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446章 老臣风骨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446章 老臣风骨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00:36 来源:笔趣阁

朱守仁揉了揉眼睛,仔仔细细打量,柳淳早就不复少年时的青涩,虽然还没有蓄须,但身量修长,五官清秀,颇有种公子如玉的潇洒,和人们想象之中的风流才子,颇有些类似。只不过这个年轻人可要比那些银样枪头的才子厉害多了。

朱守仁颤颤哆嗦,站了起来,突然仰头大笑。

“唉,果然是一表人才,不凡,实在是不凡啊!”

柳淳摸了摸鼻子,不好意思笑道:“老先生谬赞了,晚生人不人鬼不鬼,愧不敢当啊!”

朱守仁断然摇头,“不然,放眼天下,能让老夫五体投地的只有两个人,柳大人排在第二位。”

柳淳一听,就忍不住笑道:“老先生,你说的第一位不会是赵勉赵大人吧?要不是的话,他的脸可不知道往哪里放啊!”

被柳淳打趣,赵勉立刻道:“我就是个办事的,哪敢排到你前面,更何况朱老先生必定有更高明的人选,是吧?”

朱守仁稍微迟愣,忙摇头道:“果然是老了,嘴上就没有把门的,顺嘴胡说,贻笑大方。老夫的意思是,这天下间,有两个人提到土地的事情,老夫也是颇为感叹,柳大人不光提到了,而且还动手做了,相比起前一位,其实更加厉害!”

面对老头的马屁,柳淳轻轻一笑,怎么说呢,他对这种老家伙有一定的尊重,可也在防着他们,所谓老而不死是为贼,谁也不知道这家伙通着哪一路的神怪,必须小心谨慎才是。

“朱老,如果我没猜错,你说的第一位,是方孝孺吧!”

“哎呦!柳大人,你知道正学先生?”

朱守仁比方孝孺年纪大得多,经过的世面也多,官职更高,他却尊方孝孺为正学先生,足见老方在他心中的地位。

“方先生在蜀中讲学多年,他也是颇为关心土地的问题,而且早年之间,我们还有些关系……”柳淳点到为止,没有继续多说,而是笑道:“朱老,方孝孺肯定和你谈过土地的事情吧?不知道你是如何打算的?”

朱守仁叹了口气,“他跟我说了很多,尤其是这三十年间,太平盛世,人丁滋长,他告诉我巴蜀各地在洪武十四年,朝廷黄册记录的户口是二十一万有余,而人丁是一百四十多万,每户七口人,到了洪武二十四年,户口大致相当,人丁只增加了两千人。”

此言一出,别说柳淳了,就连赵勉都不相信……这不是扯淡吗!

洪武十四年往后,大明基本进入了太平盛世,人口滋长,速度飞快,你到街面上,随便找一个老百姓,问问,感觉没感觉人口增加了,他保证告诉你,人口是成倍增长。

尤其是巴蜀,可是天府之国,一百多万人口,简直跟笑话一样。

而且此时距离元朝屠戮四川,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人口虽然没有恢复鼎盛时期,但是也相当繁盛了。

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座繁华的大都会,人数常年保持在几十万以上,如果说整个巴蜀,才一百多万人,难道柳淳他们看见的,都是鬼魂不成?

“正学先生告诉老朽,巴蜀真正人口数量,应该在三百万以上,而且还不算一些土司,以及大户家中的奴仆,只怕实际数额还要更多。他跟我讲,巴蜀远离京城,又自成一体,朝廷的力量无法深入,比不得南直隶等地,事实上,巴蜀的土地兼并,人丁藏匿,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必须用重典才行。”

柳淳在云南期间,就曾经关注过巴蜀,可以说,朱守仁所讲,的确半点不差,而实际的情况,只怕比这些还严重。

“朱老高见,这正是晚生希望在巴蜀落实变法的原因所在。”

朱守仁点头,“敢想敢做,这也是老夫钦佩柳大人的地方,只不过你开的药方,跟正学先生不一样。”

赵勉好奇道:“那不知道方孝孺有什么高招呢?”

朱守仁微微一笑,吐出两个字:“井田!”

他说着这两个字,满以为柳淳会惊讶,却没有料到,柳淳只是微微一笑,“此法若非太过艰难,倒真是少有的良方。”

朱守仁脑筋有点转不过来了。

难道说这天才的想法,跟普通人就是不一样?

井田是西周时候的方法,后来完全被各种变法摧毁了,方孝孺要恢复井田,已经是异想天开,柳淳居然说他的办法好,自己还真是有先见之明,这俩人果然都是一模一样的疯子。

柳淳轻笑摇头,“朱老,如果我没说错,方孝孺不过是借了井田之名而已,他其实想要做的是土地收归朝廷所有,真正实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朱守仁一愣,“他倒是这么说过,可井田不就是如此吗?”

