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483章 王爷,我们不敢要赏赐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483章 王爷,我们不敢要赏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00:36 来源:笔趣阁

“唉,本来是出去散心,可走一趟回来,我这心里头怎么酸酸的,小妹啊,你可害苦姐姐了。”徐氏扼腕叹息,青秀的眉峰,团成了一个疙瘩儿,自顾自道:“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这话我是知道的,这一年多,打得有多苦,我也知道。可过去我总琢磨着,既然打赢了,就能歇歇,可现在却是不敢这么想了,真的不敢了。”

“你就说那个杜医官吧,看起来是是不近人情,可若是人人都便宜行事,都讲究私情,那就不知道要损失多少了。还有,你听到没,有个断了两条腿的士兵,趴在同伴的身上,两个人合用两条腿,愣是杀了五个人,然后双双抱着南军,摔下了城楼。听说尸体找到的时候,还跟敌人抱在一起,分都分不开!这才是我靖难军的好儿郎,有这么一群不怕死的追随着王爷,是王爷的福气,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啊!”

徐妙云不断念叨着,听了那么多故事,她觉得自己对待这场战争的看法都改变了。

“我一定要跟王爷好好说说,要赏赐这些普通人,要给他们树碑立传。没事别光盯着上面的那些将领。这帮人啊,官做大了,心就大了,他们琢磨什么,你还真未必能猜透,所以啊,就干脆别费那个功夫。”

“小妹,你说我讲的对不对?”

徐妙锦托着腮帮,仔细听着,忙不迭道:“姐姐这么说,真的有母仪天下的气度了,小妹五体投地啊!”

“找打是吧?”徐妙云呵斥道:“什么母仪天下,就算真当了皇后,也不能真的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唉,要说起来,孝慈皇后是真的了不起,先帝能得到孝慈皇后,那是先帝的福气,若是没有孝慈皇后,我看啊,先帝都未必能成就帝业!”

徐妙锦只是不停点头,“姐夫若是没有大姐相助,怕是也坐不稳龙椅,姐夫家有贤妻,国朝再有良相,就真的无往不利了。”

“良相?这话说的有理,小妹,你说,这天下间,谁算是良相呢?道衍大师如何?”

徐妙锦摇头,“他精于谋算,却不善于治国,不成。”

“那,葛诚呢?他可是原来王府的长史。”

“葛诚年老体弱,怕是难当重任。”

徐妙云认真思索,“那就是茹了。”

徐妙锦更加摇头,“茹虽然有忠心,但他毕竟只是个循吏,否则当初何以无法扭转乾坤,迎请姐夫进京继承大统?”

“说的也有道理。”徐妙云挖空心思,说了一大堆,徐妙锦不停否定,这姐俩就仿佛青梅煮酒论英雄似的。

徐妙云说一个,徐妙锦就否定一个!

最后徐妙云干脆,气鼓鼓,反问道:“谁都不行,难道要让你干吗?”

徐妙锦哑然,“大姐,我当然不行了,可你怎么忘了,有个人行啊!”

徐妙云皱着眉,从妹妹的神色当中,她终于想到了。

“好啊,你个小妮子,竟然变着法推荐你的情郎,他那么年轻,能行吗?”

“瞧大姐说的,年轻怎么了,你就说说,还有谁能比柳郎的法子更厉害?”徐妙锦那叫一个自信十足,柳淳的这一招,实在是太妙了,就凭这个建议,就值一个宰相。

哪怕强如朱元璋,也无法阻止淮西勋贵的形成,道理何在啊?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战场上,一直都强调将领的重要。

每次论功行赏,大将都是头一位的,然后这些大将再把赏赐分给下面的人,或者提拔部下,升官发财。

军中就是个金字塔结构,等到一位将领爬到了足够高度,就像徐达,常遇春这种,他们手下的旧部,家丁,子侄,姻亲,就会随之升级,形成一张庞大的网络。

无数的网络叠加到一起,成就了强悍无比的勋贵集团。

历朝历代,都是如此,谁也不能免俗。

可柳淳就愣是给逆转了。

他先从下面做起,兢兢业业的军医官,舍生忘死的普通士兵,搬运军粮的挑夫,传递军情的斥候……全都成了柳淳表彰的对象。

将他们英勇作战的事迹集结起来,集结成册,此刻,北平保卫战的全部面目才显露出来……功劳绝不是上面少数的,而是属于所有的将士和军民。

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百姓!

