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433章 比岳家军还厉害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433章 比岳家军还厉害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00:36 来源:笔趣阁

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几乎所有人都把这两句话视作王师的最高标准。

就连朱元璋举事之后,严格军纪,也达不到岳家军的程度。

可就是有人敢挑战神一般的岳家军,而且就是眼前这帮还穿着乱七八糟衣衫的“逆贼”!

没错,就在入城之前,他们还是人们口中,穷凶极恶的贼匪。只是当他们真正进城之后,几乎一夜之间,所有人的看法都变了。

前几天的大战,有许多房舍遭到了烧毁,包括王府在内,都变成了一片废墟。这些士兵进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替百姓们解决住房的问题。

当下还是三月的天气,夜晚一点也称不上温暖。

可城中还有太多百姓,没有住处,只能露宿街头。士兵们将自己的帐篷让出来,给老弱妇孺居住,他们就在街头和衣而卧。

在大街上,整整齐齐两大排,壮观到了极点。

转过天,还在拂晓的时候,大家伙就纷纷起来,拿起铁锹锄头,清理废墟,帮助百姓恢复房舍。

这些士兵严格按照命令,从最穷苦的百姓开始,先帮着他们修葺住房,让他们有安身之所。至于蜀王朱椿,只有等到最后了……

“这叫什么亲戚?我好歹也是个王爷,就算四哥知道了,都不能这么对我!”朱椿愤愤不平,忍不住对妻子抱怨道:“你也不替我出头,去跟他说说!这叫什么事!”

蓝氏白了她一眼,“你是金枝玉叶,吃不了苦,你想说就自己说出……跟你弄个金碧辉煌的王府,再弄百八十个美女伺候着,锦衣玉食,安心享乐,然后靖难就成功了,对吧?”

朱椿哼了一声,“这叫什么话!我是那样的人吗?我是说,这上下尊卑还要不要了!我这个王爷没什么,关键不是还有王妃吗!”

蓝氏哂笑,她已经懒得跟朱椿费吐沫了。

这人跟人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的差距还大……朱椿就藩十多年了,虽然没干什么坏事,但也没干多少好事,老百姓提起来,也就是那么回事。

可柳淳才进入成都几天?

光是靠着严明的军纪,就让所有百姓耳目一新,甚至五体投地!

这才叫王师,才是真正的子弟兵!

这些柳淳一手带出来的新兵,或许作战经验上面,比起其他兵马还有些差距。但在亲民爱民上,已经让许多官军汗颜了。

你没瞧见吗,蜀王府的三卫,还有平安带来的人马,碰到了柳淳的部下,都不自觉低了一头。

真的!

同样是人,往大街上一站,有的人老百姓看到了,吓得纷纷逃跑,避之唯恐不及。可有的人一出来,老百姓就往怀里塞鸡蛋,送鞋底,推都推不掉。经常能看到他们落荒而逃的样子。

就拿买卖东西来说,以前官军哪叫买卖啊,基本上就是半抢,看上什么,就送去军营,能给点钱,可以偷着乐了。

尤其是大战的情况下,士兵要吃好的,要给全饷,少一点就不答应。扰民都是小事,更恶劣的事数不胜数。

你不让士兵满意了,谁给你打仗啊!

可偏偏就有一群人,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处处把百姓放在前面。

这个柳淳真有点邪性!

平安咬了咬牙,他已经干了三天苦力,全都是帮着老百姓修房子。柳淳这家伙可不是收买人心,弄虚作假。而是真正落实。

他从商人那里借到了钱,然后针对那些失去房舍的百姓,提供一些钱……在等待房舍重新修好之前,他们可以去别人家暂时租房住,或者去投靠亲戚,这点钱不多,能买一些粮食蔬菜。暂时应付生活。

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大战在即,能做到这一步,已经让几乎所有人感激涕零了。

城里房舍没有被烧毁的百姓,主动站出来,接纳无家可归的人,不但不要钱,还提供食物。

危机关头,大家互相拉扯,共渡难关,没有什么好怕的。

平安能清楚感觉到,惶恐的百姓不再害怕了,围绕着柳淳的兵马,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团体,每时每刻,都在壮大着。

成都府有几十万人,没有人管,一盘散沙,这几十万人什么用处都没有。可一旦被串起来,捏成了一个拳头。

哪怕徐辉祖的二十万大军,也未必顶用!

平安第一次生出了徐辉祖可能战败的念头,这个念头非常可恶,他用力甩头,却怎么也甩不掉。

如鬼魅一般纠缠着,弄得他夜不能寐。以平安的身体,几天不睡觉没事。可问题是精神的折磨太可怕了。

他越发想弄清楚,柳淳到底用了什么法术!

