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谋断星河 > 第二百八十六章:何去何从

谋断星河 第二百八十六章:何去何从

作者:稻草天师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7:50 来源:笔趣阁

宏威十七年五月,无论是天启卫还是北朝都进入了最艰难的时刻,正面战场接连战败的消息不断传来。

而肖进武的意外战败令他没能及时与京师十二卫主力会和,缺少主帅的京师十二卫各自为战,接连惨败,武陵亲军一日千里,直逼长兴城,北国朝堂一片紧张。

反观天启卫,几场大战之后已经极其衰弱,在环洲接连跑了数个城池之后,却没有一个城池开门接纳他们。

究其原因无外乎三点。

第一,被南朝大军切断了与中枢的联系之后,环洲各城陷入了各自为战的恐慌之中,大家各扫门前雪,背地里无不祈求南朝大军离自己越远越好,不愿让徐锐这个所谓的钦差将自己的地盘拖入战争的泥潭。

第二,大魏和另一个世界的汉唐时代很像,不少地方存在极为强大的地方势利或豪强,其中东汉末年和唐朝后半叶,地方军对甚至是中央军队的数倍,大魏要比这两个时代好些。

而环洲的情况又与西川相似,虽没有四大家族这等巨擘,但地方豪强的势利仍然十分强大,甚至已然能够制衡中央。

武陵王声威赫赫,南朝大军所向披靡,环洲的当权者们普遍不看好大魏的结局,已经开始寻找新的出路,自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和徐锐扯上关系。

第三,大战开始得极为突然,环洲各地缺乏情报,肖进武在战败之前以为天启卫已经全军覆没,在最后一刻向全国发出邸报。

乍见邸报上已经全军覆没的天启卫出现在眼前,在情报不明的时候,很多心向帝国的官员不敢贸然开城接纳天启卫。

于是,便造成了天启卫穿州过省却连遭冷遇的情况。

就在最艰难的时刻,徐锐命令天启卫暂时停下脚步,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作战会议。

由于时间和条件都十分有限,徐锐也没让人搭起帅帐,只是让亲卫们圈出一片平地,然后召集所有连、排级以上军官和参谋议事。

大家以徐锐为中心,围成一个松散的圈,席地而坐,安歌暂时客串此次会议的书记官,记录会议内容,一切都以现代作战会议的标准进行。

天启卫虽然组建时间不长,但仅从座次已经能看出一些分化。

曹思源出身江湖,有勇有谋,武艺高强又义薄云天,与大部分是西北**出身的天启卫军官最为合拍,虽然加入的时间最短,但在战斗之中迅速建立起威望,在场的一大半军官都围在他的身边。

张佐烽为人方正,与那些不拘小节,而且多少有些坏毛病的军官相处一般,但在肖进武和徐锐的调教之下,他的军事素养极强,意志品质出众,颇有大将之风,擅打硬仗,也吸引了不少的追随者。

接着便是被徐锐重点培养的林绍东,此人心思活泛,鬼点子极多,又颇具大局观,在徐锐的引导之下,实际上承担着“参谋长”的重要任务,国子监出身的随军参谋大都围绕在他的左右。

最后便是炮兵连的连长郭盛宝,他本就是西北边军出身,对火炮的运用以及弹道计算等极有天赋,再加上火炮在天启卫的战术核心地位,让他成了西北系将士的带头人。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集团,这本就是无可避免之事,这五个人虽然已经隐隐有了各自的圈子,但相互之间关系融洽,让无论什么性格的人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徐锐对此也乐见其成。