柳淳的举动,甚至影响了文学创作……过去以老罗为代表,他们关心的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从这次之后,不少人开始关注普通人,写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拼搏奋斗。

煌煌史册,普通人的身影也开始多了起来。

凡是得到了表彰的普通军民百姓,立刻成为了北平上下,最尊重的人,就拿杜医官来说,哪怕是军中的大将,朝廷命官,见到他都客客气气。

没办法,你敢不尊重他,士兵们都不答应!

可以很明显感觉到,整个社会的风气都在改变……就在此时,朱棣和儿子朱高炽,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北平。

朱棣在一众藩王的簇拥之下,以王者归来的姿态,返回了自己的老巢。

北平经历了一年多的烽火考验,安然无恙!

虽说朝廷放在北平的人马不是最多,但这里的战斗却是最苦的。而且北平也是整个靖难军的象征。

假使西安沦陷,最多说朱棣遭到重创,可若是北平丢了,那靖难大业就完了。这里可是整个靖难军的精神支柱,万幸,总算是挺了过来。

朱棣心情大好,他挨个见过北平旧部,跟大家伙嘘寒问暖。而后朱棣就宣布,在燕王府大宴,款待文武。

这酒席之间,朱棣欣然道:“诸位弟兄们,如今我们已经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北平、山西、陕西、巴蜀、云南……这些地盘都连成了一片!几十万的将士,英勇善战,所向睥睨,没有人能打败我们!”

“本王以八十骑起兵,举起靖难大旗,现在回头想想,简直跟做梦一样!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本王自然不会亏待大家伙,现在就是论功行赏的机会。”

朱棣笑道:“升官发财,封妻荫子,父皇在日,就是如此对待开国勋臣。本王也要给大家封赏,与国同休!”

朱棣说完,他看了一眼张玉,笑道:“你留守北平,功劳极大,世子说过,若非张将军,北平早就落到了南军手里。这一次,本王就加封你为荣国公,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

朱棣说完,热切地瞧着张玉。

哪知道张玉毫不迟疑,竟然跪在了地上,“王爷厚恩,末将感激涕零,只是末将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功劳,请王爷收回!”

朱棣怒道:“难不成,你嫌荣国公的爵位低了?难不成要封你为王?”

张玉惶恐道:“王爷,臣不敢,臣的确不敢,恳请王爷收回!”他说完,五体投地。

朱棣困惑质问道:“这是什么道理?丘福,本王加封你为淇国公,这回你总该领了吧?”

丘福急忙双膝跪倒,他是真想要啊,很可惜,他没这个胆子。国公爷固然威风,可若是有一大群人,成天在背后戳脊梁骨,那国公封号就成了笑话了。

“王爷,臣也不管,请王爷收回!”

……

朱棣又连着点了好几个人,问到谁的头上,谁就拒绝,而且一副要死要活的样子,给他们加官进爵,仿佛是害了他们似的,这是什么道理啊?

朱棣百思不解,终于,丘福忍不住了,委屈巴巴道:“启禀王爷,相比那些为了北平捐躯死难的弟兄,我们实在是不值一提。末将情愿王爷将赏赐给予这些死难之人,若是恩赏臣等过重,只会让人耻笑的!”

朱棣道:“这个本王知道,自然会对他们进行抚恤的,只是你们的功劳,也不能不要啊!”

“不!”丘福格外坚决,“王爷,光是抚恤还不够,还要树碑立传,记录下来,传于后世。臣,臣惶恐,不敢和这些勇士相提并论。”

的确不敢,人家英勇殉难,死后受人敬仰,你们比人家官大,权力大,却没有战死,还升官发财了。

丘福再跋扈嚣张不假,也要这张老脸啊!

“树碑立传?”朱棣立刻把目光转向了柳淳,不用丘福说,能干出这种事情的人,只有柳淳一个!

可此刻的柳淳,却还在低垂着眼皮,欣赏手里的酒具,仿佛能看出一朵花似的。

朱棣轻咳,不悦道:“柳淳,你说众将不敢领赏,岂不是让孤赏罚不公吗?柳淳,你要给本王想个办法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