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学霸的科幻世界 > 第四百一十九章 佩雷尔曼往事

学霸的科幻世界 第四百一十九章 佩雷尔曼往事

作者:幸运的球球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5:25:13 来源:笔趣阁

停机坪上密密麻麻,站着数百人。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庞学林有些惊讶地看着停机坪上的人群。

刘廷波也凑过脑袋,看着舷窗外的场景,说道:“庞教授,他们应该都是过来迎接你的。”

“迎接我?!”

庞学林有些不可思议。

这排场,甚至比去年参加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都要来得高了。

数学界的那些书呆子能干出这种事?

刘廷波似乎看出了庞学林的想法,笑着说道:“庞教授,你恐怕低估了你自己在数学界的影响力。别的不说,如今全球研究庞氏几何的数学家有多少人,我们学校的庞氏几何研讨班,数学界的年轻学者们挤破头了都想进来,每年名额也就那么十几个,现在很多年轻的数学家都奉你为偶像呢……”

庞学林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虽然如今在外界,普通人听到庞学林的名字之后,第一时间就会将这个名字和锂空气电池以及诺贝尔奖联系在一起。

但是在数学界眼里,庞学林这是在不务正业。

有很多数学家认为,庞学林如果不去搞什么锂空气电池,不去搞什么超导体,以他的天赋,完全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甚至还有人表示,庞学林如果专心于数学,有望成为数学界的上帝。”

这句话最早是从法尔廷斯那边流传出来的,这位德国倔老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庞学林是既二十世纪的代数几何教皇格罗滕迪克以后,数学界涌现的又一位超级天才。

然后,他又补充了一句话:“可惜的是这家伙不务正业,否则,他能够成为数学界的上帝。”

庞学林听到这种评价之后,也只能摇头苦笑。

也不知道这次国际数学家大会,能不能见到这老头。

客机缓缓在停机坪停了下来,飞机舱门打开,舷梯车慢慢与飞机相连。

随后,随行的空姐道:“庞教授,你们可以下机了。”

庞学林点了点头,在空姐的带领下,起身率先走出了飞机。

停机坪上迎接的人群中,顿时欢呼起来。

庞学林走下舷梯。

迎面走来两人,一个身材高瘦,头发秃顶,另一个则挺着大肚腩,身高只有一米六几,走起路来一摆一摆,看起来有些滑稽。

秃顶老者率先伸出手道:“庞教授,您好,欢迎来到圣彼得堡,我是本届圣彼得堡国际数学家大会组委会主席马塞洛·维亚纳。”

“主席先生,您好。”

庞学林微笑着和马塞洛·维亚纳握了握手。

紧接着,他将目光转向另一位大肚腩老者,笑着说道:“肯尼主席,您好。”

大肚腩老者微笑道:“庞教授,终于把你给盼来了。”

这位大肚腩老者叫卡洛斯·肯尼,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美国数学会会员,同时也是当下国际数学联合会主席。

接下来,庞学林在马塞洛·维亚纳和卡洛斯·肯尼的带领下,一一和前来欢迎的大佬们握手问好。

其中既有国际数学家联盟的一些大佬,也有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圣彼得堡市市长等政要。

与此同时,跟在庞学林身后的佩雷尔曼和望月新一,也同样和迎接的人们一一握手。

甚至相比于庞学林,回到自己主场的,佩雷尔曼受到了更多的欢迎。

毕竟佩雷尔曼同样是一位成名已久的大佬,而且还是土生土长的圣彼得堡人,不久前更是与庞学林合作,搞定了霍奇猜想。

特别是近期在数学界,佩雷尔曼从某种意义上说,风头仅次于庞学林。

如果放在两年前,佩雷尔曼可能根本接受不了这样的场合,理都不理直接走人。

不过,在江城呆了两年时间,时不时与庞氏几何研讨班的学者们接触,他孤僻的性子好了不少。

再加上这里有是圣彼得堡,是佩雷尔曼的老家,回到了熟悉的环境,佩雷尔曼倒是勉强接受了欢迎仪式。

随后,众人登上俄方安排的车队,径直前往酒店。

晚上,本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组委会专门设宴款待庞学林一行人。

吃完饭,接下来自然没什么事做,众人各自回房休息。

国际数学家大会要到八月八日才会开幕,这两天还会陆陆续续有来自全球各国的数学家抵达圣彼得堡。

众人在酒店里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吃完酒店的自助早餐,庞学林刚回到房间,房门就被砰砰砰敲响。

