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学霸的科幻世界 > 第三百四十四章 论文发表

学霸的科幻世界 第三百四十四章 论文发表

作者:幸运的球球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5:25:13 来源:笔趣阁

柯顿·沃克的这番表态,在短短一天内,让他的微博粉丝数,从零涨到了一百多万。

更搞笑的是,这番言论发出去之后,他的推特账号被限流了……

不过他的这番表态,倒也终止了庞学林与特没谱之间的口水战。

网络上也不再有人说庞学林窃取柯顿·沃克研究成果之类的怪话了。

甚至那位斯坦福博士田宏,也主动在他的知乎专栏上,公开向庞学林和柯顿·沃克致歉。

……

这两天,庞学林一直忙着搬新家。

如果说在金龙电池出现以前,庞学林还只是一名顶级数学家和化学家的话,那么如今,他的地位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科学家的层次,上升到了战略层面。

因此,不管从安保领域还是其他方面,他都不适合再住在自己位于江大那个小公寓里面了。

原本江大还准备在校园内专门为庞学林建一栋小楼,不过被庞学林婉拒了,他准备搬回到老妈在滨江给自己准备的那栋别墅里去。

毕竟接下来不管是钱塘实验室,还是金龙集团的工作,他待在江大的时间将会越来越少。

而且从滨江到玉泉校区的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也并不算有多远。

当然,周辰和左亦秋都会和庞学林住在一起。

此外,政府方面还专门为庞学林配备了保姆等家政服务人员。

……

这段时间,另一件轰动整个学术圈的大事,就是与金龙电池相关的十多篇论文,终于在《江城大学学报》上发表了。

之前在启动金龙电池项目时,庞学林就已经和柯顿·沃克他们有过约定,因为保密原因,部分科研成果不能直接通过论文的形式直接发表,可以发表的,也要经过审核后,直接发表到《江城大学学报》上。

至于这些论文会不会泄密。

庞学林倒不担心。

从论文到实际应用,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呢。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科研论文而言,都不需要担心泄密的问题。

首先,需要保密的,通常是技术,而不是知识。

发表论文,更多是向同行展示新的知识和观点,让同行们进行评议。

譬如说吧,原子弹的制造原理,是不需要保密的,相关原理,早已经写进了教科书,真正需要保密的,实际上是一些技术细节,比如说,怎样获得高纯的u235。

像芯片制造也是,相关原理流程,大家都清楚,但真正要做出高性能的芯片,必须要有配套的技术和设备,比如,一台先进的光刻机。

所以,我们常说,我们某某技术落后于世界,而不说我们在某某原理上不如别人。

当然,科学论文中,除了提出新的观点和知识,也有展示新技术,新方法的。

比如说,发现了一种新的聚合方法:活性聚合。

这种新的聚合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控制高分子的形态结构。

按理说算是一件非常重大的技术突破,一旦实现工业化,可以创造出非常巨大的经济价值。

问题也正好出在这,那就是要“工业化”。

这些发现都是实验室规模的,距离实用还有非常远的距离,就目前而言,还需要不断进行实验,拓展其应用,改良其条件,以期其有实用的一天。

就这个意义来讲,实验室里的新技术,好比是一个嫩芽,离开花结果还有很长的时间。

所以,你大可发表论文,让全世界的同行都来评议,让他们共同为这个嫩芽浇水施肥,帮助其开枝散叶。

等到它真正开花结果时,大家都会记得,最初培育出这个嫩芽的人是你,你也就功成名就了。

即使要保密,也是在摘果实的阶段,你从这树上摘下一个果子,可以赶紧藏起来,自己偷偷的独自去享用。

在此,需要说明的,常有人批评大多数论文是垃圾论文,没有意义。

其实不然,只要数据是真实可信的,任何论文都是有意义的。

对于一个领域而言,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才能孕育出重大的技术突破。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科学突破天才的灵光一闪固然重要,但背后无数默默付出汗水的那些科研民工,也同样重要。

他们的工作或许不起眼,但积少成多,正是他们产生的量变,才能引发某一领域研究的质变。

金龙电池团队发表到《江城大学学报》上的这十多篇论文,直接让这一期的《江城大学学报》卖到脱销。

无数国内外的科研机构都想方设法想要得到这一期学报。

而从这些论文中,全球锂电池领域的学者们也总算明白了金龙电池的技术路线。

只是首先第一条,大尺寸单层石墨烯薄膜技术,就让绝大多数人熄了短时间内搞出锂空气电池的心思。

目前世界上能够制备石墨烯薄膜的实验室有不少,但能够制备出大尺寸单层石墨烯的科研机构,却只有江城大学碳纳米研究中心。

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更不用说,将这个技术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去了。

要知道即使在黑暗森林世界和流浪地球世界,这也是集结了数百位全球顶尖数学家、化学家以及物理学家以及数千亿美元的经费,花了数年时间才搞出来的成果。

在现实世界,包括美国在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的能力能够在单一领域内集结如此强大的科研力量进行突破。

就算美国政府想这么干,学术界的那些顶尖大佬也不愿意。

你这块的经费多了,那岂不是我的经费就要大幅度减少了?

无论国内外,学术圈内因为科研经费产生的龃龉,都少不到哪里去。

当然,未来十几年时间,各国在锂空气电池领域进行大规模的投资,那肯定是少不了的。

但根本不可能达到黑暗森林世界和流浪地球世界那种水准。

庞学林的成功,只不过是因为他在那些科幻世界,有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他趟平了通往锂空气电池的道路。

若非如此,就算给他的经费再翻个十倍百倍,他也搞不出金龙电池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