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谋断星河 > 第七百八十八章:王朝末路

谋断星河 第七百八十八章:王朝末路

作者:稻草天师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7:50 来源:笔趣阁

宏威二十年九月,一路辉煌的大魏王朝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历史转折。

由于各方势力的残酷绞杀,以及暗棋背后的大力操纵,宏威皇帝在政权交接之中犯了一连串的失误,导致其维持了一生的政治平衡被彻底打破。

过去被宏威皇帝玩弄于鼓掌之中的各方势力轮番登台,上演了一幕六子夺嫡的政治大戏。

而在宏威皇帝和新君肃王被杀之后,这场大戏立刻演变成了大混战。

裕王率先在南书房登基,年号驰正,并第一个昭告天下,命令全国举兵,共同消灭其他政敌。

在此之前黄正元便已经做好了诸多准备,裕王登基之后迅速掌控了京师十二卫超过六成兵力,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成为优势最大的一方。

然而也许是大魏天命枯竭,就在他即将肃清整个京城,一举控制住局面的时候,偏偏发生了两个意外。

一是刘异带领一众赋闲老帅以为先皇守灵的名义披麻戴孝,奔赴宫门之前,一边号啕大哭,一边控诉裕王勾结宝亲王和汪顺,不仅谋害先帝,还亲手刺杀新君。

虽然刘异等人既无先皇的传位诏书,也拿不出任何足以支撑的证据,黄正元更是第一时间抓住刘异等一干老帅,冠之以谋反之名,并连发数道圣旨以正视听。

但此言一出还是立刻引起各方震动,从京城到地方朝野一片哗然。

如徐锐这般许多原本观望,甚至是倾向裕王的势力纷纷倒戈,黄正元期待中迅速平定各方势力的计划终究还是破产。

除此之外,就在十万龙骧卫将辽王残部围在内城发动猛攻,辽王集团缺乏外援,士气大跌,即将土崩瓦解的时候。

一直被韩王堵在城外的龙云五万大军终于杀到,以强力的火器配备迅速将包围圈撕扯出一个缺口,把即将崩溃的辽王大军救了出来。

紧接着包括卓安国的羽林卫在内,支持辽王的各路人马陆续聚齐,掌控在辽王手中的人马已经超过二十万人。

而裕王的人马缺少天启卫这等能一锤定音的强军,眼见已经无法快速剿灭辽王叛军,只得收缩防御,与辽王对峙。

辽王立刻利用这个喘息的机会高调宣传裕王谋权篡位之事,并以此高举义旗,被杜若为首的文官集团残余力量“推举”为皇帝,年号朔正。

方一登基,辽王便立刻诏命在京各府衙,以及各地方督府拨乱反正,共同讨伐“猪狗不如”的伪帝赵恒。

此时驰正皇帝赵恒(裕王)得到了勋贵集团的支持,京中对辽王集团的号召反应冷淡,而朔正皇帝(辽王)则在地方上经营已久,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支持,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肃反之声。

双方在长兴城内僵持不下,都清楚僵局已成,只有靠血战决出胜负。

从九月初九开始,两位皇帝都开始一边争取其他势力的支持,一边调集物资和人马,准备最后的大决战。

九月十二日,僵持了数日之后,双方终于做好了准备,在长兴城中爆发决战。

辽王集团有户部支持,粮草更为充裕,而裕王集团则控制了兵部,在新式武器装备更为丰富。

双方沿着内城一线摆开阵势。

拂晓十分,龙云率领的虎贲左卫作为辽王集团的进攻主力,提前进入战场,开始朝内城金盛门方向发动猛攻,左右金吾卫佯攻朝阳、华龙两门,从侧翼牵制敌军。

裕王方面则由宝亲王坐镇中军,下令禁军沿着内城洛河建立三道防线,左右龙骧卫则在两侧坚守,保护侧翼。

双方各投入一百多门大炮,在这个世界上演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炮战。

战斗一开始,龙云的虎贲左卫凭借火器优势大显神通,在火炮的压制下,以配备步枪的步兵冲锋,极快地打开了突破口。

仅仅十二日白天便冲破敌军两道防线,到了傍晚,前锋距离宫城仅仅不到三条街巷而已。

辽王集团大为振奋,立刻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夜战,想要一鼓作气直插裕王集团的神经中枢。