如果看不清楚,或许朝廷真的会战败吧?想到这里,平安的担忧发展成了惶恐,害怕……

“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能说说不?”平安扛了十根圆木,堆在了一堵墙边,那边泥瓦工正在给房舍竖大梁。

平安趁着休息的时候,跟旁边的一个年轻的小兵聊天。

小兵看起来只有十六七岁,一说话脸还会红。

“人家都说吃粮当兵,以后立战功,当大官,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你想什么来的,怎么愿意从军?”平安蹲在地上,循循善诱。

小兵嘟着嘴,“俺还没娶媳妇呢!”

“那你不想立战功,好娶个漂亮的媳妇?”

小兵认真想了想,摇头道:“没想过。”

“说傻话,你可年纪不小了,怎么不想?”平安没好气道。

小兵果然脸红了,“俺,俺能娶到的……你知道吗,大叔,俺家重新清丈田亩了,把刘大财主家的田分了十五亩给俺家,都是上好的水浇地!”

提到了田地,小兵双眼亮晶晶的,有东西在燃烧。

十五亩田,每年能打四十石稻谷,加上原来有的土地,他爹还会赶马车,每年家里的进项不但能养活一家七口人,还能有很多结余,日子简直天翻地覆。

只要再等三年,他的两个哥哥都能成亲了,然后就轮到他了。

平安听着小兵的话,眉头紧皱,十分不愉快。

“你怎么能抢别人的东西?”

此话一出,小兵也瞪圆了眼睛,恶狠狠盯着平安,怒极道:“你是刘家的狗?你替那个龟儿子说话?”

平安不爱听了,老子要不是阶下囚,谁敢跟我这么说话,老子立刻捏碎了他!

“小子,我说的是公道话!”

“公道个屁!那,那刘家的田,就,就是他们的?”

“怎么不是他们家的?”平安反问道。

小兵涨红了脸,“说不是就是不是!他们抢的!”

“抢的?”平安沉吟道:“你小子没撒谎吧?”

“当然没有,我听老人说的,那些田原来是官田,有一次发大水,都给淹了,好多百姓跑了,也有人死了。等,等水退了,这些田就变成刘家的了,原主想要都要不回来,刘家还派人打他们,都出了人命哩!”

小兵说的不算清楚,可平安也听懂了。借着洪水的机会,变官田为私田,然后再转租给百姓,捞取田租。

这可不仅是盘剥百姓那么简单,更是窃取朝廷官田啊!

“这么大的事情,地方官吏就不管?”

“管?刘家给了他们钱,他们才懒得管呢!”

“真是该死!”平安气哼哼挥拳,好好的王法,就是被这帮败类给破坏了。想到这里,他脸上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小兄弟,咱们再聊聊,聊聊啊!”

小兵绷着脸哼道:“聊什么!快点干活吧!”

平安无奈,只得跟着一起搬运木头。

他这次留了心,不光是小兵,还有其他人,不断询问……而结果越发让他胆战心惊。

有人要问了,大明刚刚立国,土地兼并就这么严重吗?

其实吧,土地问题跟立国多长时间的直接关系不大……主要还是人口和土地,当然了,太平盛世,人口自然会增长快一些。

纵观整个明朝,朱元璋励精图治,结束了元末的乱世,人口快速增长,到了洪武二十六年,官方统计数字,人口6500万。而且根据食盐的销售数量推算,这个数字也是合理的。

有趣的是接下来,一路发展到了明末,人口不但没有增加,相反,还降到了五千万左右,一个基本太平的朝代,人口居然下降了。

这只有两个可能,一是明代太差了,立国即巅峰,此后不断走下坡路。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大量的户口人丁别隐匿了,在官方的数据上面,根本看不出来……很多人估计,明末的人口至少在一亿以上,甚至能达到一点八亿。

当然了,争论人口多少,那是学者的事情。可就是从6500万这个数字来看。洪武末年的土地压力也是非常可怕的,已经到了临界点。

尤其是像江南,山东,当然也包括巴蜀平原,这些传统的人口密集区,土地兼并的势头,已经显露出来。

这也是洪武末年,老朱一再举起屠刀别的原因所在……只可惜,光靠着抑制豪强,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进行一场彻彻底底的改革变法才行!

能看到这一点的你,柳淳算一个,朱棣也清楚一些,另外就是方孝孺了,老方算是朱允这边,唯一意识到土地问题的人,只可惜,老方现在是举步维艰。

“大叔。”

小兵虽然不喜平安,但还是来叫他了。

“第一批房舍盖好了,有百姓入主,邀请咱们过去喝喜酒呢!”

平安迟愣一下,还是站起,跟着小兵过去了,他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小时候,家里也遭了灾……如果元朝肯救灾,或许他就不会跟着先帝造反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