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学霸的科幻世界 > 第三百七十六章 诺奖的神助攻

学霸的科幻世界 第三百七十六章 诺奖的神助攻

作者:幸运的球球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1 01:23:32 来源:笔趣阁

庞学林道:“强迫储能装置中的大容量电容技术,我在江大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的同事已经有了初步方案,即采用大尺寸石墨烯电容用作储能装置,目前我们已经能够对表面积三十平方厘米左右的超大面积单层石墨烯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一年内,我们可以做到一平米,三年内,我们有信心将它扩展到十平米。再加上轨道不同分段间进行分级加速,我们完全可以满足电磁弹射系统的能量需求……”

杨博宇道:“那高温超导技术呢?要知道在这个项目中,超导体才是关键中的关键,目前学术界对物质的超导电性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理论机制去解释,虽然实验室中,高温超导临界温度已经达到了液氮温度,德国科学家甚至发现硫化氢(h2s,臭鸡蛋的成分)在150gpa(150万个大气压)下,超导转变温度达到了203k(-70c)。但是在实际工业应用中的超导体,基本上都采用铌钛合金制造,转变温度只有8~10k的液氦温度。按照这一项目中对超导体的数量要求,单单超导体一项,成本就超过十万亿人民币。而且这还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现在全球铌钛合金超导体产量全部加起来,生产一百年也不能满足这一项目的需求……”

会议室内,所有人都将目光聚焦到了庞学林的身上。

杨博宇问到了关键。

这个项目中,不管是超导直线加速电机,还是超导磁悬浮装置,对超导体的要求,远比普通的超导磁悬浮列车高出许多。

按照目前工业界所能制造的超导体计算,成本根本无法让人接受。

庞学林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淡淡笑道:“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接下来三年时间,我会将全部精力放到如何解决超导机理的问题上,努力实现低成本的常温超导体。我想,对我而言,三年时间去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是足够了。”

话音落下,会议室内的众人不由得为之一愣。

“庞教授,我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郭广坤,你拿什么保证三年内搞定超导体的物理学机制问题?”

这时,一名戴着眼镜,看起来五十出头,温文尔雅的男子出声道。

庞学林微微一笑,说道:“郭院士,凭我庞学林这个名字,不知道值不值得你信任?”

庞学林这话一出口,会议室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众人脸上的神色顿时变得复杂起来。

有嘲讽,有审视,也有欣赏。

从1911年,海克·卡末林·昂内斯发现物质的超导现象到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人类虽然找到了数量众多的高温超导体,但是本质上这只是大海捞针的一项研究,目前人类还没能通过理论给予超导现象一个完善的解释。

而眼前这个年轻人,却表示给他三年时间,他将解决困扰人类一百多年的难题。

要说相信,在座的这些人中,没几个人相信。

但要说不信,又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出口。

毕竟过去两年时间,眼前这个年轻人已经创造了太多的奇迹。

谁敢保证他三年内搞不定超导现象的物理机制问题?

上一个被打脸的到现在还在网上挂着呢?

更何况,今天这场会议还有大领导在一旁看着,谁又愿意和庞学林赌一把?

就连郭广坤自己,也不出声了。

一时间,会议室内陷入了一种古怪的寂静之中。

就在这时,庞学林放在会议桌上的手机,忽然嗡嗡震动起来。

庞学林微微一愣,他的手机内置moss的一个分身程序,可以管控所有来电。

一般情况下,不是什么重要电话,moss这个时候会直接拒接。

而且知道他私人号码的人也没几个,这个时候,又会是谁打电话进来呢?

庞学林看了下手机,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的国际号码。

这时,坐在上首的夹克老者道:“庞教授,有什么重要的电话你先接吧。”

“好。”

庞学林朝众人做了个抱歉的手势,按下了接听键。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口音很重的英文声:“请问是庞学林教授么?”

庞学林用英文回应道:“我是庞学林,请问哪位?”

电话那头的声音道:“庞学林教授,您好,我是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主席赫伯特·格林,我现在很荣幸地通知您,您因为在碳纳米材料以及锂空气电池领域的成就,获得202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庞学林微微一愣,面露笑容道:“哦,谢谢主席先生,我现在正在参加一场重要会议,如果没什么其他事的话就先挂了。”

赫伯特·格林显然没想到庞学林竟然会如此平静,愣了半天,才笑道:“行,庞教授,那我就不打搅您了,期待今年十二月份的颁奖典礼上和您见面。”

“谢谢!”

