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碧海风云之谋定天下 > 第五十七章 就计

碧海风云之谋定天下 第五十七章 就计

作者:明海山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1:40 来源:笔趣阁

温帝心下一凛,拿起信细细端详了一遍,高声喊道:“李公公?”

门外的太监听闻叫唤忙进了屋,应道:“老奴在。”

“朕方才采茶有些乏了,想在这里稍做歇息,你去茶圃外守着,任何人等不得放入。”

李公公见温帝脸上阴晴不定,十分乖巧,立刻收起了先前满脸的喜气,敛息低声应道:“老奴遵旨。”便转身疾步退了出去。

温帝拆开信封,细细将信上所写看了一遍。又沉思了一会儿,忽然开口说道:“信使尚在?”

这时,从茶室的某个角落里传出一个女童的声音:“在,请恕小人无礼,不能现身。”

温帝似是并不在意,喃喃自语道:“计是好计……只是,她确定心意已决?”

“是,公主说了,只需按此计行事,她必能助陛下除去慕云佐,以绝后患。”女童的声音毫无迟疑。

温帝冷哼一声,道:“只是作为条件,朕需遣十万雄师到太液城,助她登基是么?”

“正是此意。”

温帝拿起信,低声念了起来:“……待时机成熟,请贵国慕云佐太师率苍梧之精兵,入太液以襄大计……”

念到此处,颇有些迟疑,问道:“可十万雄师要渡瀚江,谈何容易?”

女童又是嘿嘿一笑:“此事不难,鼋头舰三百艘,日夜更替,十万雄师,三日便可渡完。”

温帝闻言却不以为然,摇头道:“三百艘,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就算是造出舰船,以明皇此等睿智之人,此舰船用作何用岂能没有猜疑?”

女童依然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公主从三年前就已向明皇陛下进言,瀚江之西并非只有苍梧一国,单以邻邦小国及属国论,便有十四国之多。这些邦国虽小,然物产丰美,别具一格,且合在一起,数目可观,只是苦于运不过瀚江。若能广造巨舰以做商用,再在两岸互建商馆市肆,互通有无,定能汇通天下,珠和璧美。明皇陛下听闻后很是赞同,毫无疑心。”

温帝冷笑一声:“你家公主倒会未雨绸缪,三年前便开始做此打算。她母亲若是知晓其用意,真要心寒之极了。”

女童应道:“明皇陛下洞察秋毫,且向来行事谨慎。公主说了,只有栈道陈仓合二为一,方可明修暗渡,瞒天过海。所以这三百艘舰船用作商船也并非虚言,待陛下助公主成事之后,她会将其中的一半舰船赠予苍梧国,真正做到互通有无,两下裨益。”

温帝哈哈大笑起来:“好一个栈道陈仓合二为一,说得朕也很是动心,倒有些盼得你家公主能早登御座了。可她倒不怕朕拿了这舰船又载了兵甲打过瀚江来么?”

女童也嘿嘿笑了起来:“陛下好谋算,不过公主谈笑间也说起过此事。碧海国兵甲虽少,造船的本事却是天下无双。这些巨舰能抵得住瀚江天堑的狂风巨浪,全赖船匠们在舰中埋设的巧机妙锁,倘若陛下想要以此

舰率众兵临碧海,我们便有法子将这些机锁一一拆解。届时恐怕船未至岸边,便会散成一堆木片,陛下的雄师可就得去喂鱼了。”女童的话语透着一股尖酸,语气中毫不示弱。

温帝的脸色一沉,并没有说话,多年的定性使他已不会轻易动怒,何况女童所说的话,胸有成竹,显然早有预料。他想了一会儿,忽然似是想到了另一件事,点点头道:“原来如此……原来你们是想用这个法子来……”

女童咯咯咯地笑起来:“陛下真是好神思。公主一直说,苍梧李氏历代先帝皆以仁治国,可陛下的智谋,便是比那慕云氏也毫不逊色。”

温帝听在耳中,顿觉此话听起来似是赞颂之辞,实是辛辣,又触到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一块心病,不由震怒。但只是一瞬,便又将脸上的怒色压了下去,淡淡道:“她的意思朕知晓了,你回去告诉她,朕对此事无异议。”

那女童应了一声,又道:“此外,贵国太子殿下与碧海清乐公主联姻一事,公主说了,她也十分希冀于两国再结连理之好,与苍梧亲上加亲。只是明皇陛下尚有犹豫,若苍梧国近日能再遣一求婚使团,并将此事办得隆重一些,必能推波助澜,打消明皇陛下的不决之意。”

温帝深思熟虑了一番,脸上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道:“此事朕知晓了,近日自会遣使团去碧海,就请她好生接应便是。只是使团求婚之时,若太子本人在场则不合规制,就请她近期内派人将太子送回苍梧国来吧。”

