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最强地球导师 > 第468章 来自三菱的威胁

最强地球导师 第468章 来自三菱的威胁

作者:伏醉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5:44 来源:笔趣阁

兴国冶金的事情,以这些股东对同泰实业的调查力度,当然是清清楚楚的。

在得知兴国冶金的事情之后,这些股东们第一时间就感慨那兴国冶金的老板也真是胆大,居然敢跟日本人方面硬抗。

要知道,在江浙一带,主要是南方沿海地区,日本人的影响力还是不小的。

尤其是当初华国和日本关系正常化、建交的时候,出于种种考虑,当时华国政府放弃了战争赔款。

抗日战争的赔款,首先是被国党的大佬空一格常凯申大笔一挥免掉了,这是第一次放弃战争赔款。但后来新华国成立后,常凯申作为过气的大佬,说话当然不算数了,得重新来过。

华日关系正常化的时候,由当时的总理提出来放弃战争赔宽,这是第二次。

但是,这跟第一次有本质不同。

都是放弃战争赔款,为什么要说有本质不同呢?

因为第一次,那是常凯申打肿脸充胖子的做法。作为一个可以把侵华日军的重要战犯、对华国人民犯下了涛涛血债的岗村宁次,在战后聘请为当时国民政府的顾问的政府首脑,常凯申做出这种举措,那简直是很理所当然的。

但是新华国成立后,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看上去在外交上花了不少冤枉钱,吃了不少亏,但那都是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作出的最好选择。那时候的人可没有重生的,也没长前后眼,怎么会知道后来那些曾经的友好国家会成为白眼狼呢?

这种外交政策的颠峰时期,便是两阿提案将华国送进联合国,并且直接就是联合国五常这五大流、氓的位置,而不是之前美国设想的“一国两席”,即新华国和国党的割据政权同时占据联合国席位,并且五常位置由国党继承的方案。

这一点,提出这个提案的两阿,及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可是居功至伟。虽然后来阿尔巴尼亚和华国反目成仇,但是那个反目,实际上是因为后来开国领袖去世,华国改变了开国领袖的国策,以及阿方不理解华美建交、身为反苏先锋的华国却率先打算和苏联握手言和的做法等********上的冲突,加上华国停止无偿援助等因素,最终导致的结果。

当然,阿尔巴尼亚也有点扶不起的感觉,过于依赖华国援助,甚至是躺在华国援助上当米虫,一旦停止援助就要翻脸。这一点的确是对人心的贪婪方面有所失察。但这个将华国送进联合国的功劳仍然是不可抹杀的。

能够让两阿提出让新华国重返联合国这个提案,这外交方面的努力也是功不可没的。

回到华日建交上面,当时华国政府放弃日本战争赔款,作为回报,日本就不得不提出对华政府援助(oda),包括大量的无偿援助、无息贷款、低息贷款等。

抛开历史的恩怨不提,这援助本身,实际上也帮助日本企业和产品打入华国市场,在华国获取了大量利润和市场占有率,这一点日本并不吃亏。

但是,客观上来讲,这个援助也的确帮足了当时的华国大忙。当时华国处于闭关锁国时期,主要工业、民用、军用技术都是苏式的,日本的援助帮助华国大开了西方技术的大门。从日本,华国学到了很多技术、管理体系方面的知识。华国能够做到如今的经济总量超越日本,甚至在经济上更让日本严重依赖于和华国的贸易,随便一个反日风波就能让日本经济动荡不安,这上面打下来的基础还是很重要的。

当然,另一方面,这个援助华国方面也吃了些亏,被日本人借机窃取了不少机密技术(什么宣纸技术、景德镇瓷器技术、乃至于当时华国并不落后的超级计算机技术等)。但实话实说,相比吃亏来说,获得利益还是占据主要的。

同时,当时华国外汇极其紧缺,事实上一直到2003年左右,这一外汇紧缺的现状才慢慢缓解。而当时已经融入西方体系的日元,也是购买力相当高的外汇,并没有现在的疲软。这些外汇,也是帮助了华国大忙。

总而言之,这个援助客观的说,算是双方各有所得、各有所失,算得上是总体上双赢(部分地方双输)。

这一援助一直到前年也就是2008年才最终取消,加起来一共进行了近三十年。

这个贷款的重心,主要是南方和沿海地区获得比较多,因此在这些地区上面,日本人的影响力,要远远比中东部地区更强。

当然三十年前的时候,华日关系密切,哪怕是民间也是相当亲密,彼此真正视为一衣带水的友好邻国。所以在日本,八十年代才会出现一部描写中日结盟对抗苏联的军事幻想小说《明斯克号出击》。书中描写苏联入侵华国,然后日本民间志愿者组成志愿军抗苏援华,打的口号甚至是“保卫我们的文化母亲”。后来日本被苏联吞并,日本流亡政府更在华国支持下成立,一直坚持到美国出手,最终复国。

