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圣光 > 第0189章 探访(1)

圣光 第0189章 探访(1)

作者:通吃道人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4:24 来源:笔趣阁

放下电话,天阳冶金学院的郑平郑教授在客厅沙发上沉思不语。他再看看报纸上那条广告,好奇和疑惑兼而有之。

作为一名曾经的大学教授,六十多岁的郑平享受退休干部待遇。他有学校分配的房子,拿着优厚的退休金,享受多种福利待遇。无论吃穿住行,他都是天阳市最好的一批人。

但是......

万事就怕个‘但是’。

郑教授退休返聘,还在学校担任教学任务。昨天就有学生拿着一张报纸来,兴奋的请他参考——今年毕业实习能不能去这家乡镇企业‘圣光机械’。

这企业烂不烂是一回事,关键是两百块一个月的工资实在动人心。干一个月,一年的生活费就到手了。

学生的想法自然被郑教授给否决了。现在大学生还包分配,实习单位一般就是日后的上岗单位。这可不能随便跑到一家没名气的乡镇企业去,影响前途的。

只是机械制造的圈子在天阳市很小。随便一打听,郑教授就知道已经有好几家企业的技术人员对这广告动心。只是没谁做出表率,无人敢吃这第一个螃蟹。

两百块一个月呀,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抗拒的诱惑。市里不少企业贷款发工资,发到最后连贷款都没有了,个别企业都开始欠薪。管理层还能撑,可普通技术工人可撑不住。

郑教授敢打赌,用不了几天就会有人去这家乡镇小厂试试水。特别是广告上对工作时间要求还特别灵活,周末去上班都行。

放下《天阳电视周报》,再拿起《天阳日报》,这可是天阳的大报。不是说它有多厉害,却是党政喉舌,上面的文章不是随便乱写的。

最近日报上连载了几篇来自南头乡的新闻。基层群众自发利用天然水道充当运输线,把乡村和城市的经济联系起来。类似报道过去不是没有,但这几篇切入点很有意思。

讲物流,讲管理,讲规划,一看就是有实践经验才能写出来的文章。好多人以为这是什么下派干部的手笔,没想到作者是个小学民办老师,还是个年轻的女孩子。

现在‘春天的故事’还没开始,但经济问题刻不容缓。南头乡若是能搞出点名堂来,市里上下都乐见其成。当目光聚集,这个乡的其他事也就自然上报了。

南头乡机修厂资不抵债,不得不停产整顿。其厂房和设备租借给新成立的私营企业‘圣光机械’。这家乡办集体企业的职工也分流,被私人老板重新雇佣。

乡里是希望把这事当做一个甩包袱的尝试和政绩,小心翼翼的对外通报了一把。于是在周青峰毫不知情的状况下,他自己的大名已经出现在报纸上了。

两份报纸合在一起看,关注‘圣光机械’的人比关注什么南头乡商业物流的人还多。毕竟一个是真的提供工作机会和高薪酬,另一个似乎跟普通老百姓没啥关系。

郑教授打电话去问,不过是个试探的动作。他本人没想应聘,但这事越琢磨越有意思,令人好奇心倍增,很想去实地看看——两千一个月的薪酬,连退休教授也动心啊。

又等了一天,退休的老教授按捺不住。他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没通知任何人,只让两个学生作陪,打算去南头乡看看。就算‘圣光机械’让人失望,他也当去乡下散散心。

出门要安排车,结果学校的司机不愿意去南头乡,说下乡的路太差,越野吉普跑一趟都划不来。司机推荐坐船,让老教授去菜市码头,随便一问就有南头乡跑运输的船。

“坐船?”

郑教授倒是新奇,他还真没体验过坐船下乡。一路泛舟也是美事,他觉着是个好主意,又带着学生去菜市码头找船。

教授和学生都久居象牙塔,早已脱离普通百姓生活。他们到了菜市码头,既厌恶码头的脏乱差,又惊讶于这里商贸活动的旺盛。

因为周青峰出手,码头管理处没了人,市场处于自我管理。大量来自农村的货物日夜不停的运来,同样有大量初级工业品借助码头运走。

一看这状况,郑教授就意识到问题。市里口头上说重视,只怕头头脑脑们就是看各级报告,压根没人来实地调研过。他立马对自己的学生说:“带相机没有?把这里的情况拍下来。”

学生抓出相机,把整个菜市码头的喧闹,混乱,活力,全给拍下。郑教授更是找了市场上买菜卖菜的市民和商贩,直接问询情况,得知许多商业流通的细节。

这些细节一问,跟马婧写的文章全部一一对应。有那么一刻,郑教授都在心里惊叹——南头乡的那位女教师实在了不起,她对社会的观察鞭辟入里,写出了问题的症结和痛点。

“难得呀,简单的几篇文章,一点空话套话都没有,城乡的优劣和困境表露无疑。文章不但写了现象,还写了内在原因,更给出了解决方案。这位马婧老师待在个乡下小学真是埋没了。”

郑教授中午出门到菜市码头,一下午都泡在这个遍地水渍的市场。他满以为天一黑,市场就要关闭,他也就只能等明天再去南头乡了。可谁知道天黑了,码头都不安静。

船只白天运来农产品,夜里就把工业品运走。市里企业都有了默契,天黑后开车把各家挤压的初级产品拉来,供各家商贩挑选。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特别痛快。

这一天至少三十多条小船在码头停靠交易,夜里船只运货离开,贸易网络不仅仅是某个乡镇。郑教授一咬牙,不顾学生劝说夜里行船不安全,问其中一位船老大能不能送他去南头乡?

船老大看郑教授年纪大,带的学生也斯文秀气,笑哈哈的就答应了。等上了船,马达突突响,船头灯光照亮水面,凉风吹拂,夜色笼罩下竟有股别样的滋味。

郑教授对这夜间行船好奇的很,反复向船老大问些细节,“你们这船从哪里来的?”

“这是以前打渔的船,发动机是新装的。”

“新装的发动机,市里买的吗?”

“市里的发动机好几百,我们可买不起,这是南头乡‘圣光’厂修的二手柴油机。他们现在到处收集二手机械,修一修就卖给我们。价钱不到新机器的三成,一样好用。”

老教授来劲,趁着行船的路途,就问道:“师傅,说说这圣光机械厂。我正想去哪里看看哩。”

船老大哈哈大笑:“那家厂子的事可真是能说这一路都不停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