女童应了一声,便再无声息,不知何时已是去了。温帝将那封信投入炒茶用的小火炉内,又坐了片刻,兀自笑了起来。

朱芷凌,这几年你只道我是你的一枚棋子。这次我当让你知晓,谁才是棋手。

李公公在茶圃外候了好半日,才见温帝慢吞吞地从茶室里出来。眼瞧着温帝的脸色已是舒缓了不少,甚至还比平日里显得要愉悦一些,心中揣摩着多半还是铁树祥瑞的缘故,忙又堆上笑脸,打算待会儿只紧着温帝的话头使劲往喜庆的面儿上带,以博个龙颜一悦。

不料温帝见了李公公,迎头就是一句:“替朕更衣,朕要去趟榕庆宫。”

李公公一愣,怎么忽然要去榕庆宫,不去常青殿看铁树了?要知道榕庆宫乃是苍梧国历代先帝的太庙所在之处,今儿这样寻常的日子怎么平白无故地想起来要去那儿呢?

不过李公公是经了事儿的宫中老人,不多问一句,只旁敲侧击地笑问:“圣上这是要把这祥瑞之兆亲自告诉先帝爷呀?”

温帝闻言怔了一下,随即夸赞道:“你倒是机灵,很懂得朕的心思。是了,朕打算亲自跟先皇说说这祥瑞之兆。”

李公公忙腆上脸来奉承道:“哪里是老奴懂得圣上,分明是先帝爷在的时候,您就对他百般孝行,这份心思天下皆知万民传颂,谁还能猜不出来呢。”

嘴上说着,心里却有些

犯嘀咕,祥瑞还没见着呢,就去榕庆宫报喜,怎么想都觉着好像哪儿不对劲。脚下却不敢怠慢,忙扶温帝进了常青殿更衣。

榕庆宫并不在皇苑之内,而是建在皇宫以西五里开外的一片邻山傍水的洼地,传说是万桦帝都最好的风水宝地,故而自高祖立朝以来,便选了此地建了太庙。再往南去一些,就是慕云氏的太师府第了。

待温帝午后乘着车辇到了榕庆宫时,已是黄昏时分,正遇上宫人们低头洒水帚地,忙着朝夕各一次的例行打扫。

温帝方下了车辇,瞧见宫门前停着一辆七宝香车,车前挂着一块无字的木牌,只刻着数朵祥云。

他皱眉问左右道:“怎么?是太师府的黎太君在里面么?”李公公刚要上前询问宫人,从榕庆宫里传来一阵拐杖声,敲在青石地上,声声入耳。再一看,正是慕云府两太师的生母黎太君。

自从上次含元殿上两人暗涛汹涌地针锋相对之后,已有数月未见。温帝曾着人暗中打探,得知黎太君得了丹书铁券之后,便一直深居简出,一心只在府中照料慕云佐,其余之事一概不理。

显然黎太君也未曾料到会在此处遇到温帝,但终究是见过世面的老人,一见温帝立于宫前,手中的仙鹤盘云杖敲在地上也未曾有片刻的迟疑。她径直走到温帝面前,缓缓躬下身子,口称:

“老身见过圣驾。”

温帝直待她行完礼,方亲自上前扶起来问道:“黎太君今日怎会来此?听闻太君在府上一心照顾左太师,不知他的身子可好些了?”

黎太君微微一笑,道:“老身近日夜有多梦,常常忆起故去的姐姐,因而来看一看,添一炷香,说几句唠叨话。若按苍梧祖制,老身这臣子之妻的身份本不得入皇家宗庙,也是承蒙先帝皇恩浩荡,特恩准老身日后可以随时来此祭拜,每每想起,自觉感激不尽。”

温帝听言,和颜悦色地抚慰道:“黎太君说的是哪里话,太君与皇妣是血脉至亲,姊妹情深。纵然臣子之妻出入七庙之地于本朝并无先例,可黎太君膝下二公皆是国之栋梁,朕的母亲也是太君的姐姐,实是骨肉相连。常言道,世间百善孝先行,为了朕的亲姨母破一次例,又有何妨?往后且休要再提此事。”

黎太君忽然听得温帝唤她一声“姨母”,心中感慨万千,眯起眼睛细细看去,温帝的细长的眉角间分明还有些姐姐当年一双凤目的模样,方才在榕庆宫内对着姐姐的画像说了半天的话,如今见了温帝,再想起些昔年往事,不禁泪眼婆娑。

她轻轻拍了拍温帝搀着她的手,叹了口气回道:“你这一声姨母,老身竟觉得恍如隔世……倘若姐姐还在……”正要老泪落下,瞧着四下皆是一群宫女侍卫,自觉失仪,转身对温帝身边的李公公改口道:“老身瞧着圣上有些清减,可是近日夜里闷热,睡不踏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