只不过和出征前的那一次作战会议相比,参加的军官已经少了一半,还有一半是先前的军官阵亡之后,在战场上零时提拔的新人,让这次的作战会议从一开始就带着淡淡的凝重。

徐锐到场之后,所有军官立刻停止攀谈,不约而同地起立行礼。

作为天启卫的心灵支柱,他在这里众心捧月,远不是上述五人能够比拟的,说他是天启卫的魂也不为过。

徐锐摆摆手,一屁股坐在地上,没有任何多余的开场白,直接朝林绍东点了点头。

一众军官这才坐了下来,等着林绍东说话,天启卫已经养成了习惯,作战会议的第一部分便是由林绍东介绍大致情况。

林绍东没有拿任何笔记,直接开口说道:“经过接连大战之后,我军伤亡惨重,阵亡将士多达七百一十六人,重伤失去战斗力者一百四十二人。

包括所有军官、参谋、后勤人员,以及沿途收编的少量民夫和韩大人带来的边军,仍能战斗的人只剩三百二十二人。

除了人员折损之外,几场大战消耗炮弹近两万发、手雷一万七千余枚,各类弩箭九成以上,虽然从万隆城中获得了不少补给,但炮弹、手雷和弩箭都无法及时补充,基本见底。

另外,各类连射弩的消耗也很大,激烈的射击之后,不少弓弦断裂,木制膛线磨平,换装模块也已消耗殆尽。

唯一还算富余的是粮草和其他军械,有了万隆城的补充,足够大军用度三个月,只不过这些辎重也消耗了大量人力,拖慢了行军速度。

目前我军全员车马,但行军速度已经下降到与步兵持平的地步。”

林绍东一口气把天启卫的情况说完,众人都对他的博闻强记见怪不怪,倒是没想到仅仅打了大半个月,一支千把人的队伍就消耗了如此之多的资源,要知道那可都是价值不菲的东西,换算成银子的话,怕是最少也有几十上百万两。

徐锐虽然早已心中有数,却也不免一阵唏嘘,此次若不是刚好打着试验火炮的旗号,将家里的所有军械存货都搬了出来,光是炮弹、手雷和弩箭的消耗就要吃不消。

“我军的情况就是这样,正面战场的战况想必大家也都清楚,这里就不浪费时间了,现在大家都说说吧,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徐锐摆摆手,示意林绍东坐下,然后对一众年轻军官说到。

“我先说说吧。”

徐锐话音刚落,曹思源便第一个站了起来,朗声道:“我军仅仅一千余人,能在措手不及之下拖住南朝大军二十余日已经是个奇迹,换了任何一支队伍别说拖住南朝大军几日,恐怕早就全军覆没了。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明白,天启卫人数太少,离开城池和阵地,就算处在全盛状态也无法在正面战场上有太大作为,何况眼下我军人员伤亡极大,弹药武器已经见底,战斗力大幅下滑。

我们已经做了所有我们能做的事,现在该做的是保住天启卫最后的根,不要把大人的心血全部葬送在战场上。

所以我认为,咱们应该往西退出战场,到暂时未受南朝大军波及的西北修整,等恢复元气之后再做打算。”

此言一出,不少军官都微微点头。

江湖出身的曹思源山头主义极重,被徐锐收服之后虽说对天启卫有了认同感,但并不见得对朝廷抱有好感,他会这样说徐锐也不意外。

可有一个人却对他的说法十分反感。

“绝不可如此行事!”

张佐烽毫不犹豫地起身说道:“眼下南朝大军连战连捷,直逼长兴,我大魏随时都有亡国之危,咱们此时退往西北,无异于当了逃兵,我等都是军人,国难当头不思保家卫国,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大魏灭亡么?

诸位别忘了,复巢之下焉有完卵,若是大魏灭国,且不说咱们的家园如何,就是天启卫本身又要如何自处?”

见张佐烽越说越激动,曹思源连忙解释道:“我当然不是想让大家当逃兵,而是不想以卵击石,明知不敌还要往敌人刀口上撞,就凭咱们这点人,没了阵地和火炮,能拿南朝大军如何?”

“谁说咱们要以卵击石?咱们只要绕回长兴城,便能从工厂之中得到补给,虽然咱们人少,但火炮、手雷和天启战车对南朝大军的威胁极大。

南朝大军此次的目的本就是长兴城,有了咱们这支力量,他们想要强行攻下长兴城便绝无可能!”

张佐烽言之凿凿地说。

曹思源苦笑道:“佐烽,你想得太简单了,咱们眼下速度极慢,要回到长兴城还得绕个大圈,你觉得咱们跑得过以骑兵为主的南朝大军吗?

