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法师乔安 > 第80章 第二届大陆会议

法师乔安 第80章 第二届大陆会议

作者:程剑心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6:45 来源:笔趣阁

从紫杉谷到伊达利尔镇发生的一系列战斗,似乎并没有引起托马斯·康华利将军的重视,在向温斯洛普总督汇报时,他轻描淡写地表示:

“这只是一场小冲突,一个小小的意外。”

史密斯中校对将军的态度很费解,私下里问老上司为何低调处理此事,难道付出如此重大的伤亡还不值得深刻反省?

“我们当然需要好好反省,但是不能在总督面前流露怨气,更不能公开检讨失败的教训。”

“为什么不能公开检讨失败的教训?这不正是我们眼下最迫切要做的事情!”

“这次遭遇失败的根源在于情报有误,中了叛党的陷阱,那么情报是从哪儿来的?谁应该为提供假情报负责,中校先生,您真的敢追究吗?”

康华利将军一连串的反问,令史密斯中校不由头冒冷汗,哑口无言。

关于伊达利尔军火库的情报,是总督阁下亲口透露的,现在这则情报被证明是有意放出来的诱饵,倘若追究责任,不就是在打总督阁下的脸?难怪康华利将军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伊达利尔事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迫使殖民地的抗税者们彻底放弃了与斐真王国和解的幻想,由示威游行之类和平抗议,转而投身于武装斗争。

正是在这种思想转变的推动下,1626年4月2日,新大陆东海岸的民意领袖们纷纷赶赴米德加德城,提前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

由于会址就在自家附近,缺席了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卡斯蒂斯爵士,抱病出席了“第二届大陆会议”。

这位病入膏肓的老英雄,已经没有力气拄拐行走,也没有精力如其它风华正茂的代表那般在会议厅中发表长篇演说,由小女儿瑞贝卡推着轮椅进入会场,与各地代表们一一握手过后就坐在会场角落,默默旁听。

在卡斯蒂斯爵士身旁的席位上,左边坐着他的女婿,身着笔挺军装,与岳父同样低调而威严的乔治·瓦萨上校,亚尔夫海姆的民意代表;而在爵爷右边,坐着约顿海姆的革命领袖,整个会场中最活跃、口才最出众的约瑟夫·亚当斯先生。

会议最初几天,讨论的话题主要是“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延续,然而与会代表们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了尴尬境地。

一方面,“伊达利尔的枪声”意味着战争实际上已经爆发,主张独立的约顿海姆地方武装正在自发前往紫杉谷,誓与新阿瓦隆城内的驻军血战到底。

而在另一方面,除却约顿海姆之外的地方,当地居民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心理上,目前都还没有做好与北方同胞并肩作战的准备。

你在米德加德城或者莱顿港街头,随便找个路人打听一下,问他是否支持约顿海姆人的抗争,对方多半会爽快地点头,说不定还要喊两声“无代表不纳税”、“不自由毋宁死”之类铿锵有力的战斗口号。

然而你要问他除了口头上的声援,还愿意为支持约顿海姆人抗战做些什么,比如捐钱捐物,比如志愿北上参加独立武装,对方多半要尴尬地打个哈哈,避而不谈。

放着自家和平安乐的小日子不过,出钱出力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支持八竿子打不着的“北方佬”,这种事情只有极少数理想主义者干得出来,至于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别管口号喊得多动听,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都属于精致或者不那么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第二届大陆会议”的代表,尤其是米德加德和亚尔夫海姆的代表,固然不乏理想主义倾向,但是他们也都了解本地民众的倾向,如果只看重自己的革命理想却不顾现实民意,他们也就没资格担任民意代表了。

斐真,当今瓦雷斯世界综合国力最强大的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的称号可不是吹出来的,且不说天下无敌的皇家海军舰队,就算在斐真国内不怎么受待见的陆军,装备水平也是世界一流,光靠约顿海姆那群平均每十人配一条枪的乌合之众,这仗怎么打?

大陆会议的代表们心里都清楚,约顿海姆的民兵急缺装备、经费和后勤补给,需要整编和训练,必须被尽快打造成一支正规部队,否则只要吃上一场败仗,就会如同流寇般溃散,各回各家,玩不下去了。

那么经费和装备从哪儿来?

只能求助于南方兄弟的资助。

可是会议已经开了好几天,米德加德和约顿海姆的代表们在会场里高谈阔论,口若悬河,然而一旦落实到筹集经费、物资和招募义军,一个个都装起了糊涂,没人肯站出来承担责任。

拖拖拉拉的到了4月8日,聚集在紫杉谷的约顿海姆民兵已达万人,这些自发奔赴战场的年轻人,不久前还在田里耕作,码头扛包,别说军事训练,很多人连枪都没摸过,拿着农具般简陋的武器,全凭一腔热血赶来参军。

这些士气高昂的民兵聚在一起,得知没人给他们发军饷,自己也觉得成不了气候,就推选代表组成了“士兵委员会”,作为民兵临时领导机构,以“士兵委员会”的名义给大陆会议发来一封热情洋溢的请愿书,强烈要求大陆会议把他们收编成一支“正规军”。

民兵有了编制,签了合同,就能按周领饷,装备和后勤有保障,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还能加官进衔,荣获勋章,这是转为“正规军”实实在在的好处。

大陆会议的代表们传阅了来自北方前线的“请愿书”,诚然为民兵们的高昂士气深深感动,却无法就收编这支部队达成共识,说到底,米德加德和亚尔夫海姆两地的民意代表就是不想承担战争义务。

建立正规军,意味着大家都要出钱出力,可现在战事只局限在约顿海姆地区,米德嘉德和亚尔夫海姆真有必要引火烧身吗?两地民众能接受这样的牺牲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