀人,什么炮打庆功楼……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敢说的,甚至还能公然得出明代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的荒唐结论。

其实也不用多高深的知识,一个收复北平,拿回燕云十六州的徐达,一个捕鱼儿海攻灭北元的蓝玉……这俩人就敢和任何开国名将叫板,更不要说带领大明几乎踏入火器时代的戚继光了。

至于名士,那就更不用说了,光是一个王阳明,立地成圣,直追孔孟……以明代的底蕴,跟任何朝代对比,都不会逊色的。

正是因为有名臣名士,所以明代的帝王才会那么悠闲……汉武帝之后,唐玄宗之后,汉唐的天子,还有几个能被世人熟知的。倒是老朱家,从头到尾,都不乏有趣的人。

不信你去瞧瞧,朱家的皇帝可是养活了半个历史分类的存在啊!

拉拉杂杂说这么多,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话语权掌握在谁的手里。朱棣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战场上所向睥睨,不惧任何人。可是到了舆论场,朱棣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自己手下的这些人,唯有柳淳能帮上忙。

而且衍圣公孔讷死了,孔公鉴也死了……这难道就是天意吗?

朱棣渐渐想出了一个绝佳的办法,到底该怎么安顿柳淳,他已经有了打算,只是现在还不着急罢了。

他催马入城,大街之上,黑压压,跪满了人群,又投降的士兵,有士绅官吏,都在迎接燕王……还有更多的百姓,躲在家里,把门窗紧闭,透过窗户纸上的一点,向外面窥望,想要知道发生了什么。

朱棣勒住了战马,随即下令,丘福和朱能各自率领一队人马,从两翼扫荡,肃清残余,最后大军汇聚皇宫。

而朱棣则是带着柳淳,让朱高煦保护,也向皇宫进发。

这一路上,不断有人投降,可也有人不知死活。比如已经革职幽居的魏国公徐辉祖,他听闻靖难军入城,立即招呼上百名家将,拼死命向皇宫冲去,他要保护天子。

只不过当他刚刚出府就遇到了靖难军,双方交战,徐辉祖武功不弱,连着毙杀了好几个人,可就在这时候,丘福领兵赶到,一顿箭雨,徐辉祖身边的人倒下大半,就连他自己也中了好几箭,负伤之后的徐辉祖像是野兽一般,仓皇痛叫,跑回了府邸。

丘福随即被徐府给围了,他真想冲进去,直接把徐辉祖给剁了。

只不过抬头瞧瞧,中山王府这四个字,熠熠生辉!

丘福没敢进去,谁的面子都可以不看,徐皇后的面子总不能不在乎吧?

“你们分出五百人,把中山王府给我围了,不许一个人出来。”

丘福下令之后,兴匆匆奔着皇宫而来。

此刻朱能也杀了过来,朱棣和柳淳也离着不远了。

城里的二十万禁军,除了投降,还是投降,几乎瞬间瓦解冰消。尽管很多开国功臣已经死去,但是他们的后代部下,还是在军中颇有影响力。

其中有不少人都跟柳淳有些交情,当初办皇家银行,弄海外贸易,他们有的吃过亏,有的捞到了好处。

总而言之,不打不相识吗,现在柳大人王者归来,这帮家伙还能放过吗?

光是这一路上,柳淳就不知道遇到了多少磕头下跪的……

这靖难的秋风之下,落叶凋零,人心离散,就连皇宫,也保不住了。

“陛下!”

锦衣卫大都督吴华提着一口染血的绣春刀,立在朱允的面前,他咬着牙道:“臣已经手刃了老贼方孝孺。”

朱允重重吸了口气,哪怕到了现在,他也不相信,方孝孺会背叛自己。

“吴卿,你是不是弄错了,方孝孺真的背叛了朕?”

吴华都要哭了,“陛下,臣安排在方孝孺身边的人密报,说是方孝孺曾经见过一个叫杨士奇的翰林……此人当初在长沙游学,是被柳淳提拔进京的。这几年都是方孝孺庇护,此人才没有被揪出来。方孝孺怂恿陛下,杀衍圣公,杀世家大族,死守京城,就是想拖着所有人一起死,用鲜血染红他们的前程!此等老贼,若是不除,陛下死无葬身之地啊!”

话说到这份上,也不由朱允不信,只是连方孝孺都背叛了他,他想落个什么好下场,那也是万万不能了。

生有处,死有地。

身为天子,最后还是要有一点体面的。

“吴卿,你是个大忠臣,正因为如此,你能否满足朕最后的要求?你把这奉天殿点燃了,让朕一火而焚,也好过成为阶下之囚!”

“不!”吴华用力摇头,“陛下,臣已经安排好了,陛下立刻就能出京。”

“出京?去,去哪里?”朱允苦笑道:“朕还能去哪里?”他最信任的方孝孺已经死在了吴华的手里,朱允已经分不清谁是忠心,谁是奸佞。到了外面,只怕人人都想要他的命,讨好新君,他还能逃去哪里?

“去海外!臣已经安排妥当,在那里还有三百锦衣卫,他们会保护陛下,会静静等待机会,只要朱棣露出破绽,陛下就可以卷土重来!”

“什么?当真?”朱允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讶地张大嘴巴。吴华信心十足,“陛下放心,臣早就安排妥当了,陛下尽快换上僧袍,赶快离京。”

朱允一惊,“吴卿,那,那你呢?你不陪着朕一起走?”

吴华摇头,“陛下,臣若是走了,就会露馅的,请陛下放心吧!”

不等朱允再问,吴华就让手下人替朱允更换僧袍,同时脱下来的天子衣冠并没有扔掉,而是交给了另一个和朱允年龄相貌差不多的锦衣卫,让他穿好,冒充天子。

正在这时候,四面八方,响起杀声,靖难大军已经到了皇城。

“陛下勿忧,可以走排水沟渠,燕逆还顾及不到。”

朱允在四个护卫的保护之下,迅速逃跑。

送走了朱允,吴华手里握紧了绣春刀。

“弟兄们,咱们都是锦衣卫,生前我们杀人无忌,横行天下,人人战栗。死,我们也要死出模样,让天下人知道,咱们锦衣卫,没有孬种,全都是好汉子!”

吴华说着,举起绣春刀。

下一秒,宫门把炸上了天,丘福、朱能、朱高煦,三人杀了进来,吴华眼睛冒光,浑身的血液沸腾。

“弟兄们,随我赴死!”

“死!死!死!”

……最后的锦衣卫扑了上去,很快又被大军淹没,而此刻奉天殿燃起熊熊大火,一个身着龙袍的年轻人,投身火中,等抢救出来,已经变成了一具焦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