庞学林跑去开门,便看到佩雷尔曼和望月新一站在门口。

望月新一率先开口道:“庞,格里戈里准备回家一趟,你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好啊,等我一下。”

庞学林笑了起来。

很快,他收拾完毕,跟着佩雷尔曼和望月新一下了楼。

刚走到酒店门口,庞学林便看到,左亦秋和艾艾正手挽手联袂走来,一边走一边还亲密得说着话。

庞学林有些好奇,也不知道这两妹子是怎么看对眼的。

左亦秋跟在庞学林身边时候,可很少表现出这种状态。

大多数时间她都比较严肃,心思有点重。

在江城时,她和姚冰夏,齐昕的关系虽然不差,但远远没有到亲密这种程度。

反倒是跟艾艾在一起的时候,庞学林隐约看到了左亦秋身上那种被刻意压制住天性。

“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庞学林好奇道。

听到庞学林的声音,两人均抬起头。

艾艾率先笑道:“师父,我和左姐姐准备出去逛逛。”

左亦秋也跟着问道:“庞教授,你们这是准备出门吗?要不要我跟着?”

庞学林笑着摆摆手道:“没事,有周辰跟着去就行。今天放你一天假,你跟艾艾出去玩吧,记得别回来太晚。”

“好。”

左亦秋点了点头。

艾艾笑着说道:“师父,那我们先走了。”

说着,他拉着左亦秋,直接出了酒店。

庞学林笑着摇了摇头,对一旁的佩雷尔曼和望月新一道:“我们也走吧。”

随后,三人登上了在门口等候的车队。

这次出国,庞学林的安保等级完全按照高层领导人出行的规格配备,甚至连搭乘的防弹车,也是从国内空运过来的。

庞学林倒有些无所谓,以他如今的能力,普通的暗杀根本对他构不成威胁。

很快,车子启动,朝佩雷尔曼此前居住的街区行驶过去。

二十分钟后,车队在一处老社区附近停了下来。

这个社区的建筑风格带有浓重的苏联时代气息,周围行人并不多,偶尔有人路过,也会好奇的打量庞学林一行人。

社区附近的基础设施有限,龟裂的柏油路面,满地的落叶,生锈的公交站牌,看起来有些破败。

“格里戈里,这里就是你从小长大的地方?”

庞学林有些好奇道。

佩雷尔曼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缅怀之色。

“我们进去吧。”

佩雷尔曼说道。

庞学林点了点头,对一旁的周辰道:“你们就留在外面,我跟格里戈里、望月新一教授一块过去。”

“可是庞教授……”

周辰有些犹豫道。

庞学林笑道:“放心吧,我们的行程昨天就和俄当局报备过了,这里面的安全肯定被筛查过,而且周围不是还有你们的俄罗斯同行吗?”

见庞学林态度坚决,周辰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

庞学林和佩雷尔曼、望月新一同进入了这个破旧的街区。

让庞学林有些意外的是,佩雷尔曼并没有直接带他们回家,而是先去了了一个隐藏在角落里的小杂货铺。

店主是个红鼻子的大胡子老头,对于佩雷尔曼的到来,显得有些意外又惊讶。

“格里戈里,好久没见你了,听说你去了中国,最近你还好吗?”

佩雷尔曼点头说:“我还好,老韦德,给我来一包黑咖啡,三块黑麦面包,三根红肠,哦,对了,再来一小瓶伏特加。”

“好嘞,一共725卢布。”

佩雷尔曼摸了摸自己的衣兜,脸上露出了尴尬之色。

一旁的庞学林和望月新一也面面相觑,他们同样没有带钱。

老韦德似乎看出了他们的窘境,笑着说道:“格里戈里,东西你先拿着,就当是我请你们几位大数学家吃东西了。”

庞学林好奇道:“您认识我们?”

老韦德指了指角落里的电视,笑着说道:“怎么不认识?您是庞学林教授,大名鼎鼎的锂空气电池发明者。你身旁这位应该是来自日本的望月新一教授,电视里都有报道呢。”

庞学林哈哈大笑,说道:“韦德先生,那就多谢你了。”

“哦,对了,喝伏特加,你们没有杯子吧?我再送你们三个杯子吧。”

老韦德变戏法一般又摸出三个小酒杯,递给了庞学林。

庞学林接下。

随后,庞学林和望月新一提的食物,跟着佩雷尔曼来到了一处公寓楼下。

距离公寓楼还有一百多米的时候,佩雷尔曼忽然止住了脚步,怔怔的看着前方。

“格里戈里怎么了?”

