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学霸的科幻世界 > 第二百二十六章 合作研发

学霸的科幻世界 第二百二十六章 合作研发

作者:幸运的球球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1 01:23:32 来源:笔趣阁

在流浪地球世界,高纯度碳纳米管的年产量已经突破了亿吨级,应用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单吨成本不过几千rmb,和现实世界压根不可同日而语。

但流浪地球世界的生产方法,肯定没办法完整地搬到现实世界里来,成本也不可能做流浪地球世界那样低廉。

别的不说,单单工业基础以及工业体系,两者就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

流浪地球世界借助着重核聚变技术,人类的能源成本比现实世界低了好几十倍。

此外,还有很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专用设备,都需要专门制造。

比如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超大功率激光器,超高纯度的生长薄膜,还有一些特殊的催化剂,就不是现实世界短时间内所能搞定的。

因此,庞学林给李长青的,只是一个经他改良后,适应当下国内工业基础的猴版量产方法。

其中还有不少技术难关需要突破,但以江大材料工程学院的实力,问题并不算太大。

庞学林估计攻关成功之后,年产量至少可以达到五千吨以上,单吨成本控制在五百万rmb的样子。

市场能不能消化那么多的单壁碳纳米管产量另说,但是在价格上,足以在该领域碾压一切对手。

第二天,庞学林领着李长青还有他所在团队的几个教授,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新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庞永年领着公司的一帮头头,早就等候多时了。

之前庞学林找庞永年化缘科研经费的时候,庞永年还有些犹豫。

甚至拿到公司讨论的时候,包括总工程师在内,大部分中高层都投了反对票。

毕竟目前能够做到工业化量产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的企业也就一家俄罗斯的ocsial,其他要么处于实验室阶段,要么只有小规模百公斤级的产量。

庞学林虽然在数学领域,是世界顶级大牛,但是在材料学,是一个新的不能再新的小萌新。

因此,对于他所描述的美好未来,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相信。

幸好新凯材料是庞永年的独资公司,老板一意孤行,手下的人也没什么办法。

结果谁也没想到,也就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庞学林署名的那篇《高纯度碳纳米管的制备与表征一文》,居然登上了《nature》。

这下子,所有人都不说话了。

要知道新凯材料的总工程师、江城工业大学教授田元德也不过在《自然纳米技术》上发表过一篇letter呢,在众人眼中,已经算是碳纤维领域的牛人了。

然而那位传说中的数学天才,上来就是一篇《nature》,而且直接是以article的形式发表。

两者之间压根就没有可比性。

因此,虽然依旧有人对庞学林能不能真的量产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依旧保留意见。

但公司里说怪话的人,基本上没了。

“爸,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长青教授,同时也是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量产项目总负责人。”

“李教授,您好您好,欢迎来我们新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参观访问!”

庞永年热情地和李长青握手道。

李长青他当然认识,作为中国碳纤维材料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李长青头上同时还挂着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碳纤维材料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

庞永年的新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虽然在碳纤维材料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在行业内的地位,远远比不上李长青这样的顶级学者。

以前庞永年压根没想过公司竟然有一天能和一名“长江学者”级别的大牛合作搞研发。

但如今有了自己儿子,一切仿佛都变了样。

接着,庞学林又向庞永年介绍了一下剩下的几名教授,这些人同样在行业内有着不小的地位。

相比之下,新凯的总工程师田元德,就有些不值一提了。

田元德一开始还有些尴尬,不过他很快就摆正了心态。

眼前这些人,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地位,都在自己之上。

如果自己能代表公司和李长青的团队合作,搞出单壁碳纳米管的量产方案,那对自己未来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产业界发展,都有着不小的好处。

一时间,田元德同样变得热情起来。

在庞永年的带领下,一行人先后参观了新凯材料的厂区和实验室,中午的时候,众人聚集到会议室内,开始讨论接下来合作研发的具体工作安排。

对于这事,庞学林就不参与了。

他只负责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具体研发分工,还是由李长青负责。

……

六月一过,暑假正式来临,学校开始变得冷清起来。

只是对庞学林而言,假期什么的,压根不存在的。

刚刚成立的江城大学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有太多的工作需要他处理。

比如李长青团队和新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对接,就花费了他将近一周的时间。

此外,实验室管理、各种行政事务还有学术会议,都需要他参加。

原本他还想着要不要在数学上再找一门新课题去研究研究。

毕竟碳纳米管、飞刃材料什么的,都是他在流浪地球世界玩剩下的东西,一点新鲜感都没有。

但是他手下团队的实力不允许啊,有太多的事需要他亲力亲为了。

特别是飞刃材料的制备。

在小说中,飞刃材料最初的实验室制备方法,采用的分子砌筑技术,即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将一小段一小段的单壁碳纳米管连接起来。

但是在现实世界,目前的原子力显微镜还没办法做到这一点。

庞学林只能考虑采用王淼所使用的的黑箱反应方法。

就是通过催化剂,让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发生可控的链式反应,通过计算机调整反应参数,来生产米级长度的单壁碳纳米管。

这种反应,最难的并不是反应黑箱、各种高精度传感器的制造。

无论是催化剂、反应黑箱还是传感器,现有的技术水平完全能搞出来。

真正的难点,反而是反应过程的算法控制,通过计算机控制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使得黑箱能稳定产出米级的单壁碳纳米管。

为了搞定这个算法,进入暑假之后,庞学林便把研究中心的大部分行政事务丢给了李长青,黑箱制造以及催化剂制备等工作交给手下的团队,他自己在家开始闭关,进行相关算法的研究。

幸好这时姚冰夏专门从京城赶来,帮忙打理庞学林的衣食住行,庞学林的生活才不至于过得一团乱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