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293章 朱元璋要造福家乡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293章 朱元璋要造福家乡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00:36 来源:笔趣阁

“身为一国储君,连一点血腥也见不得?何以执掌万里河山,又如何杀伐果决?”老朱幽幽道。

朱允额角见汗,明显害怕了,慌忙伏在马车之内,急迫道:”孙儿,孙儿无能,让皇祖父失望,孙儿请皇祖父责罚!”

朱元璋看了看他,叹口气,“老百姓常说隔辈亲,朕怎么会舍得责罚你?”

“孙儿谢皇祖父!”

“但是……”老朱语气一变,骤然道:“你从小锦衣玉食,长于宫中,身边尽是妇人阉竖。此等之人,最无胆魄,不足与谋。昔日朕让梁国公教导皇孙武艺,你学的如何?”

朱允越发尴尬,只能老实道:“回皇祖父,孙儿资质平庸,武艺平平!”

“唉!”

老朱叹了口气,“是朕一时疏忽啊,从明天起,你要随着朕学习拳脚。还有……你的心性也要改一改,不能光是老实善良,要学着从帝王的视角,俯视天下。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先想想,对天下苍生如何?对江山社稷如何?想清楚了就一往无前,不要忧谗畏讥,也不要踟蹰不前……”

想当初,面对儿子们,老朱还能让他们去凤阳,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疾苦。可到了朱允这里,一来是时间不允许,二来也生怕再出意外。

朱元璋只能不断耳提面命,谆谆教导。而朱允则是不停点头,可有些事情,不是光听一遍就能知道怎么做的,也的确令人为难。

倒是那帮即将牧守一方的小菜鸟,目睹眼前的这一幕,纷纷若有所思。

刘政思忖道:“所谓鲸者,古书皆言乃大鱼也,到了今日,方知古人之大谬!由此可见,先生告诉我们,真正的学问是脚底板走出来的,不是读书读出来的,真乃至理名言!”

汤怀笑道:“别急着拍马屁啊,你们想过没有,弄清楚这玩意和鱼不一样,有什么用处?”

龙镡大笑,“用处多了,先生说过,当我们的知识拓展之后,新的财富就会随之而来。”

刘政就说道:“没错,弄清楚了鲸的情况,研究明白习性,就可以组织船队,大举捕捉!”刘政笑道:“先生,弟子接了浙江右布政使,正在发愁,如何开局!先生觉得,从鲸做文章,如何?”

柳淳欣然点头,“很好,推动新法不止要除弊,还要兴利,让百姓看到实惠。鲸的油水,的确是不小啊!”

还有几个被分派到沿海州县的学生,大家凑在一起,就像在长沙府那样,开始讨论起来,究竟怎么做这一篇文章!

首先呢,捕鲸能带来丰厚的鲸油,鲸油能用来照明,据说秦始皇的陵墓里,就用鲸油充当燃料,点燃长明灯。

毫无疑问,鲸油的价钱差不了。

其次呢,鲸肉或许不好吃,但架不住便宜啊!而且量也够大,一头鲸,能抵得上几百上千只大肥……豚!

把鲸肉用盐腌制,就可以向各地出售,甚至能贩卖到海外获利。

另外像皮啊,骨头啊,筋膜啊,全都有用处。尤其是筋可以用来熬胶,一头鲸能抵得上多少头牛?

而且牛是用来耕田的,不能随便宰杀,如果用鲸取代,对老百姓也是好事情啊!

最后,哪怕是最后剩下的内脏,粪便,也能用来肥田!

越讨论,刘政就越是兴奋,最后简直手舞足蹈了。

“浙江是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方,由于盛产生丝,还算富足。可人多地少,摊到百姓头上的田亩有限,更有许多大户兼并土地,种植桑树。虽然桑田比农田收获要高,但百姓过日子,离不开粮食。捕捉巨鲸,等于给百姓又找了一条财路,吃饱饭也就不难了。”

刘政是心满意足了,他已经勾画好了全盘计划。

捕鲸只是个开头,等老百姓的收入上来,在民间的声望培养起来,他就推动清丈田亩……士绅地主肯定还要反对,但刘政不怕,你们想不想分享捕鲸的利润?想不想在捕鲸的庞大产业链上,分一杯羹。想做,就老实听话。

这样一来,就能分化士绅,当然,什么时候,都会有最顽固的一些人,他们死活不愿意接受变法。

到了那时候,就只有行霹雳手段了。

这也是他从柳淳身上,学来的做事方法!