望月新一好奇道。

佩雷尔曼没有说话,庞学林和望月新一顺着佩雷尔曼的目光看过去,便看到在公寓楼下,一个四十来岁的女子正在楼道口徘徊。

“格里戈里,你认识那女的?是你恋人吗?”

一旁的望月新一好奇道。

佩雷尔曼没有回答,倒是庞学林帮着佩雷尔曼解释了一下:“应该不是,我想有可能是格里戈里的妹妹。”

庞学林之前专门调查过佩雷尔曼的资料,对于他的生平,知之甚详。

佩雷尔曼于1966年6月13日出生于苏联圣彼得堡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电子工程师,母亲是小学数学教师。

平凡的父母虽然不能给他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却给了他聪明而好学的头脑。

佩雷尔曼四岁时,对数字感兴趣的他就开始埋头啃着小学数学课本。

六岁时,佩雷尔曼进入母亲任教的小学学习。

当时他已经能轻松自如地在脑子里进行三位数的加减乘除时,而他的同学们才刚刚学会二位数以内的笔算。

1982年,佩雷尔曼进入圣彼得堡第239中学学习,这是一所颇具数学和物理教学特色的学校。

入学才三个月,他就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得了金牌。

当时,这个十六岁的少年天才得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分———满分42分。

获奖一个月后,这个数学神童就接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邀请,为他提供丰厚的奖学金。然而,他却谢绝了赴美深造的邀请。

中学毕业后,佩雷尔曼免试进入圣彼得堡大学数学系学习。

大学二年级时,他选择了数学中最复杂的研究方向———微分几何学。

同学们都一致这样形容:他像外星人一样聪明,对所学的专业都很精通。

但他对自己的外表漫不经心,经常拎着一个装满书的破袋子,穿着一件磨出洞的衣服,头发长长的也不去剪。

他不吸烟,也不喝酒,大学几年,他除了数学,连朋友都很少。

1987年,佩雷尔曼考取了苏联科学院斯杰克洛夫数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并于198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在该所工作。

周末他就回家辅导读中学的妹妹埃莱娜学习数学,晚上他就拉小提琴,妹妹唱歌跳舞,而父母就是他们的观众,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后来他的妹妹后来也成了一名数学家,在瑞典著名的卡罗琳医学院从事生物统计学研究工作,这与佩雷尔曼的影响不无关系。

然而原本生活平静的一家人,随着苏联政局变动,佩雷尔曼家庭也发生了重大变故。

苏联解体后,不少在苏联生活的犹太人都移民以色列。

1991年底,佩雷尔曼的父亲和妹妹也加入了移民的行列,可他的母亲却坚决不愿离开俄罗斯,双方最终分道扬镳。

这件事对佩雷尔曼打击很大。

从那时起他就将自己封闭起来,并决心永远不离开自己的母亲。

佩雷尔曼的性格会变得如此孤僻,又不合群,她父亲以及妹妹的离开,应该有很大的关系。

也就这两年,来到江城大学之后。佩雷尔曼的性格才稍稍变得开朗了一些。

“庞教授,新一,我可能有点私事,需要处理一下,你们在这里等我吧。”

庞学林点点头,说道:“你去吧。”

佩雷尔曼走上前,跟那女子说了两句,很快,两人进了楼道。

“庞,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望月新一道。

庞学林笑了起来,指着不远处小花园内的石桌石椅道:“我们去那里坐会喝点小酒,等格里戈里出来。”

“行。”

望月新一说道。

接着,两人便径直来到石桌前坐下,将刚买的食物摆在上面。

庞学林直接用手指甲将红肠的薄膜撕开,又打开伏特加,给自己和望月新一一人倒了一杯。

这时候是圣彼得堡的八月,平均温度只有二十来度,不冷又不热,非常舒服。

两人就着红肠,一边喝酒一边聊着天。

伏特加属于超高浓度白酒,基本上就是一股酒精味,没有国内白酒那种醇香。

望月新一喝了两口就有点受不了了,反倒是庞学林,一边喝酒一边就着红肠,有滋有味。

他基本上不挑食,有啥吃啥,当然,土豆除外。

火星救援世界连续吃了七八年的土豆,那种滋味庞学林至今难以忘怀。

大约过了两个多小时,佩雷尔曼终于和那名女子终于从屋子里出来,来到了庞学林和望月新一所身前。

“庞教授,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妹妹伊莲娜。”

“伊莲娜女士,您好。”

庞学林和望月新一分别与伊莲娜握握手。

伊莲娜面露笑容道:“庞教授,新一教授,你们好,谢谢两位这段时间对我哥哥的照顾。”

庞学林笑了笑,没有说话。

这时,伊莲娜将目光转向了佩雷尔曼。

佩雷尔曼沉吟片刻,说道:“庞教授,等国际数学家大会之后,我想跟你请个假。”

“怎么了?”

