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谋断星河 > 第二百三十二章:金钱开道

谋断星河 第二百三十二章:金钱开道

作者:稻草天师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7:50 来源:笔趣阁

宏威十七年四月,经过整整一个月的辗转,徐锐打着代天巡狩西南六省的旗号,带着一千多人的天启卫大摇大摆地南下,来到了西川省。

这一路天启卫走得十分低调,除了必要的补给之外,沿途尽量不去打扰各个地方州府,迎来送往的官员更是以军务紧急为由,全部打发回去,一个不见。

但进入西川省的地界之后,徐锐立刻一反常态,逢城必进,有礼就收,当然收礼之后他也会将星河集团出品的那些稀罕玩意儿反赠回去,美其名曰礼尚往来。

西川省地处边陲,信息相对闭塞,哪里见过那些新奇玩意儿?

无论是能够看清蝇头小楷的放大镜,还是雕刻精美,一擦即着的打火机,都让收到回礼的官员们如获至宝,对徐锐这个“平易近人”的钦差好感大增。

四月十日,天启卫终于来到西川首府新长安,据说此地乃是前朝开国皇帝朱震亲自命名,并作为都城之地,鼎盛之时比现在的长兴城还要繁华数倍。

不过历经王朝崩塌和千年战乱,这里早已不复当年盛景,与其他省府差不了太多,只不过多了几分历史人文的厚重感。

西川一省的最高长官,布政使卢林山出自当地豪门望族,乃是正三品的大员,自视甚高,原本并不太想理会徐锐这个不速之客。

可徐锐好歹也顶着一个钦差的名头,到了自己的地界,实在不好不出面,只得象征性地以接待从五品官员的礼制,为徐锐办了一场接风宴,规格着实有些寒酸。

卢林山手下的几个心腹听说徐锐十分得皇帝宠幸,都有些看不下去,几次劝他不要怠慢了钦差,可卢林山却是置若罔闻,只把接待一事安排给几个小吏。

心腹们见他不听忠言,都忧心不已,担心徐锐这个“宠臣”回京之后会向皇帝打小报告,甚至直接不来赴宴,给西川官僚难堪。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接风那天徐锐不但来了,而且怡然自得,丝毫不以为意,和在场所有官吏相谈甚欢。

听说布政使卢林山乃是宏威元年的庶吉士,徐锐还在酒宴上和他讨论起儒学。

几句之乎者也说下来,卢林山顿时为之一惊。

徐锐虽然对经典不甚熟络,但言语之间却多有新奇观点,细细咀嚼之下,竟和大夫子东篱先生最新的《大礼记》里的思想相得益彰。

要知道《大礼记》可是被称为儒家第六经的著作,一经问世立刻惊动天下,甚至引得不少南朝学子都到北国求学。

然而《大礼记》毕竟是东篱先生一生心血所著,问世时间又短,其中蕴含的高深至理很少有人能咀嚼得透。

卢林山也算西川当地的大儒名士,却仍旧对《大礼记》有诸多不解之处。

他原本只是碍于面子才和徐锐敷衍几句,却突然发现徐锐之言往往醍醐灌顶,用最通俗的几句话就能解释清楚最复杂的逻辑,不少他之前想不明白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卢林山当即一改先前的傲慢,就在酒宴上和徐锐深入交流起来,其他一众官吏倒好像成了看客。

不谈不知道,越谈便越是让卢林山心惊,徐锐看上去如此年轻,但无论他问什么,徐锐都能对答如流。

不仅是儒学,讲到天下大势的时候,徐锐毫不怯场,当着数十位官员侃侃而谈,观点和见解更是众人闻所未闻,可细细一想却又直指本质,不知不觉便让一众官吏身陷其中。

一开始卢林山以及其他几个官员还能和徐锐谈笑风生地聊上几句,但说到国家法度改革,以及南朝伐齐之后,其他人便再也插不上嘴,渐渐成了一问一答的环节。

倒不是徐锐真的一肚子才华到了技压群雄的地步,实在是他站在历史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往往能用最清晰的视角,从本质上清晰解答各种疑惑。

就好比谈到赋税难收的问题,徐锐便直接指出,要想多收税,加重税负其实是涸泽而渔,只有让百姓富足,并制定合理的税收制度,才能标本兼治,立竿见影。

这种观点虽然新奇,却也不算出彩,毕竟大话谁不会说?