柳淳在长沙就是这么干的,先争取民心,接着疏通商路,拓展财源,然后积极拉拢分化,争取一些骑墙派的支持,最后对顽固的保守派形成泰山压顶之势,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刘政的事情说完了,汤怀呢,他被分到了凤阳,可没有鲸鱼捕捉。

“汤师兄,你又准备怎么破局呢?”大家伙都好奇询问。

汤怀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山人自有妙计!”

正在他臭屁呢,朱高煦换了一身新衣服,洗净了血水,走了过来,他挥拳就给汤怀一下子。

“四师弟,你装什么大瓣蒜,师父还在这呢!有什么屁,赶快放!”

汤怀狂翻白眼,要是我能打过你,早把你屁股打开花了!

“既然二师兄问了,我就只能说了……凤阳土地贫瘠,又时常遭遇水灾,蝗灾,民生困苦。说句实话,想要治理好凤阳,并不容易!”

朱高煦不爱听了,“别磨磨唧唧的,捡重要的说!”

“要说凤阳有什么优势呢?这些年来……”汤怀顿了顿,才压低声音道:“这些年啊,陛下不断迁居豪强,又不断发配官员,另外呢,还有不少勋贵都暂居凤阳。我盘算着,凤阳的读书人,差不多是整个大明,仅次于京城的了。至于其他行业的能人,更是不计其数,简直是个人才宝库啊!”

汤怀笑嘻嘻讲着,柳淳眼前一亮,他很欣慰,显然一些学生们已经领会了他的想法。要想治理地方,就要知道优劣所在。

凤阳除了出了个朱元璋之外,其他各个方面,都是很糟糕的。

土地也不肥沃,物产也不丰饶,淮河还时不时泛滥,这还不算什么,凤阳还有一大堆的刺头儿,别说小小的知府,哪怕去个王爷,都摆不平……说实话,要治理好这么个地方,的确不容易。

当得知汤怀被任命为凤阳知府,柳淳还替徒弟捏了一把汗。

可听到汤怀的想法之后,柳淳大喜过望。

“你是准备利用凤阳的人才了?”

“师父高见!我盘算着,整个变法要推进,也不能光靠着师父在京办学……我打算在凤阳大兴教化!主要培养算学人才,我听说啊,有不少官员,喜欢到绍兴请师爷,说绍兴人聪明,会算计,文笔也好!我琢磨着,凤阳人也不差什么啊!我有个志向,就是在若干年后,凤阳的账房,天下闻名!凤阳的学子,到哪里都能被人高看一眼!”

“好志向!”

柳淳轻笑,“可是凤阳的人才之中,不少是犯官,你用他们来培养人才,陛下能答应吗?”

汤怀陪笑道:“师父,我也是没办法,就只能赶鸭子上架,来个先斩后奏!我估计啊,有我叔祖在,他老人家帮着美言几句,或许能行……对了,我还想请师父帮忙疏通,让宋国公和梁国公也帮我的忙,最起码给弟子撑撑场面,这样弟子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还没等他说完,朱高煦就飞起一脚,结结实实踢在汤怀的屁股上!

“你摸摸自己的脸皮?让三大国公帮你!你怎么不直接跟陛下请旨,把太学搬去凤阳,那该多好啊!”

汤怀差点被踢得摔倒,他挠了挠头,委屈巴巴道:“二师兄,我要是能说了算,不早就搬去了!”

正在这时候,突然背后传来咳嗽之声。

“太学是搬不得的,但别的可以商量!”

汤怀,柳淳,朱高煦,还有刘政,龙镡,以及其他所有人,急忙闪目看去,发现朱元璋一身便服,笑吟吟走过来。

“陛下,您来了?”

老朱含笑,“你们讨论的热闹,朕在外圈听着,你们都没有注意!”

柳淳忙道:“是臣等疏忽,请陛下责罚!”

“不是疏忽,是用心了!”

老朱走到了大家的中间,随意坐在石头上,瞧了瞧汤怀。

“你小子还挺有主意的!就是胆子忒大了点!你问问你师父,他当初私自办学,还弄什么考试,朕怎么处置他的?”

柳淳咧嘴苦笑,“我的学堂被陛下没收了,差点按谋逆的大罪,把我给办了!”

“啊!”

汤怀吓坏了,声音都变了,忙道:“那,那我不办了!不办了!”

“不行!”朱元璋突然怒道:“朕的老家不能再穷下去了,朕的乡亲们,也不能四处给人唱曲要饭!”朱元璋恶狠狠道:“你小子必须让凤阳改头换面!不然朕就砍了你的狗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