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学霸的科幻世界 > 第四百五十八章 集成电路产业

学霸的科幻世界 第四百五十八章 集成电路产业

作者:幸运的球球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5:25:13 来源:笔趣阁

庞学林悄么声地进入许柏青的办公室。

许柏青戴着老花镜,正伏案写着什么东西。

庞学林用力干咳了两声。

许柏青这才抬起头,一看是庞学林,顿时面露笑容道:“你个小家伙,总算舍得回来了,开学后也没见你在学校多待一天,这回你总不走了吧!”

庞学林笑呵呵道:“这回待到寒假,年内都不走!”

许柏青知道庞学林的潜台词是明年还得走,忍不住叹了口气道:“你看我们学校多好的学风,就因为你小子一出名,现在好多学生天天讨论你的创业史,恨不得自己就成为你这样的。”

庞学林笑了起来,说道:“老爷子,这可怨不得我,你看我一没偷二没抢,启动资金还是辛辛苦苦帮华威干活赚来的,而且cvd的研发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单单一个视频解码芯片,不是我吹,目前国内除了我,还没有一个人能搞得出来。”

许柏青当然也清楚这里面的道道,说道:“这个你别和我说,你和学校里那些同学们说去,正巧你回来了,过两天我安排一下,你在学校里做两场报告,如今你也算是兰大的学生表率了,这一点可推脱不得。”

庞学林只好哭笑不得地答应了下来。

沉吟片刻,庞学林又道:“老爷子,我这次回来,是有事想请学校帮忙的。”

“什么事?”

许柏青抬头看着庞学林道。

庞学林道:“我想搞集成电路,不过现在国内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并不多,我希望您帮我介绍一下。”

“搞集成电路?”

许柏青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别说这个年代,即使在现实世界,同样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当然,现实世界中,庞学林已经找到了一条弯道超车的路径。

钱塘实验室内,李长青正在领导团队搞碳纳米管芯片,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但是在这个世界,碳纳米材料的研究才刚刚兴起,有很多基础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庞学林只能从硅基芯片入手,堂堂正正地打败西方国家。

事实上,从历史上来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并不算晚。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半导体点接触晶体管,1949年研制出锗合金晶体管。

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也于1956年研制出锗合金晶体管。

1954年美国研制出硅合金晶体管。

中国北京电子管厂也于1958年研制出硅合金晶体管。

就在1958年,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分别研制成半导体单块集成电路。1959年美国发明平面光刻技术,研制成功平面型扩散晶体管。1960年美国采用平面技术研制成集成电路,从此走上可以大量生产的道路。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也在1963年研制成平面管,同时有多家单位也在研制平面管。紧接着,中国多家研究单位于1965年分别研制出集成电路,有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河北半导体研究所(简称13所)、北京市无线电技术研究所(简称沙河器件所)等,而在1965年12月份,13所首先在产品鉴定会上鉴定了一种采用介质隔离的dtl型数字电路。

在研究单位之后,工厂在生产平面型晶体管的基础上也自行研制集成电路。北方为北京电子管厂(774厂),南方为上海元件五厂,后者在1966年底召开了产品鉴定会,鉴定了一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pn结隔离技术的ttl型数字电路。

由此看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半导体晶体管和集成电路起步阶段,中国距美国只有4~7年时间差距,相差并不是很远。

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之间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差距开始拉大。

整个七十年代,中国只能自力更生地生产各种小规模集成电路(包括数字电路和线性电路)供应各工业部门和科学院各研究所研制和生产各种电子整机使用,包括工业应用和国防军工需求。

直到1978年,上海的878厂才建成中国第一条2英寸线,滞后世界12年,1980年建成中国第一条3英寸线,滞后世界8年。

而在计算机芯片领域,中国更是犯了战略性的错误,并没有将计算机芯片单独列出来发展,而是将其作为整个计算机产业链中的普通一环。

即每研制一款计算机,中国就会同步研发一款芯片与之配套。

这样一来,一方面,造成了研发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那个年代计算机产量不高,对芯片需求有限,因此拖累了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八十年代,中国开始由自力更生转向技术引进。

然而无论是742厂,还是后来的华越公司,发展都并不成功。

到了八十年代末,当时中国电子报辟出专栏讨论:中国集成电路何处去?

在专家、教授和政府主管官员广泛发表文章讨论之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开始走向中外合资,于是就有了908工程和909工程。

机械电子工业部于1990年2月从各单位抽调人员集中编写1微米集成电路项目建议材料,于当年8月份立项,命名为“908工程”。

908工程由刚成立不久的华晶集团公司承担建设。

但是由于项目审批和资金到位原因,直到1997年底才建成,前后历时8年之久。

华晶公司从美国朗讯公司引进一条6英寸芯片生产线,流通0.9微米cmos工艺2个产品,到1998年1月才通过对外合同验收,比美国迟滞13年。

909工程则是由电子工业部于1995年提出,准备投资100亿元建设一条8英寸0.5微米的芯片大生产线。

由华虹微电子公司于日本电气公司nec合资,1999年2月23日909工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建成正式投片。这是中国第一条8英寸芯片生产线,滞后世界11年。

……

实质上,这些尝试之所以不成功,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资本、高技术、高人才门槛存在着很大的关系。

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尚不发达的年代,想要花小钱办大事,基本不可能。

许柏青虽然不是搞半导体的,但身为一名凝聚态物理学家,对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当下的困境心知肚明。

别的不说,单单当下,中国开设微电子专业的高校都没有多少所,每年的毕业生不过两三百人,这还包括选择出国的。

如此薄弱的人才储备,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怎么可能发展得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