挂断电话,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庞学林身上。

夹克老者好奇道:“庞教授,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庞学林微笑道:“我刚刚接到了诺奖委员会主席的电话,通知我获得了本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话音落下,会议室再一次安静地针落可闻。

众人均目瞪口呆地看着庞学林。

虽然外界关于庞学林有可能会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消息早就穿得沸沸扬扬,但当这个奖项真的确定的时候,所有人都有种做梦的感觉。

24岁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

这在历史上好像还是第一次吧?

从今天开始,庞学林的脑袋上,将会再增加一个明晃晃的金字招牌。

李庆山、杨博宇等人一个个面面相觑,脸上露出苦涩之意。

他们之所以想方设法将香山会议提到十月初,就是考虑到庞学林一旦获得诺贝尔奖,必将在领导层的心中,增加一个厚厚的砝码。

因此,能够在诺奖之前,将庞学林的电磁轨道航天发射系统方案打压下去,是再好不过的一个选择。

却没想到,诺奖评审委员会竟然会在会议召开途中,给庞学林打来了电话。

这还让人怎么反对庞学林的方案?

啪啪啪……

会议室内,夹克老者和军装老者率先鼓掌,紧接着,掌声响彻整个会议室现场,所有人纷纷起身,向庞学林表示祝贺。

“庞教授,感谢你为我们国家赢得的荣誉。”

“庞教授,恭喜恭喜!”

“庞教授,希望以后有机会我们能够合作。”

“庞教授,恭喜你,创造了历史。”

……

“谢谢,谢谢大家。”

庞学林不得不起身,接受众人的祝贺,然后和众人一一握手表示感谢。

一直到半小时后,会议室再次安静下来,众人也回到了各自的位置坐下。

夹克老者笑道:“好了,我们言归正传,关于电磁轨道航天发射系统和空天飞机项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会议室内的众人一个个面面相觑,这个时候,让他们怎么说?

当面打一个诺奖大佬的脸?说庞学林不可能将超导机制搞清楚?

没人愿意在庞学林气势正盛的时候当出头鸟。

这时,马经武出声道:“假如庞教授真的能解决常温超导问题,我倒觉得庞教授这个方案可以试试,火箭技术毕竟属于看得见的未来,总有走到尽头的一天,想要真正实现航天产业化,相比于其他方案,电磁轨道航天发射系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郭文斌也跟着出声道:“我也支持庞教授,我们国家在电磁轨道弹射领域的技术储备并不比美国弱多少,在有些领域甚至还有优势,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将这种优势继续扩大,进而在其他领域开花结果呢?”

这两位大佬一表态,会议室内不少人也跟着相继表态支持。

甚至连之前质疑过庞学林的郭广坤,也认为假如庞学林能解决超导体问题,他的方案确实可以一试。

……

不知不觉间,主动对庞学林方案表示支持的与会学者,竟然超过了一半。

至于那些持反对意见的,此时也大多保持了沉默。

这时,夹克老者将目光转向庞学林道:“庞教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庞学林沉吟片刻,说道:“事实上电磁轨道航天发射项目,让我想起了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阿波罗计划。尽管很多人认为,阿波罗计划是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彰显超级大国力量,与苏联竞争的产物。但不管从经济意义、社会意义还是军事意义上来说,阿波罗计划都是极为成功的。不仅让冷战中的美国拥有了极大的声誉,压过苏联一头,也切切实实地使人类对月球及近月空间有了首次直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阿波罗计划对关键科学和各种边缘交叉学科的兴起与进步,进而转化为国家未来经济实力并在保卫国家安全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甚至于20世纪70~80年代支撑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技术,都来自对月球探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今天美国航天工业、国防工业和许多民用工业的关键技术,很大部分来自阿波罗计划的第二代或第三代技术,或这些技术衍生的技术,通过月球探测发展起来的技术,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整个工业体系。据我所看到的资料显示,从阿波罗计划派生出了大约3000种应用技术成果。”

“比如,在实施阿波罗登月工程时,为了降温和确保登月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研制了液冷服,其原理是靠泵输送冷水循环制冷。后来,这项技术直接应用于陆海空三军,改善了坦克兵、潜艇兵和飞行员的工作条件。它还为一些特殊病人减少了痛苦。”

“广泛食用的方便面调料中的干菜叶,是将蔬菜中所含的水分脱去,以便贮存、保管、运输。这种技术来源于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当时是为了让航天员吃上蔬菜而发明的。”

