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最后的三国2兴魏 > 第2313章 梯次防御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2313章 梯次防御

作者:风之清扬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27:42 来源:笔趣阁

而姜维却是凭借着这次对调的机会,完成了对汉中和永安两大防区的控制。

对汉中姜维是采用遥控的方式,凭着蒋斌等人在汉中手握重兵,姜维成功地架空了阎宇,让汉中的防御计划完全按照了他的既定部署来进行。

在汉中,姜维推行的是敛兵聚谷的计划,该计划的核心要义就是在汉中设立汉城、乐城、阳平关等要塞据点,集重兵以防御之,然后诱敌深入,使敌困于坚城之下,然后辅以游击部队断其粮道,扰其后路,使敌疲惫不堪,被迫撤退。

然后蜀军的的各路人马,便可以在敌人退却之时进行追击,予敌以重创。

其实敛兵聚谷之计也是姜维一个比较无奈的计划了,一直以来,汉中的人口和经济始终是一个短板,当年曹操从汉中撤退之时,裹挟走了汉中的五万户居民,使得汉中人口大减,田地荒芜。

而战争实则打得就是人口,没有人口,就意味着没有兵员,没有粮赋,没有战争的资源储备。

从诸葛亮是时代开始,不断频繁的对外用兵,更加剧了汉中经济的崩溃,那怕蜀军一直采用屯田之法来补充军粮,但由于频繁的军事行动,也让屯田的效率大为下降,毕竟这么多的军队要去作战,种田只能是打仗之后的额外事务,所以单靠屯田,是无法满足汉中前线的粮草供给的。

如果姜维继续地采用以前王平退敌时的那种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策略,那就意味着蜀军需要更多的人马来驻扎在各个关隘险要之地,这对兵力的要求和粮草的要求是双重的,以目前蜀军的能力,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所以,敛兵聚谷计划正式推出,其实也算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至少蜀军在汉中腹地的时候,在没有魏军来犯的情况下,可以以屯田的方式来维持军队的日常运转,一旦有敌袭,他们则会收缩兵力,固守坚城。

在汉城、乐城、阳平关这些要塞之中,蜀军储备了大量的粮草,这些粮草被称之为战略储备粮,平时是严格禁止使用的,只有到了战事,才会动用,每座城池之中,至少会储备半年以上的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这也是敛兵聚谷计划的关键所在,用这些坚城来拖住魏军的进攻的步伐,使其无法向前推进,所以蜀军本身就必须要足够的物资储备才行,不光是粮草,各种军械也是必需品,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行。

姜维在汉中的防御体系之中有着极为成熟的方案,同时钟会的三万大军驻守沓中,也保证了阴平武都一带的安全,保护了汉中的侧翼。

整个北线的防御体系的完整的,只要阎宇不在汉中出什么幺蛾子,姜维相信北线防御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现在问题比较大的是东线的防御,东线的防御核心就是永安,只要蜀军能守住永安,魏军就无法越雷池一步。

只不过永安的防线没有汉中那样有充分的准备,一直以来,由于吴蜀的同盟关系,永安这边虽然有所防备,但是发生冲突的概率是比较低的,所以蜀军在永安的驻防兵力始终都没有超过一万人。

就算姜维对调到永安来,负责永安的防务,姜维当初是带着两万人马来的,但姜维的目的可不仅仅只是守住永安,而是向荆州进军,所以蜀军在永安的重心,并不在防御上面。

后来蜀军又增调司马伦的两万军队赶赴西陵,使蜀军在西陵的总兵力达到了五万人,西陵之战后,蜀军虽然也有些损失,但并未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再加上陆抗的军队,从西陵撤退到永安的蜀军总数,竟然达到了十万人之多,是当初姜维从永安出兵人数的三倍以上。

兵多就意味着防御力量的增加,蜀军十万人马来守永安,可谓是兵强马壮,这要是搁以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但兵多也有兵的烦恼,以前永安的驻军只有万把人,军队的营房和后勤补给压力自然小得多,后来姜维带两万人到达永安之后,虽然有些吃紧,但还是勉强可以应付的。

但现在十万大军云集于永安这个狭小的地方,如何安置这么多的军队,却是让姜维有些头痛了。

毕竟永安城小,如果将十万大军全部安置在永安的话,那直接就会将永安城给挤爆了,而且这么多的军队,挤在一起,也不利于永安的防线建设,如何合理有效地排兵布阵,规划好永安的防御体系,对于姜维来说,还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一直以来,姜维是擅长于进攻的将领,在关陇前线,他往往是以攻代守,将战火烧到魏国的领土之内,所以在姜维主政的十几年间,魏军几乎一次也没有向蜀国发起过进攻,双方战斗的地点,全都集中于秦岭北麓。

所以进攻是姜维的长项,反之,防御就是姜维的弱项了,而现在,蜀军在永安的兵马虽多,但刚刚经历过西陵之败,蜀军几乎也是无力再发起反攻的,所以如何在永安构筑有效的防线,抵御魏军的进攻,是摆在姜维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不过现在蜀军在永安除了姜维之外,还拥有两员重量级的将领,那就是大司马陆抗和骠骑将军司马伦,两人的才干和见识,都堪称是可以独挡一面的大将。

姜维也没有独断专行,在永安防御的问题上,他还是倾向于集思广益,多听取陆抗和司马伦的建议。

司马伦提出了梯次防御的想法,蜀军在撤离马鞍山之后,并不需要立刻全部撤往永安,而是在信陵、秭归、巫县等地,以少量的兵力构筑防御阵地,阻击和迟滞魏军的推进,以延缓魏军向永安的攻势。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用较少的兵力,利用信陵、秭归和巫山等地险要地势,拖住魏军的前进步伐,为永安决战赢得更多的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