何况若是南朝大军真的打到长兴城,那便意味着我北朝主力已经在决战中落败,到时候主力尽丧之下,仅凭咱们如何去守长兴城?这难道还不是以卵击石?”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辈既然从军,就算以卵击石也得义无反顾,若是去西北当了逃兵,眼睁睁看着大魏亡国,你我还有什么颜面苟活于世?”

张佐烽一步不退,据理力争。

曹思源叹道:“气节固然重要,可咱们得面对现实,佐烽你不要太迂腐了。”

张佐烽冷哼一声:“这不是迂腐,而是军人的底线!”

一时间,二人互不相让眼看就要吵起架来,徐锐低着头若有所思,没有说话,倒是林绍东看不下去,先开了口。

“二位大人说得都有道理,但是又都不可行。”

他这一句话立刻打断了正在争执的两人,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自己身上。

林绍东清了清嗓子道:“若按曹佐领之言,的确无异于逃兵,若是大魏赢得此战,必然有无数言官抓住这个把柄,至大人于死地,而若是大魏战败亡国,恐怕不等咱们恢复元气,就要被南朝大军转过头来一举消灭。”

这话说到了张佐烽的心坎上,可还不等他欢喜,却听得林绍东话锋一转。

“张将军的办法也不可行,咱们现在想要和南朝大军正面交战几乎无异于自杀,而京师十二卫倾巢出动,长兴城十分空虚,以咱们的行军速度,等咱们绕个大圈回到京城,恐怕敌人早都破城数次了。”

“既然你说我们俩的办法都不行,那你觉得应当如何?”

张佐烽沉声问到。

林绍东道:“咱们现在能做的事有限,但却不能不做,最好的办法就是返回西川,破坏敌人的补给线,尽量拖慢敌人的脚步。”

“不可!”

这一次曹思源和张佐烽终于统一了思想,异口同声地说。

二人也没想到会这般默契,都是微微一愣,张佐烽先回过神来,说道:“敌人出了西川连破数城,足以以战养战,破坏补给线根本没什么作用。”

曹思源也道:“南朝主力虽然已经出了西川,但西川仍有几万伪军以及五千南朝铁骑,咱们没有火炮、手雷和连射弩,只要被围剿几次就可能会全军覆没。”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时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却谁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作战会议渐渐陷入了僵局,众将下意识朝徐锐望去。

每当没有办法的时候,就是徐锐拍板的时候,众将也都习惯了这样的流程,而徐锐从来不会让他们失望,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咳咳……”

徐锐回过神来,轻咳一声道:“其实我倒是有个万全之策,既能杀伤南朝大军,又能保全自己,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一来机会还得过段时间才会出现,二来天启卫太疲惫了些,必须修整之后才能行动。

然而唯一的问题是,环洲各城闭门不开,咱们没有修整喘息之地,一切就都化为了空谈。”

此言一出,众将都沉默下来,谁也没想到环洲竟然会变成这个样子,那些只顾自己的地方势利自私可恨,但他们偏偏又都是朝廷任命的。

有了朝廷这面挡箭牌,天启卫便拿他们毫无办法,之前徐锐炮击万隆城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若是再来一次,恐怕即使能打赢这场仗,徐锐也要落个凄惨下场。

该怎么办呢?

谁能想到天启卫竟要为这等荒诞的事情犯难?

这次不光是一众将领,就连徐锐也有些坐蜡。

就在这时,一直在徐锐身后旁听的韩琦突然开口道:“呃……这个,我知道一个去处,肯定会接纳天启卫暂时修整。”

“你说的是何地?”

众人顿时大喜,连忙向他望去。

徐锐同样诧异地望向了他。

“环洲东北的和春县!”

韩琦瞟了徐锐一眼,朗声道:“和春县令姓王名若林,和在下一样,他也是辽王门生。此人性情刚直,一心报国,只要下官提前修书一封,将此事说明,他一定会开城接纳天启卫。”

听得此言,众人顿时大喜。

徐锐朝地图望去,只见和春县刚好紧邻战场,却又在南朝大军后方,南朝大军一心北上,不太可能进攻这里,非常适合天启卫修整。

这简直就是瞌睡遇到枕头,只是真的会有这么巧的事吗?

徐锐望向面无表情的韩琦,心道这家伙究竟在打什么注意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