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学霸的科幻世界 > 第三百七十五章 唇枪舌剑

学霸的科幻世界 第三百七十五章 唇枪舌剑

作者:幸运的球球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5:25:13 来源:笔趣阁

坐定之后,马经武率先出声道:“庞教授,今天冒昧来访,我主要有几个问题想和你沟通一下。”

庞学林点了点头道:“马教授,请说。”

马经武道:“庞教授,你提交给领导层的那份电磁轨道航天发射系统和空天飞机项目我已经看过了,空天飞机项目我不了解,但是电磁轨道航天发射系统这个工程,你考虑过我们国家当前的工业实力吗?按照你当前提交的电磁轨道发射系统设计方案,电源系统,强迫储能系统,超导直线电机,控制系统,超导轨道,脉冲发生器,辅助系统,这七大子系统全部需要重新进行科研攻关,其技术难度至少是我们搞电磁弹射器的十倍甚至百倍以上,需要的资金更是天文数字,如此巨额的投入,你确定我们真的能够成功?”

庞学林微微一愣,他原以为马经武参加这次会议,应该是支持自己的。

毕竟电磁轨道弹射系统项目和他的专业息息相关,如果这个项目真的能够立项,对他所在的团队未来的发展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他却没想到,马经武刚刚上来,就对自己表达了质疑。

不过这样一来,反而让庞学林对这位马院士高看一眼。

能够用这样基于客观事实的态度对某个学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这在当前浮躁的学术界,是难得可贵的。

也难怪他能取得如今的成就。

沉吟片刻,庞学林微笑道:“马教授,我至少有**成的把握吧。”

马经武微微一愣,说道:“庞教授,有什么依据吗?”

庞学林笑道:“马教授,我记得当年你发明带稳定绕组的多相稳态发电机,攻克困扰世界电机届多年难题的时候,曾经遭到过外国专家的质疑,觉得这个技术理论上不可能实现。如今的情况也是类似,如果谁要问我依据,那我只能说,等这个项目做出来了才能证明我是否正确,否则无论我怎么说,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不过我这次来京,带来了部分技术路线和方案,如果不能说服大家。那么我就个人投资,反正不管如何我也会将这个项目坚持下去。”

马经武不由得为之一愣,疑惑道:“庞教授,你对这个项目就这么有信心?”

庞学林微微一笑,说道:“我不是对这个项目有信心,我是对自己有信心。同样的话,当初在搞金龙电池的时候,我已经和外界说过一遍。”

马经武和身旁的郭文斌对视一眼,有些哭笑不得。

金龙电池前后故事马经武与郭文斌当然知道。

无数不看好金龙电池项目的专家学者以及和庞学林打赌的那位斯坦福博士田宏,脸都被庞学林抽肿了。

如今这样的事,貌似还要再出现一回。

只不过这一次,可不像上次那样仅仅只是意气之争了。

这一次庞学林将要面对的,是争夺航天话语权的问题。

一旦庞学林这个项目获得国家立项,那么意味着中国接下来在运载火箭领域的投资将大幅度降低,还处在研发阶段的超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甚至有下马的可能。

马经武道:“真是英雄出少年呐!庞教授,既然你这么说了,那刚才那两个问题就当我没问,我期待你明天在会议上的表现。”

这时,郭文斌也跟着出声道:“庞教授,既然如此,那我们今天就不打搅你了,先告辞了。”

说着,马经武和郭文斌相继起身。

庞学林也跟着起身,将两人送到门口。

直到两人的身影消失在走廊的尽头,庞学林才重新返回房间。

见庞学林进来,正在收拾会客室茶具的左亦秋忍不住出声道:“庞教授,真的有这么多人不看好你的方案吗?”

左亦秋跟在庞学林身边已经好几个月了,除了对庞学林一团乱麻的私生活有所微词外,对于庞学林的能力,左亦秋可是相当认可的。

在左亦秋眼中,庞学林完全符合外界对他超级天才的人设。

因此,她有些不理解,为什么庞学林已经做出这么大的成果了,这次还会遭遇这样的阻力。

庞学林微微一笑,说道:“我这次可是在砸人饭碗,怎么可能会被人看好呢!”

