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谋断星河 > 第九十一章:长兴道场

谋断星河 第九十一章:长兴道场

作者:稻草天师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7:50 来源:笔趣阁

裕王一行在七八个侍卫的簇拥下乘车离开杨府。

四人都十分年轻,裕王最大,今年不过二十有四,黄正元次之,上个月刚满二十三岁,乃是大魏立国以来最年轻的几位状元之一。

肃王时年二十,最有性格,徐锐只有十六,年纪虽小,却是谈吐不俗。

年轻人之间没有隔阂,再加上趣味相投,没一会儿功夫便已经打成了一片。

肃王对军旅之事最感兴趣,才一登上裕王的车驾,便立刻迫不及待地询问起泾阳之战的经过。

徐锐将如何看出武陵王的围歼之计,如何带领北武卫转战千里,最后如何大破黑旗、犀角两支武陵亲军,返回大魏的故事讲了一遍,只是隐去了那些不该说的细节。

饶是如此,在场的三人也都听得惊心动魄,赞叹不已。

尤其是听到暗棋谋杀杨渭元,以及雪山之中突然行刺,二狗以命换命的时候,三位养尊处优的贵公子无不提心吊胆,心跳加速。

虽然结果早已注定,但听徐锐这般娓娓道来,还是难免心生紧张,又何况是亲历战场之时?

直到此时,三人才对这一战的艰难和惊险有了深刻的认识。

“南朝武陵果然智极近妖,着实可怕,他一日不除,我朝便一日食不知味,睡不安寝!”

裕王赵恒听完徐锐的故事,由衷地感叹了一句。

肃王没有裕王那般忧国忧民,却对徐锐描述的大战心生向往,惆怅道:“泾阳一战果然风云际会,精彩纷呈,可惜父皇不许儿臣入伍,只能当个看客。”

裕王笑道:“父皇是怕你年少惹出乱子,等再过几年,你要还有这份心思,四哥可以为你向父皇求一份军中差事。”

“四哥此话当真?”

肃王顿时大喜。

裕王点头道:“自然当真,不过到时候你可不许叫苦就是。”

肃王精神一振,笑道:“四哥放心,只要能从戎出征,无论吃多少苦我都安之若素!”

两位王爷兄友弟恭,在勾心斗角的皇家之中着实难得。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黄正元突然笑眯眯地问徐锐道:“徐兄,你觉得南朝武陵此人如何?”

徐锐一愣,此战乃是武陵王设下的口袋战术,自己也是侥幸身在北武卫这支偏师之中,大军又被暴雨困住半月,没有完全钻进包围圈,这才有了侥幸逃脱的机会。

老实说,单就战斗而言,徐锐认为武陵王绝对是一位极其高明的指挥官,甚至比另一个世界里的名帅也不差分毫。

若不是他忙着围剿包围圈里的肥肉,没工夫理会自己这只苍蝇,而且自己又侥幸造出了黑火药这等逆天之物,恐怕是凶多吉少。

裕王说得没错,即便在徐锐看来武陵王也是一个极为危险的敌人,甚至危险到超出这个时代的存在。

假如将他放到另一个世界,大概也是白起、孙斌那种流芳千古的名帅吧?

想到这里,徐锐的脸色凝重了几分,由衷地说道:“此人诚如裕王所言,可怕至极。”

黄正元闻言,微微一笑道:“不见得吧?”

徐锐一愣,反问:“黄兄有何高见?”

黄正元笑道:“武陵王再可怕,不也被北武卫逃出来了么?而且还赔上了数万战无不胜的亲军。我看呐,你徐锐比南朝武陵还要厉害三分呢!”

说完,黄正元目中闪过一丝异色,哈哈大笑起来。

两位皇子一听此话,也抚掌大笑,冲徐锐伸出了大拇指。

徐锐一脸羞愧,连说侥幸,心中却是微微一凛,黄正元此话表面上看虽是句无伤大雅的玩笑话,但其实是在试探自己。

在听完泾阳一战的经过之后,此人立刻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对自己能够创造奇迹,突破重围的原因产生了怀疑。

只是当着两位王爷,他不好明着发问,才用这句玩笑来试探自己的反应。

此人心机深沉,思维敏锐,今后与他相处得十分小心才行。

徐锐佯装惭愧,没有接招,自然逃不过黄正元的眼睛,但不知为何,他只是点到即止,没有刨根问底,倒让徐锐暗暗松了口气。

马车在大兴城里兜了个圈,来到皇城脚下。

四人从车驾里钻了出来,便见一个巨大的牌坊,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长兴道场”四个大字。

