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圣光 > 大改 第0066章 城乡贸易

圣光 大改 第0066章 城乡贸易

作者:通吃道人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4:24 来源:笔趣阁

周青峰卖花生的事注定还有些波折。他让何老汉除了把花生零售外,也少量换取些城市职工多余的廉价工业品。

毛巾,肥皂,布料,水壶水杯,锅碗瓢盆,乃至二手自行车之类低端工业品。换来的东西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这些东西到手后转而向马王村在内的周边农村销售。

至于何老头说的人手不够,那真不是啥问题。

现在农村最大的麻烦就是人口过剩,尤其是天阳市所在的南方内陆省市。山区地形没有田地可种,机械化耕作更是搞不起来,去沿海打工还未兴起,空闲人力太多了。

何家找几户亲戚就能拉出十几号的销售队伍。真正的麻烦是何家在村里露脸了,难免有人会寻思他们家是怎么发财的?

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周青峰迫切想要尽快赚到五千块种地的钱,确保自己的任务完成。他已经有些耐不住继续待在马王村,倒不是小嫂子不好玩,而是乡下生活实在太苦。

为了激发何家的积极性,周青峰对转售工业品的钱一概不要。这一下立刻让何老头全家上下激奋不已因为这其中的利润大的惊人,哪怕良心点都能赚一倍的钱。

周青峰卖花生能赚近一万,何家通过转售赚个几千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至于农村缺乏现金,消费能力低下没关系,用蔬菜家禽抵价也行。反正何家要运货去市里的。

城市职工获得优质农产品,乡村农民获得廉价工业品,何家的商业网络就把钱给赚了。周青峰提供起步资金和产品,大捞一笔也顺便把任务完成四全其美。

转售交易的第一天,何老汉运了五包花生米去市里,拉回来一堆杂七杂八的东西。

“机械厂的人说了,他们家的东西卖出去收不到款,三角债层层叠叠,只能拉回这些破玩意抵账。抵账抵的多了,各家都屯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

比如这些肥皂是市里日化厂的,也不知道谁抵给了谁,反正最后落在机械厂的库房里再也抵不出去。机械厂每月就拿肥皂抵一部分工资发给职工。厂里职工早就腻味了这东西。

对了,现在城里的职工甚至有任务,每个人要帮厂里销售多少货。我听牵线的会计说,销售任务下放到每一个人,连一线工人都有。所有人家里都屯了一堆破烂,大家都愁死了。”

何老汉的船运回来一堆一堆的货,价格都非常便宜。城里的职工发不了工资,宁愿亏钱也要把它们清空,否则日子都过不下去了。

“像这个搪瓷碗,一斤花生就换了五个回来。”何老汉从个包装箱里抓出好些掉漆的碗,乐呵呵笑道:“这东西在乡供销社要一块五一个呢。”

周青峰接过搪瓷碗,就发现这玩意质量极其低劣。碗上的搪瓷大量脱落,坑坑洼洼难怪卖不出去。

“怕啥,不就是卖相不好么。能用就行,乡下人哪里在乎这个?主要是便宜啊。这一个碗算下来不到两毛。

我拿这碗去换五毛的茄子,肯定有人要。乡下的茄子又不值钱,运到市里一卖,翻倍的赚啊。”

何老汉哈哈哈哈的笑,乐的嘴都合不拢。他特意带了些碗来女儿家,就为了向周青峰炫耀自己赚钱的法子。

“我跟几家亲戚谈好了,货赊给他们卖,回头折算各种菜给我就行。他们都乐意赚这个钱。除了这些碗,我还拉回来好些东西,都是平常各家各户用得上的,价钱都便宜。”

周青峰拿着手里的破碗,不由得想起了二十多年后的‘并夕夕’。城市里的居民嘲笑廉价电商靠低价销售劣质产品,却不知道没有话语权的农村一直存在大量消费需求。

谁能满足这个需求,谁就能赚到钱。因为中国人口实在太多了,只要掌握其中很小的市场份额都能发财。

接下来的情况就不需要周青峰插手了。南头乡的几个村子很快就知道何家在天阳市有关系,能弄到相当便宜的工业产品。价钱相当于供销社同类商品售价打折再骨折。

都是乡里乡亲的,消息传播的极其迅速。一开始只是何家的亲戚在帮忙销售,后来知道的人多了,农民们不想让何家亲戚赚中间价,主动挑着自家出产来换购。

何老头既欢喜又焦急,他家愣是变成了个小集市,每天家门口都熙熙攘攘的。他的亲戚也不用主动去推销,待在他家当售货员就好了。

城里纺织厂生产的劣质毛巾,洗两下就掉色掉毛,但只要三毛一条。各村农户不必跑老远去乡里,直接把菜挑到何家就可以换到乡里供销社卖的也是这种劣质品,还贵的要死。

好几个村的蔬菜供应能力比周青峰的龙粪田还大,何老汉租的两条船很快不够用。他不得不继续租更多的船,雇上几个人来开船运货,甚至要在菜市码头那边租个仓库进行存放。

没过几天,老何家发达的消息就漫天乱飞。人人都觉着何老头肯定走通了市里什么当官的门路,否则怎么突然就如此厉害?

对于市里那家机械厂便是奇迹出现,厂里的职工突然就发现自家仓库里惹人嫌的破烂货居然在慢慢清空。过去这些东西压根没人要,现在居然能还回来不少日常生活物资。

厂里的党委高度重视这事,连夜开会研究决定赶紧的,把仓库里那些烂货全部卖掉。亏钱都在其次,活命最重要。

为了讨好何老头这个重量级‘客户’,机械厂都要把他当大爷般供起来厂里把周青峰那六吨多花生全包了,后面两个月的出产也包了。拿到花生,他们还高兴的要死。

毕竟花生可以吃可以卖,至不济还能榨油。这属于畅销的生活必需品。仓库里的肥皂可啃不了,耗子都不吃。

机械厂自家的产品卖不出去,干脆让职工帮何老头卖菜算了如今何老头运输的船从一艘变两艘,两艘变四艘。二十四小时不停的跑运输。

天阳城区人口好歹几十万了,消化几个村的农产品是一点问题都没有。政府已经开始搞‘菜篮子工程’,就是因为城里居民数量快速增加,农产品产量跟不上。

很多年后,天阳市某机械厂的老职工都笑谈,说当年厂子都要倒闭了,救活自家的办法压根不是什么技术创新,更不是体制改革,是全厂上下跑去卖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