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最强地球导师 > 第466章 系统测试

最强地球导师 第466章 系统测试

作者:伏醉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5:44 来源:笔趣阁

时间过的很快,加上大家都是相当专业的人才,经过一天半时间的讨论,火箭引擎的设计很快就被定型下来。⊙頂點小說,

大家都很高兴。

杨晨也很高兴,关键是,这一天半时间下来,小苏小光配合本命算器,已经成功的设计出了一套全新的、采用了大量灵能科技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此外,这个系统还融合了通讯中转系统的功能。

这个通讯系统的设计方案,杨晨也是让小苏小光和本命算器根据公开的卫星通讯方案推演出来的。

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后世的灵能通讯技术。

另外,还有主控系统、中转系统、变轨系统、武器系统、防御系统等,这些都是已经设计好了的,也被融合进入了现有方案之中。

这样一来,整个卫星的系统,便也都设计完成。

设计完成的系统比之之前,可以说面目全非,一般人都认不出来其之前的面目,即便卫华这样的专家也不行。

当杨晨将全部系统灌输进入卫星的硬件设备,准备进行各种实验的时候,卫华还在惊讶之中:“这个卫星系统好完善、功能好强大啊!只可惜,也只有灵能技术下才能做到这一点。传统科学要做到这么强大、完善的功能没问题,但要能够塞进小小的卫星,那就不容易了。小杨你有这样的技术,何必舍近求远,去要啥北斗导航系统呢?”

杨晨笑而不语,心说难道我会告诉你这就是根据北斗导航系统,加入了其他功能变化而来的吗?

人家也得信啊。

关键是这中间牵涉到了电子生命这一块。

而告诉卫华就相当于告诉了国家。

可这东西牵涉到各方面的政治、道德、**问题,让国家方面知道了只会成为麻烦。因为现有人类文明还不具有正确、成熟的对待其他生命的能力,还是隐瞒下的好。

在卫华的惊讶中,上天前整个系统的测试实验便正式开始。

这个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让卫星在太空之中那种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可以正常运行,哪怕出了小故障,也可以在地面控制人员的帮助下,比较容易的排除掉。

而同时,可用于变轨的矢量喷射发动机也要在真空失重环境下进行测试,以使发动机尽量做到高效低消耗。太空之中,可没地方补充燃料去。

虽然说灵气无所不在,在太空中也可以补充,但是太空之中仅仅有能量还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工质。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要往一个方向调整方向,必须相对反方向释放出出相同数量、方向相反的动量才行。在大气环境下,空气就是天然的工质,这方面器室不需要过多考虑。但在真空中,那就必须自带工质了。

能量只有通过工质才能作为推力能源使用。而工质就等于质量。

所以,除非有种技术,可以直接通过能量和无所不在的空间本身产生反应,将空间本身做为工质,否则太空飞行器是必须携带足够质量作为推进工质的。

这种空间推动技术,在理论上倒是存在,比如说传说中的空间折叠、曲速飞行、空间跳跃等。但是至少以后世的技术,哪怕是特洛伊联邦那么高水平的技术,仍然没有无工质引擎的技术。

卫星在这一点上,尤其明显。

因为卫星的质量限制在那里,这就造成了它们所携带的工质燃料是有限的。

普通的飞行器,可以多携带燃料,连一克质量都要计较的卫星不行。传统科学技术下设计的卫星不行,灵能科技技术设计的卫星同样不行,仅仅只是相比普通的效率高很多,可以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携带更多的功能模块上天。

但是,质量上限和技术上限摆在那里,这个更多也多不到哪里去,起码无法让卫星肆无忌惮的尽情携带燃料。

总之,这一系列的测试,都是通过模拟太空的恶劣环境,比如真空、微重力或者失重、零上几百摄氏度的高温、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等等。

尤其是温度方面。因为真空中没有空气,不传导热量,所以哪怕一颗小小卫星也会产生两种极端温度。其面对太阳的方向,将接受太阳照射,积累数百度的高温。而同一时间,在卫星背对着太阳的方向,则是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

