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谋断星河 > 第二百一十一章:现代战法

谋断星河 第二百一十一章:现代战法

作者:稻草天师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1 01:50:29 来源:笔趣阁

军队的战术和编制就好像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战术和编制只有符合当下的装备配置及兵员素质才能激发出最大的战力。

就好比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坦克、装甲车、和飞机,古德里安的闪电战就无法付诸实践。

同理,眼下这支天启卫受限于装备和兵员素质,也无法一步到位,直接采用最先进的编制和战法。

徐锐基本上是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编制和战法来规划部队。

由于人数较少,天启卫的所有士兵都是以基层军官的标准进行选拔和培养的,头脑灵活,勤奋好学,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进取心是前提标准。

经过短短三个月的集中学习,士兵们已经全部识字,理解基本的军事理论,并熟悉各项军事条例和规章。

此时,天启卫的大部分武器装备都已到位。

徐锐将每十人编成一个步兵班,普通单兵配置为每人一支黑凤连射弩,三枚手雷,一面小圆盾、一柄马刀和一匹战马,每个步兵班有一个狙击手,额外配备一支追月狙击弩。

在此基础上,星河集团制造出一种改良的战车,徐锐将之称为“天启战车”。

所谓的天启战车其实就是一种马拉坦克,在厢式马车的木质底盘上加固车轴,用薄钢板制造车厢,并在车厢里设置一台利用“加特林”原理触发的巨型连射弩,代替坦克主炮。

巨型连射弩呈管状,相当于二十个黑凤连射弩的集合,具有可校准的光学瞄准镜,摇动手柄便可射击,一次装填需要三十分钟,可射出四百支长达半米的弩箭,射程达到一百五十米。

一辆天启战车准乘车四人,包括驾车手一人,射手一人,填弹手一人,护卫一人。

每三个步兵班混编一辆天启战车,组成一个步兵排,加上排长和护卫一共四十人。

三个排组成一个步兵连,大约一百二十人。

五个步兵连加上一个战车连(配备二十辆单独作战的天启战车,大约一百六十人)以及一个预备连(预备连总数一百二十人,和其他各连的训练科目都不相同,而且十分神秘,没人知道徐锐打算将这批人用来干什么)、一个运输连(一百二十人配备辎重车辆和马匹,专司运输和后勤补给,包括做饭),士兵总数一千人。

除了上述作战部队之外,还有营部参谋及各级军官三十二人,天启卫的总人数为一千零三十二人,差不多正好是一个现代步兵营的兵力。

除此之外,徐锐和星河集团在每一个士兵的装备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且不说最新式的连射弩,马刀使用的钢材也是星河集团刚刚研制出来的,含碳量在0. 65%~1. 65%之间,并采用最新的热处理工艺,硬度大约能够达到60hrc以上,且柔韧性相对较好,面对这个世界的其他刀具已经称得上削铁如泥。

防护方面,徐锐借鉴另一个世界的防弹衣造型,将分段式的薄钢板缝制在迷彩服内,形成层叠式防护,既保证了战士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又兼顾了超越普通锁子甲的防护能力。

其实在武器的选择上,徐锐也曾考虑过要不要直接制造火枪,但早期的火枪没有膛线,圆形的铅弹射出之后落点完全无法预估,必须成规模射击才有效果,意义不是很大。

因为一来天启卫目前人数太少,站成一排用三段式射击法作战,不但效果不好,而且面对骑兵战损率必然不小,怎么想都得不偿失。

其次,眼下星河集团的冶炼水平还有待提高,无法完全解决膛压和密封的问题,强行生产出来的火枪不但威力很小,而且非常容易炸膛,远远无法达到大规模生产的要求。

第三,以水轮机为动力建造的简易机床其实还非常原始,对木材加工还算勉强,但要想在钢管中钻出膛线实在是天方夜谭。

经过实践,徐锐失望地发现,在冶炼技术没有进一步突破,并制造出蒸汽机和更强大的机床之前,大规模制造有膛线的火枪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最后,也是最大的问题,那就是钱!