可徐锐接下来又把如何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引导农民种植收益最大的农作物,然后如何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再引导农户将这些产品卖给商贾,从而扩大利润,等农户富足之后,如何改变固定的农业税,加征商业税和所得税的具体实施方案一说。

不但每一个细节都是另一个世界的成熟经验,非常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这样一来不仅农户收入翻了几番,官府的税收也会足足增长两倍。

几个被收税难困扰的地方官听完,眼睛里顿时精光大放,甚至有人找伙计要来纸笔,在饭桌上记录起来。

酒宴原本只计划了半个时辰,因为卢林山有言在先,他只会在这个钦差身上浪费这点时间,但实际上酒宴一直持续了整整两个时辰。

直到月上三竿,徐锐不住地打着哈欠,卢林山实在抹不开面子,这才勉强压住继续提问的冲动,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这场酒宴。

散场之前,徐锐特意叫住了在场的一众官吏,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之中送了在场官吏每人一件礼物。

武官们的礼物是每人一柄宝刀。

宝刀是徐锐亲自设计的,直接照搬了另一个世界公认最美观的冷兵器之一,哥萨克骑兵刀的造型,并采用星河集团的最新钢材打造而成,刀身修长美观,寒光闪烁,懂行之人一眼便能看出这些刀绝对都是极品中的极品。

对于习武之人而言,一把好武器就是第二条生命,拿到宝刀之后,立刻有人兴奋地用它去斩自己的佩刀,没想到佩刀不但被一斩而断,而徐锐送的那柄宝刀上却连痕迹都没有留下。

这一下不仅是武官,就连文官也看出此刀的不凡,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要知道一柄名刀动辄都要数千两银子,徐锐的刀品质还要在那些名刀之上,他一口气便送出二十多把,还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实在不能不让人赞叹他的财力和大气。

除了送给武官的刀之外,徐锐还送了所有文官每人一杆特殊的笔和一瓶特制的墨水。

这支笔用紫檀木做笔身,不但雕刻得及其精美,而且用上了人体工程学设计,握笔之时手感十分舒服。

笔的内部更是大有乾坤,加入了钢笔的吸墨设计,能让吸在笔身里的墨水缓缓流向笔尖,只要拔开笔帽便能直接书写,再也不用加水磨墨这般繁琐。

而那瓶墨水更是不知道是何物所制,不但色泽温润,墨香四溢,而且丝毫不见颗粒感,简直是极品中的极品。

都说文人手中的笔就好似武人手中的刀,这份礼物的珍贵丝毫不亚于送给武官们的传世宝刀,收到礼物的文官无不喜形于色,连连拜谢。

只有卢林山见徐锐这般暴发户的手段,心中颇为不喜,要是换了别人他恐怕早就拂袖而去,但方才的一翻浅谈已经让他对徐锐的印象有所改观,这才耐着性子等着徐锐把礼物送完。

然而等众人散去,徐锐又掏出一个木盒交给卢林山,卢林山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本刊印精美的《大礼记》。

和寻常的刊印书籍不同,这本《大礼记》字迹清晰,裁剪整齐,装订精美,堪比皇家典藏。

“这是?”

卢林山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疑惑地问徐锐。

徐锐反问:“听闻大人乃是西川大儒,曾为四书做注,只是苦于刊印成本太高,且质量太差,一直不能将心中所学广播世人,于是在下便想请卢大人看看这本书刊印如何?”

卢林山感慨道:“刊印自然尚佳,只不过如此精致,成本必然不菲,刊印数量必定有限,若不是大夫子这等圣贤,仍旧难以广播啊。”

徐锐笑道:“若在下告诉您,刊印这样一本《大礼记》所需不过十文,而且只要一个小作坊,一日便能刊印上百本呢?”

“此话当真?这怎么可能?”

卢林山豁然大惊,不可思议地望向徐锐。

徐锐笑眯眯地说:“大人不必惊讶,刊印此书的机器已经上路,不日便会到达西川,这便是下官送给卢大人的见面礼。”

卢林山呼吸一窒。

他出身名门望族,又是当地大儒,向来清高自傲,等闲的礼物看都不会去看一眼,更别说收下。

然而著书立说广播天下,乃是每个学术大拿的毕生梦想。

可悲剧的是,这个时代印刷技术落后,大量刊印书籍的成本十分高昂,除了国家行为之外,私人印刷的规模极小,所以即使是他也一直苦恼不已。

面对这样的见面礼,卢林山心中十分挣扎,但却怎么也讲不出拒绝二字。

徐锐见他双手颤抖,感叹道:“大人,咱们都是读书人,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读好了许多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

就好像方才的宝刀和神笔,其实都是下官闲极无聊时的信手之作,实在登不得大雅之堂,只好拿来凑个趣。

倒是大人一身才学,若能用下官设计的这套刊印机器广播学问,才是大功德一件,下官还等着看您的书呢。”

说完,徐锐朝卢林山行了一礼,自顾自地走了。

卢林山浑身一震,这才明白,徐锐不是什么暴发户,而是别人眼中的宝物对他来说不过是一件玩物而已。

多少年来,一直被他应以自傲的家世和才华,竟在这一刻有了一丝自惭形秽的错愕。

他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个荒谬的念头,难道千年传承的世家底蕴,还比不过一个弱冠少年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