庞学林微微一愣,有些好奇道。

佩雷尔曼说道:“我父亲去世了,我和妹妹商量了一下,打算将他的骨灰从以色列带回到圣彼得堡和我母亲安葬在一起。”

庞学林说道:“没问题,到时候有什么帮忙的尽管说。”

佩雷尔曼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点了点头。

这时,伊琳娜道:“格里戈里,那我就先不打搅你了,有什么事电话联系,这段时间我都会在圣彼得堡,等国际数学家大会结束之后,我会打你电话,到时候我们一起去以色列……”

佩雷尔曼点了点头,没再多说。

伊莲娜走后,庞学林和望月新一又去佩雷尔曼的家里坐了一会儿。

佩雷尔曼的家是一个只有两个房间的两居室,其中一间被佩雷尔曼改造成了书房,一年多没住人,屋子里除了多了点灰尘,整体还算整洁。

其中给庞学林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书房里的书架,从地板到天花板,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种书以及手稿,上面写满了各种各样的公式。

庞学林想象着十多年前,佩雷尔曼在这样的环境下证明庞加莱猜想的场景,对这家伙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外界对佩雷尔曼的评价大多是性格古怪,孤僻自闭,淡泊名利。

佩雷尔曼1993年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到时候,曾经解决了多个数学难题,其中包括著名的“灵魂猜想”。

其出色的成很快就引起美国数学界的关注。

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普林斯顿大学等一批著名学府高薪聘请他任教,但都被他谢绝了。

一年后,他回到圣彼得堡的斯杰克洛夫数学研究所工作。

由于他在数学上的成就,欧洲数学会于1996年给他颁发“杰出数学家奖”,但被他拒绝。

2002年和2003年佩雷尔曼在网站上张贴三篇论文,成功破解了数学界七大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

此事震惊整个数学界,2004年斯杰克洛夫数学研究所推荐他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同样被他拒绝了。

次年,他辞掉了该所的职位。

2006年8月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国际数学大会上,国际数学联合会(imu)决定将菲尔茨奖授予佩雷尔曼。

然而,面对这巨大的荣誉他同样选择了拒绝。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就是佩雷尔曼的全部,任何影响他研究的行为,他都会拒绝。

这就是他当年证明庞加莱猜想后,为什么会同意前往美国哈佛、加州理工、普林斯顿等大学作报告,却没时间去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颁奖典礼。

因为对他而言,这完全就是在浪费时间。

甚至于佩雷尔曼之所以愿意接受自己的邀请,前往江城大学工作,更多的是看重自己的庞氏几何,而非江城大学所能给他提供的环境。

当然了,在江城大学这两年,无论是,庞氏几何研讨班的学术环境,还是江城的生活环境,显然都让佩雷尔曼感到满意。否则以佩雷尔曼的性子,恐怕早就返回圣彼得堡,重新过他那种离群索居的生活了。

而且庞学林也能隐隐感觉到,江城大学这两年的生活,佩雷尔曼对待学术的态度也有了不少改变。

否则他压根就不会接受这次国际数学家大会的邀请。

……

三人一直在佩雷尔曼的屋子里呆到傍晚时分,这才返回酒店。

结果庞学林刚回自己房间,没过多久,又有一堆老熟人找上门来。

为首的便是望月新一的老师,来自德国的大佬法尔廷斯。

此外,还有彼得·舒尔茨,皮埃尔·德利涅,丘成桐等老熟人。

这些老熟人到来,庞学林自然要和他们会一会,望月新一和佩雷尔曼也被拉了过来。

晚上的时候,众人在酒店的会议室内进行了一场小型的冷餐宴。

一边聊天,一边讨论着不久前佩雷尔曼和庞学林共同发表的那篇关于霍奇猜想的证明论文。

庞学林还专门把在外面瞎晃了一天的艾艾也找了过来,介绍给这些大佬认识。

这也算是为艾艾今后在学术界的发展积累人脉。

一直到晚上九点,这场冷餐宴才顺利结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