左亦秋微微一愣,脸上露出恍然之色。

中国两大航天企业,一家航天科工,一家航天科技。

按照庞学林得到的资料,关于电磁轨道航天发射项目,对庞学林方案反对声浪最大的来自航天科技集团。

航天科工毕竟是搞导弹为主的,不管庞学林的电磁弹射航天发射系统能不能成功,对他们的影响都不是很大。

反倒是航天科技那边,主要以发射火箭为主的,庞学林提出的方案一旦取得成功,对价格昂贵、效率低下的运载火箭必将形成致命打击。

他们乐见其成才怪。

更何况,庞学林提出的方案,又不是没有破绽。

晚饭的时候,会议主办方或许意识到明天将会迎来一场唇枪舌剑,并没有举办什么欢迎宴会,而是直接为大家准备了自助餐。

庞学林去的时候,也是各吃各的,并没有遇见什么熟人。

第二天一早,庞学林换了身藏青色的西装,在会议接待人员的引导下,来到了香山饭店的会议室现场。

这次会议属于绝密会议,与会的众人基本上以各个领域的大佬级人物为主,总共也就二十来号人,因此,会议室并不大。

庞学林进入会议室时,参加会议的人已经来得差不多了。

庞学林在里面也就找到了马经武和郭文斌两张熟面孔。

和他们各打了声招呼,庞学林便来到写有自己名字的位置上坐下。

大约过了五分钟,会议室的门再次被打开。

这一次,进来的是两名老者,其中一人穿着藏绿色,肩抗麦穗三星的上将军装,另一张则是电视上经常能够见到的熟面孔,穿着普通的素色夹克,看起来很是和蔼。

看到两人进来,包括庞学林在内,会议室内的所有人都起立鼓掌欢迎。

夹克老者来到会议室上首,双手微微下压,微笑道:“同志们好,大家都坐吧。今天这场会议的主题,想必大家都已经知晓,各位都是我国各条科研战线上的领军人物,你们的工作,对于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今天这场会议,我希望大家能够实事求是,畅所欲言,不要因为门户之见而做一些违心之语,也不要应为某些利益关系而转换立场。至于我和老章,我们今天只带耳朵,不带嘴巴,不会向大家传递任何意见或者想法……下面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吧,这场会议始于庞学林院士的一份报告,那么我们就从庞学林院士这里开始吧。”

老者笑着朝庞学林点了点头。

顿时,会议室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庞学林身上。

不少人更是心中暗生感慨。

这次香山会议,与会众人年纪最轻的也有五十出头了,唯有庞学林一个人才二十四岁。

也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将来到底能走到什么样的高度。

庞学林微微一笑,对众人的目光视若无睹,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连上了会议室内的投影仪。

很快,屏幕上出现了庞学林的电脑桌面。

随后,庞学林点开其中的一份pdf文件,微笑道:“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见面。不久前,我向领导层提交了一份电磁轨道航天发射系统和空天飞机的项目书,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今天这场会议,我将向大家阐述一下我个人对于这个项目的看法。”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这些年我国的航天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坐二望一的程度,无论是每年的航天发射任务,还是载荷,都在一步步提高,最近几年的航天发射任务次数更是已经超越了俄罗斯。距离美国虽然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已经可以望其项背了。但是,我们要记住一点,当前的航天产业,探索性质大于产业性质,通过火箭探索外太空,与数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驾驶独木舟探索大洋没什么区别。按照目前火箭发射成本估算,单位载荷成本从数千到数万美元不止。虽然目前美国如spacex等企业正在尝试用可重复利用火箭技术降低航天发射的成本,但这一切都不过是杯水车薪。未来我们想要真正实现太空产业化,在太空建立太阳能发电站,建立太空工厂,进行深空探测,在月球、火星建立殖民地,进而探索木卫二、土卫六等等……单靠这种小舢板式的发射,是根本不可行的。因此,我们必须寻求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航天发射方式。这也是我当初提出电磁轨道航天发射系统和空天飞机项目的初衷……”

庞学林顿了顿,继续道:“电磁轨道航天发射和空天飞机的组合,无疑是降低火箭发射成本的最佳方法之一,通过电磁轨道赋予空天飞机巨大的初速度,降低空天飞机自身的燃料消耗,并提升载荷。按照我的估计,利用这一系统,可以将航天任务的单位成本降低到每公斤五十美元以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数以万吨的载荷送入太空,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太空产业的基础。”

庞学林话音落下,会议室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这时,一名戴着眼镜,年近花甲的老者出声道:“庞院士,我是来自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的李庆山。你的想法非常好,可是你考虑过实现这一计划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吗?考虑过我们当前的工业基础能否建立起如此庞大的一套系统么?这里面需要的投资可不是千亿美金就能搞定的,至少是万亿美元起步,你考虑过如此巨额的投资,对我们国家经济、军事、教育乃至科研等方方面面领域的影响吗?更何况,据我所知,这里面涉及的技术难度,远远超出了我们国家当前的科技发展水平,别的不说,你在你的设计方案中,提到发射轨道采用一种超高强度的碳纤维材料制造,其杨氏模量高达1tpa以上,拉伸强度高达100gpa以上,比强度高达62.5gpa/(g/cm3),这比我们市场上最好的t1000碳纤维的性能还要高出十倍以上,我想知道我们上哪找这样一种材料?”

庞学林微微一笑,他认出来了眼前出声的这位,正是航天一院院长(运载火箭研究院)。

“李院长,我先回答你最后一个问题吧,你说的那种材料,江大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已经制造出来了,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赶紧这种材料的生产工艺,以期能够对其进行大规模量产。”

李庆山微微一愣,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庞学林道:“庞院士,你这是在开玩笑?”

庞学林淡淡笑道:“你看我像是在开玩笑的样子吗?”

“这怎么可能?”

庞学林微笑道:“那种材料,被我们命名为飞刃材料,它由一万跟高强度的单壁碳纳米管纤维束缚而成,单根但管径4~5纳米的碳纳米管,长度超过六十米,管身基本上不存在任何缺陷。这种材料拥有广泛的用途,不管是将其与树脂融合,制造隔热材料,亦或是作为飞行器的承力部件,亦或是作为电磁弹射轨道,都足以大幅度提高这些产品的性能。”

一时间,会议室内安静了下来。

这时,另一名头发微秃的中年男子道:“庞教授,我是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杨博宇,就算你已经解决了材料问题,那其他领域的技术问题呢?比如超导直线电机中的高温超导体,强迫储能装置中的大容量电容,还有超大容量的电源……可以说,这些产品的性能要求,比起我们当前最好的产品,都要高出一两个数量级,这里面的研发难度,可不是我们投钱就能解决的,有很多问题必须从理论层面取得突破,才有可能得以解决,这里面所需的时间,就不是五年十年的问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