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抢救大明朝 > 第2040章 北京人民爱崇祯

抢救大明朝 第2040章 北京人民爱崇祯

作者:大罗罗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05 来源:笔趣阁

崇祯七年十二月初八,北京城德胜门瓮城门外,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这几年北京城的人口减少了许多,总数也不知道有没有40万了?而现在光是德胜门外的官道两侧,就聚集了不下10万人,可真是不得了啊!

而能让那么多人,大冷天的不在家里猫冬,还出了德胜门,在城外的官道边上喝西北风的原因只能有一个......就是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奏凯还朝了!

这次奏凯还朝可不是一般的奏凯,而是双凯临门啊!

其中一“凯”是万岁爷亲征漠北草原,力压蒙古群雄,最后得到漠南、漠北、东道蒙古诸部的一致拥护,当选为蒙古第36任大汗,并上尊号为腾格里汗,也就是天可汗!

这意味着持续了将近300年大明-蒙古战争,终于以大明一方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大明太祖皇帝、成祖皇帝未竟之业,终于在朱由检手中得以完成了!

而另一“凯”,则是那林-落马河大捷。这场大捷的意义可一点不比朱由检亲征漠北来的差。这场大捷可以说大明版的萨尔浒之战,此战斩杀俘获的后金战士超过了六万,可以说一战打断了后金的脊梁。

明金之战的形势已经完全逆转!

在那林-落马河大捷之后不久,后金就在辽西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收缩。先是在泥泞季节到来后放弃了锦州,随后又在初冬的泥泞季节过后,接连放弃了义州和广宁,在辽西-辽东战场进行了全线收缩。

一北一东,两线告捷的消息传到了已经渐渐变成了帝**事中心的北京城,自然是一片欢腾了。

现在的北京可不是崇祯初年的北京了!

大部分吃闲饭的勋贵、世袭武官以及世袭锦衣卫之家,都被朱由检以各种理由打发走了。不是去南方“发财”,就是燕山屯田。陆陆续续走了将近两户,不下二十五万口!

同时,太监和宫女的数量,也因为朱由检的“俭省”而大幅减少,所以北京城内的太监家眷也跟着少了许多。这一批人数目也不少,总在十万人上下。

二十五万加上十万就是三十五万了!失去了这些“消费者”后,北京的手工业和商业也迅速萧条下去。大量的手工业者和商人也只好离开北京,迁去了天津这个新兴的海口商埠。这批人加上他们的家属,又是十几万人。

几年之间,北京城就失去了多达五十万的长住居民!

不过有去就有来,在这几年间,北京也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新北京人”。而新迁入北京城的,主要是帐前骑士和他们的家眷,也有一些九边将门的子弟和家眷。

帐前骑士们虽然在北直隶八府、宣府、大同、燕山、大宁等处另有田庄,但是他们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还是会在北京城里安一个家,北京城也是他们主要的居住地。

而许多九边将门,甚至四川、湖广、河南、山东、南直隶等地的将门,也开始让子弟进入北京。

他们之所以如此,不仅因为在北京了方便求官,还因为北京城可以为他们的子弟们提供良好的教育——这就是学区房啊!

虽然朱由检没有逆子那么重视教育,早早的就开办了南京小学,后来没多久又办了中学、大学。但崇祯还是开办了少年侍卫团和侍卫团,这其实就是两所军校。

其中少年侍卫团是一所六年制少年军校,下设六个年级营。入学的都是读过蒙学,习过武艺的少年。少年侍卫团的教官,将会由易入难,传授军学、武艺、数学、格物、儒学、拉丁文、蒙古文等知识——军官学校当然得传授外语,敌人的或是盟友的语言,都是必须要学会的,要不然怎么知己知彼?派出去当武官的连人家报纸都看不懂,还能搜集情报?

而侍卫团则是一所三年制的军官学校,除了接收少年侍卫团的毕业生,也接收诸军推荐的军功生。

而为了督促少年们努力学习,少年侍卫团的每个年级营的人数都是不一样的。最低的一年级营是800人,二年级营是750人,三年级营是700人,四年级营是650人,五年级营是600人,六年级营是550人,最后能够从少年侍卫团毕业并升入侍卫团的只有500人。

而这500人当中,最后能顺利从侍卫团毕业,成为一名大明帐前骑士军官的,只有区区250人!

当然了,军功生的淘汰率低一些,每一届的500人中,可以有350人熬到毕业。

250加350就是600,这一年600,三年就是1800了,比起科举大比的取士名额可多太多了。

当然了,在一次次晋级当中被淘汰的人,也是有去处的。

年少的可以补入帐前少年军的骑兵团,年长一些的可以去帐前、殿前等军充骑兵或是低级军官——当骑兵和低级军官,可是成为骑士的一个捷径啊!

如果那些被淘汰的人实在不是当兵打仗的料,也可以去考锦衣卫转行当特务。锦衣卫没有专门的特务学校,但是却有入卫考试和学徒制。现在所有的锦衣卫新人都必须先通过考试,后充当学徒,世袭锦衣卫的混饭吃的路子已经没有了。

此外,北直隶八府、大同府、宣府、太原府、燕山镇、大宁镇、辽西镇、蓟镇、平辽镇等地方的低级官吏,也会从侍卫团的裁汰生员中选拔。

总之,进入少年侍卫团和侍卫团,甚至进入少年军,都算是进入了一条不错的上升通道。

而少年侍卫团的入取方式有两个,一是荫补;二是考试。其中荫补入学者,也得通过考试,也有淘汰的名额,只是淘汰率比较低。

而围绕着少年侍卫团入取考试,在北京城内又出现了一批民办的武学堂......这就是从娃娃抓起,为大明朝培养未来之军事家啊!

在这种情况下,北京的居民,也就越来越尚武化了。而这些尚武的新北京人,现在正顶着十二月的严寒,欢迎凯旋而归的大明皇帝兼蒙古大汗。

不过首先进入他们眼帘的,不是大明皇帝和他的侍卫骑兵,而是大队大队梳着金钱鼠尾辫子的战俘,垂头丧气,排着长长的队伍,在全副武装的骑兵押送下,走向高大巍峨的北京城......曾经不可一世的八旗天兵,现在已经成了无敌的大明勇士们的阶下之囚了。

看见这些在那林城-落马河战役中向天兵乞降的奴贼兵丁,挤在德胜门瓮城门外的新北京人顿时发出了最大声的欢呼。

“大明万胜,圣上万岁......”

“大明战无不胜,大明皇帝天下无敌!”

“杀尽奴贼,破灭建州......”

欢呼之声振天,很快就传到了行在两万多奴贼战俘大队后面的朱由检的耳朵当中。

这位大明皇帝在一群帐前军、殿前军的将领和六个领有万户斡尔朵的蒙古贵妃的簇拥下,领着三四万凯旋之兵,已经过了北土城(元大都的城墙),也看见德胜门城外大路两边,挤得密密麻麻的迎接自己的新北京人了。

心情本来就大好的朱由检,现在就更高兴了,笑着对身边的陈奇瑜、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等人道:“好啊,现在北京人终于知道朕的好处了!”

那是啊!都换了一批北京人了......

朱由检满意地说:“天子脚下,就该是这样好勇尚武!几位先生,朕回京之后,还要大赏三军,大封功臣......得让天下百姓都知道,朕看中的是军功,是开疆辟土,是杀贼平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