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最后的三国2兴魏 > 第2087章 撤郡并县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2087章 撤郡并县

作者:风之清扬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27:42 来源:笔趣阁

郡县制是秦代时所创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废除了分封制,改立郡县制,建立起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当时一共将天下分设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的地方长官都由朝廷直接委派并且只对中央朝廷负责。

后来到汉代,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也就是郡国并立,不过汉代所谓的“国”和春秋战国时的“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那些诸侯王对自己的封国并没有行政管辖权,其国相也并不是诸侯王自己封的而是由朝廷委派,其实除了名称之外,太守和国相的俱都是一样的。

汉代在郡国之上,又设立了十二个州加司隶校尉部,以方便管辖辽阔的疆域。

但在汉代州并不是行政区而是监察区,州的最高长官是刺史,行使的是监察权力,秩六百石,官位要比二千石的太守国相差了很远,所以在汉代便出现了下品官员管理上品官员的奇葩事。

后来到了汉末,群雄割据,州的地位也逐渐地从监察区向行政区转变,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许多州设立了州牧,州牧可不是六百石的官员,而是比二千石更高一级的中二千石,州牧成为了实打实封疆大吏,拥兵坐镇一方的诸侯。

到了三国时代,虽然州的长官有时被封为州牧,有时被封为刺史,比如施绩就是荆州牧,而交州那边陶坚就是刺史,但实质上两者并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都是州一级的行政长官,只是州牧稍微显得尊崇一些,但他们的权力是一般大的。

相对而言,郡守的地位下降了不少,原本郡守和国相都是直接向朝廷负责的直属官员,但州成为行政区后,太守国相就需要向州牧刺史负责了。

而且郡国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所管辖的面积也相应地缩小,许多的大郡都是被一分二,甚至一分为三四,以吴国的荆州为例,在吴刚夺取荆州之后,吴国境内的荆州共设有江夏、南郡、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六个郡,后来不断地析分,新设立了建平郡、宜都郡、衡阳郡、湘东郡、临贺郡,生生地将荆州六郡划分为了荆州十一郡,郡的数目,比汉代时荆州九郡还多。

郡的数目越多,那就代表官吏队伍越发的臃肿冗余,不管是大郡小郡,从太守到计吏书佐,大小官员,一律配齐,可谓是麻雀虽小,也是五脏俱全。

官吏越多,对百姓的盘剥自然就越厉害,三国时期各国的兵民比例大约是十比一,而官民比例大约是在二十五比一,也就是说每二十五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就要养活两个半士兵和一个官吏,可见其负担之沉重,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

曹亮在征伐的过程之中,已经在刻意地改变这种局面了,以前的魏国,常备军的维持数量总是在五十万人以上,也是占到了人口比例的十分之一左右,如今曹亮的野战兵团,只有三十万余人,就算加上各地的郡国兵,数量也是比之前要少十多万。

从起兵之始,曹亮走的就是精兵路线,宁缺勿滥。曹亮深知,兵不在多,而在精,军队的战斗力,可不是仅仅是靠人多就能堆出来的,所以长年以来,曹亮一直狠抓军队的素质建设,不断地地改进装备,加强训练,提高实战水平,让军队的战斗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所以每一次的战役,魏军都从来没有在兵力数量上占据过优势,但却可以轻易地打败敌军,看似以少胜多的背后,其实是另有奥妙的。

曹亮不光是精兵,而且还简政,裁减冗员,精减机构,将一些析分出来的小郡重新划归到大郡之中,这样就可以节省下一整套的官僚班子,这次只派出四个太守,曹亮就是将荆南七郡重新地划分为四郡,将吴国新设立的衡阳郡、湘东郡和临贺郡给取消了。

在其他的州,曹亮也至少合并撤消了二十多个郡,一百多个县,这种撤郡并县的举措,光是裁减的冗员就多达数万人,减少俸禄支出数亿的钱粮。

表面上看,曹亮的精兵简政,撤郡并县是为朝廷减轻负担,开源节流,但实际上却是为老百姓减负的。

军队和官吏的开支从哪儿来,朝廷也不会无中生有,朝廷的所有开支都来自于赋税,而赋税是要加到每一个平民百姓身上的,如果朝廷的傣禄不足了,粮饷不够了,那也只是能是来薅百姓的羊毛,羊毛出在羊身上,朝廷的开支越大,百姓的负担便越重。

历史上再兴盛的王朝,其实都是败在赋税的上面,王朝越兴盛越繁荣,开支便越浩大,越容易滋生**,为了弥补财政的漏洞,除了加税之外,没有别的路可走。

底层的百姓不断地被盘剥压榨,最终被逼到忍无可忍的地步,只能是揭竿而起,奋起反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强大的王朝最终也会灰飞烟灭,不复存在。

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几乎就是在这种兴衰之中不断地轮回着,数千年来都走不这个怪圈,深谙历史的曹亮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不让历史重演。

其实对于普通的黎民百姓而言,他们并不需要什么奢侈的生活,日求两餐,夜求一宿,能吃饱能穿暖就足矣,只要解决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那怕是有人跳出来带头造反,都没有人跟随,自然社会就不会乱。

但解决百姓的温饱,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首先是轻徭薄役,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这个时代生产力比较低下,普通老百姓一年的收入所得,大部分都交了税,遇到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或许还能勉强地糊个口,但遇到了灾荒年,如何能挺得过去。

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根子在朝廷上面,提高生产力是一个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要给百姓减负,那撤裁冗员,减少朝廷的开支,便成为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