这里面折射的当时国际形势,可以说是相当有意思的。

而且当时华国民间,对日也相当亲切。华国官方也是从小学生的教育方面开始,一直到正式政府层面,全方位的宣传华日友好。绝大多数华国普通人都是真心相信华日友好的这一口号。后来的日粉很多在这个时候打下的基础。

日本有对华的政府援助(oda),有全面对日开放的市场,有民间友好的整体氛围,可以说,当时的日本,抓到了一手好牌。

可是,有了这么一手好牌,有了那么好的基础,日本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成烂牌的?是怎么把一个全民对日友好的国家,变成了反日情绪充斥民间的国度,把一个官方层面对日友好的国度,变成了一个动不动警告日本“悬崖勒马”,动不动“警惕军国主义极端分子死灰复燃”,动不动要让日本“真诚的对历史上犯下的罪孽道歉”,动不动剑指日本意在美国的国度的?

换了任何一个国家,只要不自己主动做死,都不会搞得这么糟吧?

这实在没法解释。只能说日本的民族性就决定了他们不具有真正大国的风范和气度,更不具有真正大国的胸襟和格局,这是他们民族的本质缺陷。

这就是缺乏底蕴的结果。缺乏底蕴就导致他们可以在逆境中坚持向上不放弃,一到了形势大好的时候,就忘了自己姓什么了,正所谓一阔脸就变,一旦形势大好,就狂妄得不行。

二战时期的日本狂妄到主动进攻美国找死,现在的日本狂妄到宣布要买下美国,结果被美国搞个广场协议当头一锤子砸得就地跪舔,乃至于后世狂妄到借助镇国神器要独自驱逐特洛伊侵略者,独霸地球,这都是这种民族性的体现。

或许这也是岛国心态的折射。全球之中,唯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岛国心态的岛国民族,也就是英国了。可是英国能摆脱岛国心态,那是因为当了数百年日不落帝国,习惯性的养成了全球视野。可就算如此,当日不落帝国分崩离析,英国只能重新缩在英伦三岛上的时候,那岛国心态又多多少少的重新冒了出来。

这是植根在民族基因上的东西,已经根深蒂固无法改变了。

这就是为什么,随着华国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不再将日本视为最大威胁的原因——因为岛国心态的他,承载不起大敌的分量。能被华国视为大敌,视为关系到生死存亡的战略对手的国家,也只有大陆型的苏联(现在已经没落的俄罗斯已经不再具有苏联的霸气,没这个资格了)和大陆海洋兼备型的美国。

华国的目标,从来都是世界第一。(六七十年代的苏联处于战略进攻期,当时苏联才是第一强国。美国当时各种战略性收缩,要不然也不会拉拢华国来对抗苏联了。华美关系正常化乃至于日后华国和西方的短暂蜜月期,正是出于这种战略考虑才出现的。)

这就是华国。只因为她,生来就注定是要君临世界的!

但不管怎么说,之前拿着一把好牌的日本,尽管把好牌打烂了,但正所谓烂船还有三斤钉,日本越来越不行,那是大局和国家层面上说的。在民间,对华国普通商人来说,却仍然是一个可畏的庞然大物。

作为在日本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三菱财团,自然也在华国拥有可观的地方。

而这些股东大多数都是江浙一带的人,面对日本人,面对三菱财团,往往先是自己怕了。

他们毕竟都是经历过二战后日本最巅峰那个时期过来的,当时日本的那种可怕形象,至今仍然烙印在他们脑海中,可不是杨晨这种对日本全然不在意的新生代。

新生代的日本印象也就是那啥产业发达,要么就是动漫好看,可他们却曾经深深感受到宣称可三个小时消灭华国海军的猖狂(更可怕的是当时还真能做到。当然现在肯定不行了),深深感受过日本在华国境内曾经拥有的人上人地位,深深感受过日本曾经居然敢和美国人叫板,说要买下美国的霸气。

这兴国冶金的勇气,这些股东有一个算一个,都完全不可能有。而要和兴国冶金合作,他们自然也是难免犹豫起来。

“还犹豫什么?”最先提出这个方案的那个股东叫道:“我们只要搭上了同泰实业这趟列车,还怕什么日本人?”

“不怕?说得容易……”人们议论纷纷,都是深有顾虑。

“等等,老关,你不是当初最反对和同泰实业战略合作的吗?”突然有人揭穿了提议者的真面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