牌坊之下站着一排青衣书生,每一个都器宇轩昂,神采飞扬。

路过之人,无论男女老幼,身份高低,都会停下来朝书生们鞠躬行礼,书生们则抱拳弯腰,恭敬还礼,一派礼法祥和,教化有方的模样。

裕王领着三人穿过牌坊,路过书生之时与其他人无异,也向那些书生鞠躬行礼,书生们丝毫不以他的身份为奇,与对待路人一般,恭敬回礼,看得徐锐啧啧称奇。

裕王似是看出了徐锐的诧异,笑道:“徐佐领之前从未听说过长兴道场?”

徐锐摇了摇头:“在下出身军旅,成天与军汉为伍,哪来过这等淡雅之地,让王爷见笑了。”

肃王笑道:“徐兄过谦了,文武两道殊途同归,我大魏向来文武并重,以你在军略一途的造诣,即便在这长兴道场之内也当有一席之地!”

徐锐连忙摆手,口称不敢,黄正元却笑道:“肃王爷说得没错,长兴道场乃是百家争鸣之所,你所长的兵家自然也有一席之地!”

被他这么一说,徐锐倒有些明白这长兴道场究竟是个什么地方了。

但凡国家分裂日久,各国为了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自然会萌发出无数的新生思想,从而催生社会变革,就好像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般。

而统治阶级为了广纳贤才,及时吸收新的思想,便会开设专门供诸子辩论的场所,例如战国时代齐国的稷下学宫。

这种地方不看身份,只看才学,若是能驳倒名家,立刻就会名声大噪,运气好的甚至会直接被皇帝看重,受封高官。

春秋战国时期,名垂千古的纵横家苏秦、张仪,法家大拿商鞅等等名士,走的都是这条路。

徐锐曾经分析过这个世界的礼法制度,由于有朱震这个穿越者的存在,儒、法两家的理论已经非常成熟,自大汉以来历朝历代走的都是外儒内法的道路,倒是与另一个世界相似。

只不过这个世界儒家的地位虽也基本占据主导,却没有强到独尊儒术的地步,诸子百家还有很大市场。

“难道长兴道场今日有一场重要辩论?”

徐锐问到。

肃王笑道:“不愧是能与南朝武陵过招的徐兄,果然一点就透。”

裕王也点头道:“长兴道场有个规矩,谁能力压群雄便是这里的主人,今天以前这里已经快三十年没有换过主人了。”

“哦?”

徐锐奇道:“不知是哪位大拿如此生猛?”

黄正元骄傲道:“当然只有三代帝师之师,素有北朝第一大儒之称的东篱先生左旬,左老夫子!”

帝师之师,还是三代,这个人在学术界怕是泰山北斗式的人物,地位大概和南宋朱熹也差不了多少吧?

徐锐一边想着,一边问道:“既然这场辩论如此重要,对手也一定不凡咯?”

提到对手,二位王爷和黄正元的脸上都露出一抹凝重。

肃王道:“今日这场辩论的另一方便是道家第一人,长庆子甄竖黎,此人学富五车,十年内三度踢馆,是最有希望令长兴道场易主之人。”

徐锐微微一愣,奇道:“此人十年内三度踢馆,也就是三度失败,屡战屡败之下为何还会如此受人重视?”

黄正元道:“徐兄有所不知,一来此人的确学究天人,实力强劲,二来听说长庆子近日悟道有得,实力大为精进,三来东篱先生近年来渐渐进入瓶颈,有些地方一直未能突破。

此次长庆子来势汹汹,准备充分,东篱先生守擂三十年,渐渐有了疲态,用你们兵家的话来说,胜负之势悄然转变,结果实在不好说啊。”

徐锐点了点头,看来这是一场极为重要的哲学辩论,若真的擂台失守,或许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主流社会的价值观,甚至帝国未来的走向,自然广受外界关注。

哲学说起来玄之又玄,但其实是人类发展的方向指引,在读军事史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因为先进思想的出现,彻底改变战场态势的例子。

之前徐锐便对这种哲学辩论很感兴趣,没想到真的能亲眼见证这等盛事,他顿时见猎心起,兴奋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