然而辽王原以为这只是胜利的开始,却没想到那是他们距离宫城最近的一次。

首战失利之后,宝亲王和黄正元立刻调整战术,避开冲击力极强的龙云亲军,充分利用内城空间实施“敌进我退,敌疲我打”的牵制,将正面决战变成了拉锯战。

这个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被来回牵扯的虎贲左卫好似一头撞上了棉花,有力使不出,等到被敌人缠住,阵线变得犬牙交错,他们更像是置身泥沼,动弹不得。

战斗又一次陷入了僵局,无论辽王集团集中多少资源,都无法突破裕王集团的防线,甚至还因为立足未稳,被逼吐出了不少战斗成果。

三日之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辽王大军打光了储备的火炮弹药,进攻的势头终于停了下来。

而裕王却因为控制着兵部的三间兵工厂,能够源源不断地补充弹药,开始形成火力压制,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龙云立刻依样画葫芦,学着宝亲王和黄正元的做法,将城里的每一栋建筑都变成暗堡林立的战场,依托复杂地形层层狙击敌军,生生在这个世界创造出了另一个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战斗变得异常焦灼,为了切断裕王集团的粮草供应,辽王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依旧集结主力,对内城漕运马头进行了数次进攻。

黄正元和宝亲王也深知内城漕运马头便是他们的命脉所在,自然也是拼了命防守。

仅仅三日的光景,双方便在内城漕运马头大战数十场,阵地来回易手十余次,尸体堆积起一丈多高,最后还是被裕王集团勉强守住。

就这样,二十多日的大战转瞬即逝,十余万人战死在狭长的街巷之中,鲜血染红了长兴城的每一条街道,世人第一次见识到真正的血流成河。

随着战斗时间的不断拉长,拥有弹药补充的裕王集团优势越来越大,逐渐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慢慢蚕食之下竟打赢了几场关键之战,隐隐有将辽王集团分割包围之势。

反观辽王这边,控制户部产生的钱粮优势一时半刻难以显现,地方上虽然支持者不少,可对于两帝之争更多的却还是冷眼旁观的心态。

这也不能怪地方上当墙头草,毕竟是杀头的买卖,手里握着筹码的人总得瞧清望准才敢下注。

只是如此一来便苦了辽王只能硬拿自己的劣势去对别人的优势,自然越打越是吃亏。

就在这时,辽王又得到了另一个坏消息,那就是王懿护着韩王撤到了西川附近,占据了西南三省之地自立称帝。

这一下好好的大魏瞬间就有了三个皇帝,更尴尬的是即便辽王能冒着被全军覆没的风险创造奇迹,打赢这场京城决战,也无法取得整个帝国,甚至还有两虎相争,被韩王捡了便宜的可能。

不得已之下,辽王集团连夜商讨对策,在确定决战获胜已基本无望的情况下,只得无奈地逐步撤军,逃往文官集团的腹地,占据江南六省做个偏安一隅的皇帝。

裕王集团同样顾及在西南虎视眈眈的韩王,不敢继续追击,只能默认辽王退出长兴,结束了这场为期一个月的长兴血战,夺嫡大戏也基本落下了帷幕。

至此,帝国西北被韩王占据,东南成了辽王的天下,东北边军因为肃王被杀揭竿而起,处于半自制的状态。

再加上早已被徐锐控制的西北,徐锐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出现了,好好的大魏瞬间分裂成五个大大小小的政治势力,昔日的堂堂北朝已经名存实亡。

而就在京城大战的时候,徐锐已经率领天启卫极速往西北狂奔了十几日,终于在距离长兴城六百余里的龙山峡谷中停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