“不!”柳淳摇头,“朱老,以当初西周的程度,怎么可能控制住天下每一寸土地,想必老先生也知道,西周时候,称王城附近的人为国人,山间的民众为野人。国人替国王耕种土地,这才是井田,而偏远荒蛮的地方,那是野人的天下,可没有计入井田之中。”

柳淳道:“方孝孺想要的井田,那是把所有山川土地,悉数变为朝廷所有。百姓只能从朝廷手里租种土地,如此一来,百姓没了土地,也就永远没法买卖,没了买卖,也就没了兼并。朝廷手握土地,自然就可以随时租给百姓,也就杜绝了流民的产生。”

“这么说吧,当下大明,土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官田,一种是民田。老百姓租种官田,要负担民田两倍的赋税,因此很多百姓宁可租种民田,或者一些有权有势的人,把官田变为民田。”

“方孝孺是希望将所有民田,全数变为官田,整个天下,全都是如此,土地兼并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而朝廷成了最大的,而且是唯一的地主!也就不会有财政危机了。”柳淳感叹道:“过去我也对方孝孺有所偏见,可最近几年我才发现,他其实是士大夫当中,最纯粹,也最有远见的一个人。朝中诸公,能比得上方孝孺的,寥寥无几!”

朱守仁说他钦佩方孝孺,绝不是假话,方孝孺在巴蜀教学多年,朱守仁接触过方孝孺的学生,又跟方孝孺几次长谈,都被方孝孺的想法折服,老头子发自肺腑,觉得方孝孺有宰相之才。

可纵然他跟方孝孺关系密切,但是对方孝孺的变法主张,老头竟然没有柳淳领悟的深刻,这一番话,算是彻底把方孝孺的想法说明白了。

谁要是觉得方孝孺是读书读傻了的腐儒,那才是真正的傻瓜呢!只能说,老方的主张,做起来太难了而已。

朱守仁沉吟良久,站起躬身施礼。

“柳大人,你可真是正学先生的知音啊!老夫斗胆请教,为何柳大人不学方孝孺之法呢?”

柳淳笑道:“方孝孺想的是把民田变成官田,把天下的田,都变成井田……如此行为,可有人得利?”

“这个……朝廷得利。”朱守仁坚定道。

柳淳点头,“没错,可光是朝廷得利,不让百姓得利,能做得下去吗?没有万民支持,没有百姓充当后盾,方孝孺想一个人跟那些手握民田的士绅官僚争斗,他有那么多的本事吗?别忘了,王莽当年提出的王田,也是如出一辙啊,以王莽的威望尚且身死国灭,其他人又如何能幸免!”

朱守仁老眼放光,他紧紧盯着柳淳,声音颤抖道:“所以柳大人要先让百姓看到利益所在,先推行均田,均役,才能真正变法成功!”

柳淳微微点头。

朱守仁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呆呆望着天空,老眼迷离,思绪飞扬。他年过古稀,历经两朝,朱守仁当然也是那种希望致君尧舜,万世太平的士大夫。

正因为如此,方孝孺的主张纵然艰难无比,他也钦佩不已。

可柳淳的这番话,不但让老头看到了希望,而且还找到了解决办法,比之方孝孺,更加高明了一筹!

半晌,朱守仁突然自嘲一笑。

“亏老夫活了这么大年纪,竟然是坐井观天,没能领会柳大人的高明之处,老夫心悦诚服,心悦诚服!”

说到这里,朱守仁突然道:“可老夫也有一点不服!”

柳淳忙道:“请老先生指点!”

朱守仁探身,紧紧盯着柳淳,“柳大人,你还是太心慈了!你既然要从士绅地主手里拿走土地,就要做好彻底翻脸的准备。你是不是以为把一个景清凌迟处死,杀了一个韩天长,处置了一些乡勇,就能解决问题,就能让这帮人害怕了?”

柳淳正色道:“朱老,你有什么指点,就请明言吧!”

“好!”

朱守仁朗声道:“我此番前来,一是见见变法成功的柳大人,二是想告诉柳大人,有好些士绅名流,在暗中勾结,他们想要举兵造反……另外,他们还派人去了重庆府,联络魏国公徐辉祖……柳大人,这些事情你都知道吗?”

柳淳依旧满脸带笑,“朱老,多谢你能告诉我这些,我想请教老先生,你以为该如何应付眼前的局面呢?”

“杀!”

朱守仁毫不客气道:“柳大人,如果你不怀疑老夫,就把这事情交给我!我已经是衰朽无用之人,能用最后一口气,替百姓做事,老夫也能瞑目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