这种两种极端反差的温度甚至可能出现在同一块卫星的金属外壳上,如此悬殊的差距,将会对金属的性能产生严酷的考验,没有足够的技术,那是不行的。

传统科学技术的卫星还好,其外壳并不具有什么特别的功能,真正娇贵的一起都躲在外壳的保护下,受影响不大。

可是灵能科技的卫星,外壳也镌刻有大量法阵,如何保证在如此悬殊温差下,法阵仍然可以正常运转不受影响,那也是一个非常让人挠头的课题。

这方面,哪怕杨晨拥有后世技术,也必须小心的进行多次测试,根据反馈改进数据才行。

还好的是,相比传统科学技术优越的是,类似的实验环境,灵能技术相对来说更容易达到。

通过不同法阵的作用,要高温有高温,要低温有地问,要失重有失重,要真空有真空,而且可以随时切换,有了法阵帮助,这方面都是很方便的。而且消耗也不高。

这一点,就不是传统的科学技术能够达到的了。

这倒是让卫华身有感触:“灵能技术别的不说,光是这种实验环境的营造,那都是相当犀利的啊。只凭这一点来说,发展灵能技术都是势在必行。传统的科学技术水平,要营造一个合适的实验环境可真是太难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为了测试大气层内飞行器、高速载具的空气动力学数据,以便设计出优秀的空气动力学外形,就必须建造风洞。无论是飞机也好、导弹也好,甚至地面上的跑车、坦克等乃至于潜艇,要设计出一个可以高速前进,并同时尽量减少空气或者说流体阻力,都必须进行风洞试验。

而一个风洞实验室,所需要的资金那是海量的。而且其技术含量也相当高。尤其是高速风洞,要求的风速达到甚至超过音速,甚至远远超过音速,还有那些包括激波风洞在内的特速风洞,对驱动系统的要求相当高。

因为要吹出达到甚至远远超过音速或者其他特殊要求的风来,首先你这个吹风的风扇就必须过硬。还有其他各种条件,技术水平不高了不行。

这方面,华国在国际上是处于落后阶段的。距离美、俄等强国有一个不小的距离。

但是,如果有了灵能科技的环境营造手段,那就简单了。

想要什么速度、什么要求的风?改下法阵轻松达到。

而且,因为灵能科技原来是建立在玄学界的修行技术基础上,并加以科学分析数据化形成的。那东西大多数是用于攻伐战斗,处于战斗的需要,要高威力容易的很。

什么高速的风?什么特别的风?只需要提高法阵威力就行。

相比动辄耗资几十亿,很多重要设备还被国外禁运拿不到,只能自己自力更生想土办法,只需要改下法阵就能达到要求的灵能技术,简直是太有优势了。

要不是灵能技术目前来说,只能被修士所掌握,实在有诸多不便,卫华都打算跟国家打报告让杨晨的灵能技术去建设风洞了。

要知道随着华国的发展,华国对风洞的需求那也是与日俱增,只嫌少,绝不嫌多的。要真是能够有这么好的东西取代传统风洞技术,那华国还不狂暴风洞海洋啊?

总而言之,在灵能技术的加速下,对卫星各方面的测试,都进行得相当顺利快捷。

“第381次实验,实验名称:恶劣环境下通讯技术的稳定性,实验环境:太空标准环境、附带太阳风暴环境、附带陨石雨环境……”

“第381次实验圆满通过。下面进行第382次实验,名称:太空环境下系统的稳定持续运转极限时间……”

“……”

各方面齐头并进,同时进行不同功能模块的测试,不过短短两天时间,就已经完成了380多次实验,基本上已经到了实验的尾声了。

剩下来的,就是那种极限实验,也就是通过长期极限运行来测试系统能够多长时间保持稳定。这种东西是比较消耗时间的,毕竟本来就是为了测试长期情况下的功能嘛。哪怕有了各种手段缩短这个时间也不例外。

杨晨设计的实验环境可以缩短这个时间,传统科技也是如此,不可能真的给你拿那么多时间来测试。比如电子产品的按键实验,目的是为了测试一个按键可以用多久,但为了加快速度,就直接转化为多少多少次了,这样可以通过一个电机带动按键以每分钟数千次上万次的速度来按下,很快就能得出原本要实验好几年的结果。那些电子产品的按键次数达到多少万次、预计可用多少年的数据,就是这么来的。

而当卫星系统的测试到了尾声的时候,火箭发动机的测试,也正式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