在宏威皇帝的全力支持下,徐锐装备这支一千人的军队已经花费了将近七十万两,这还不算从兵部抢来的四千匹战马。

若是再装配火枪,以热兵器时代的消耗计算,这个数字还得翻上三倍,宏威皇帝就算再支持,也不可能顶住这么大的压力,所以只有留待以后再来补强。

除了装备之外,徐锐直接借鉴了一战时欧洲各国的普遍军衔制度,士兵分为列兵、一等兵、军士长三级,军官则分为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和将军。

每个步兵班的班长为军士长,排长为少尉,连长为中尉,副营长和参谋长为上尉,营长为少校。

天启卫目前只有一个营的兵力,所以他这个头头也不过是个少校军衔。

当然,他的军衔制并没有在兵部备案,眼下只在天启卫中小规模推广使用,方便将士们形成军衔概念。

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徐锐不畏严寒,率领刚刚成军的天启卫顶风冒雪,进行了长时间的野外拉练,让士卒们尽快熟练掌握武器的用法,以及新战术的运用,就连过年都没有回家。

北方的冬天十分恐怖,徐锐制定的训练计划又非常残酷,负重越野、野外生存、崖壁速降、巷战配合、战术演练、实兵对抗演习等几乎都是特种部队的训练方法和强度。

再加上齐膝深的大雪阻拦,这场拉练从第一天开始,到最后一天结束,军营里哭爹喊娘的声音一直没有停过,几乎每个人都脱了几层皮。

不过好在徐锐选出来的几个军官都还算得力,第一连的连长是他专门从北武卫要过来的正七品百夫长张佐烽,其余的连级军官也都是西北边军的骨干,不但吃苦耐劳,鬼点子还不少。

再加上天启卫的士卒也都大多出身苦寒之地,早已养成了坚忍不拔的精神,是以冬季的训练虽然艰苦,却卓有成效。

除了对士卒的训练之外,徐锐还按照现代战争的标准,专门成立了参谋部,用大夫子的引荐,直接从国子监里挑了十几个熟读兵法的贡生作为参谋。

不过这些人读书虽然是把好手,但大多数人都对实际的战争都一无所知,徐锐只得亲自当老师,手把手将自己的军事理论强行灌输到他们的脑子里。

然后再让这些参谋和普通士兵一起进行拉练,了解战场行动的艰苦和军事作战的具体细节。

一开始这些秀才老爷们自然叫苦不迭,怨气加上对士卒的鄙视,与士卒甚至军官之间相处不利,酿成了不少冲突。

徐锐豪不偏袒,只是按照军法各打五十大板,然后身先士卒,带头与普通士卒一样拉练,甚至在规定的训练完成之后,依然按照平日里的计划,继续修炼无名剑法。

他这个圣人之像尚且如此,其他的秀才老爷们自然无话可说。

要说困难绝对是最好的粘合剂,什么样的感情都没有一起作战来得铁。

几个月同吃同住,摸爬滚打,向同一个目标和方向努力,很快便让这十几个秀才老爷和士卒间的隔阂迅速溶解,最后打成了一片。

知识就是力量,此话诚不欺人。

同样的训练和学习,这十几个秀才参谋无论是学习速度还是领悟能力都比普通的士卒甚至军官高出不少,别人还在依葫芦画瓢,死记硬背徐锐的新战法时,他们便已经能理解新战法的原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战术。

在最后一次以天启战车为战术核心的集体对抗演戏之中,由参谋部负责制定作战计划的三个连轻松干掉了另外三个连,赢得轻松写意,不留一丝机会。

这让负责指挥另外三个连的张佐烽郁闷了好几天,特意跑来找徐锐开了小灶。

这样一来,那群参谋又不干了,他们好不容易尝到胜利的喜悦,哪那么容易让张佐烽把面子找回去?

于是一个小灶成了两个,最后更是变成所有军官,甚至是士卒们自发参与的“夜校”,天启卫又一次变成了书声郎朗的大学堂。

徐锐当然很乐意看到这样的良性竞争,每一次真实的竞争都能让指挥官直接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这比用枯燥的理论强调一百遍还要管用。

而天启卫便在这样的氛围下,如同一块干瘪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徐锐抛出来的所有战争知识。

时间过得飞快,第二年开春,徐锐终于将这支在山里练了一整个冬天的天启卫带回了长兴城。

走的时候将士们衣着光鲜,回来的时候却是衣衫褴褛,然而每一个人脸上的精气神都有了质的飞跃,不知不觉之中,他们已经从一盘散沙变成了一个集体。

徐锐看着这些年轻而坚毅的士卒们,心中也充满了自豪,这是他第一次亲手打造一支军队,目前看来进度还算不错,只要再经过一两场战火的洗礼,这支天启卫便能向真正的强军迈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