“很多运动鞋中采用的‘中空吹塑成型’制造技术也是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的‘产物’。当时科学家为了制造一个完整并且厚度均匀、能耐受很大压力的航天服内胆,发明了把一团耐压软材料加热软化,放在一个模具中,然后再向这个模具中吹入高压气体的方法。后来,运动鞋制造商发现这种工艺可以快速、高效地制造完整的鞋帮,于是便广泛地使用起来。”

……

“诸如此类的成果还有很多。对我们国家而言,中国目前正处于产业升级的战略转型期,金龙电池的出现,已经为我们国家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目前我国每年理工科毕业生超过四百七十万,超过了欧美日的总和,但说实话,这股力量远远还没有开发出来,我们需要一项国超大型战略工程去引爆这股力量。电磁轨道航天发射项目和空天飞机项目无疑是一个合适的选择。所以,不管就我个人选择而言,还是我们国家的未来而言,我希望这一项目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了,谢谢大家。”

会议室再次安静了下来,夹克老者道:“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时,李庆山再次出声道:“庞教授,你说的道理我们都明白,但假如我们全面放弃火箭路线,转而走电磁轨道航天发射路线,那么全国数十万火箭人该怎么办?我们转型的方向又在哪里?”

庞学林笑了起来,说道:“稳存量,去增量。李院士,你也是一位老航天人了,应该知道先进技术取代落后技术,这是时代发展的方向,这是不可避免的。至少在电磁轨道弹射系统开发成功之前,我们需要长征系列火箭继续为我们的航天产业服务。因此,假如电磁轨道航天发射系统真的能够获得立项,我个人认为,航天科技集团应该考虑进行战略转型了,你们在航天领域经验丰富,电磁轨道航天发射项目和空天飞机的研发同样离不开你们的支持,我希望将来我们之间能够协力合作,而不是因为理念不同搞技术对抗。”

李庆山沉默良久,才一声长叹道:“庞教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谢谢!”

啪啪啪……

李庆山率先鼓起了掌,会议室内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夹克老者笑着说道:“好了,如果大家都没什么问题的话,那么今天的会议就到此为止吧,饭店已经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我们先去吃饭。”

很快,众人相继起身离开了会议室。

庞学林刚走出会议室大门,一直在门外等候的左亦秋兴奋地迎上来道:“庞教授,就在十五分钟前,诺贝尔奖委员会公布,您和柯顿·沃克教授共同了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了。现在媒体都快疯了,他们没有你的手机号,都打到我这里来了,网络上也全是关于您获得诺奖的讨论。”

左亦秋显得有些兴奋,虽然网上早有庞学林获奖的传言,但这个消息得到确认以后,却让她有种做梦的感觉。

庞学林倒有些波澜不惊,这样的场景他已经经历过不少次,早就习惯了,他微笑道:“我刚刚已经接到电话了。”

事实上就这一小会儿功夫,庞学林的手机同样被打爆了,有来自大洋彼岸陶哲轩等人的,也有来自江大的同事好友的电话,甚至还有好几位倒是齐昕和姚冰夏知道庞学林在开会,没有主动打电话过来。

吃完午饭后,庞学林回房间休息,这才将之前的电话一个个回拨过去。

而这时,网上已经到处都是庞学林和柯顿·沃克的讨论。

“哈哈,没想到庞教授今年真的获奖了。”

“卧槽,24岁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我感觉我这二十四年白活了。”

“庞教授牛逼,明年还有一个国际数学家大会,到时候还能再捧一个菲尔兹奖回来,诺奖菲奖双料得主,可以说是冠绝古今了。”

“恭喜庞教授获诺奖,属于中国人的第二座诺贝尔科学奖奖杯,很开心,希望今后在诺奖的舞台上,能够看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身影。”

“大家去看柯顿·沃克教授的微博了吗?他在微博上公开向庞教授表示感谢,说如果没有庞教授的话,他这辈子都不可能触摸到诺奖的奖杯。”

“话说,柯顿·沃克教授现在已经是中国国籍了吧?今天这算是双喜临门啊,两个中国人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除了牛逼,我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了。”

“我隐隐感觉,自庞学林教授之后,恐怕过不了太久时间,中国的诺奖得主将迎来一场井喷期。”

“我觉得应该还要再过几年吧,中国学术界真正大规模产出实在2005年之后,诺奖获奖的平均周期为20到30年,真正井喷期应该要到2030年以后吧……”

……

网络上掀起一场讨论风潮的同时,全球各大媒体上也基本上全都是关于庞学林的新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